邵洪亮
【中圖分類號】R5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2--01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高血壓發病率呈上升趨勢[1]。目前它已經成為影響人類健康的基礎疾病之一,臨床主要表現為頭暈、惡心以及心悸等癥狀,病情可進一步發展為腦出血等嚴重并發癥,極大威脅了患者的生命健康。西藥是臨床中治療高血壓的重要方式,雖然它可緩解臨床癥狀,但長時間服用則會引起一系列不良反應[2]。本研究選擇86例高血壓患者,觀察溫膽湯聯合半夏白術天麻湯的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將我院2016年3月~2017年7月收治的86例高血壓患者分為兩組,每組43例。其中觀察組男25例,女18例;年齡:45~76,平均年齡:61.2±3.3歲;病程:3~11年,平均病程:6.52±0.96年;對照組男23例,女20例;年齡:46~77,平均年齡:61.4±3.5歲;病程:3~12年,平均病程:6.55±0.98年。中醫診斷標準[3]:(1)主癥:頭暈目眩、心煩胸悶以及肢體困乏等癥狀;(2)次癥:舌苔白膩,脈弦滑。排除標準:(1)伴有高血壓危象表現者;(2)近期行降壓治療者;(3)合并心肝腎嚴重疾病者;(4)對相關藥物過敏者;(5)不同意本次研究者。兩組性別、年齡等方面比較差異無顯著性意義(P>0.05)。
1.2 方法 兩組均行常規治療方式,并囑咐患者注意飲食,加強體育鍛煉等。(1)對照組給予西藥治療,主要方法為口服非洛地平緩釋片(生產單位:阿斯利康制藥;批準文號:H20030415)進行治療,每次1片,每天兩次,共治療3個月。(2)觀察組給予溫膽湯合半夏白術天麻湯(組方:炙甘草6g、天麻、枳實、竹茹、半夏各10g、茯苓15g、陳皮12g)進行治療。伴有便秘者加用大黃與決明子;伴顯著熱象者加用黃連以及連翹;伴痰濕過盛者加用白蔻仁及薏苡仁等;伴腰膝酸軟者加用杜仲及首烏等;伴痰阻者加用丹參與牛膝;伴嚴重頭暈目眩者加用珍珠母、石決明以及鉤藤;伴顯著風象者加用鉤藤、白蒺藜以及羅布麻。水煎服,每天一劑,一天兩次。持續服用3個月。
1.3 觀察指標 (1)總有效率:①顯效:舒張壓恢復至正常水平或至少降低20mmHg;②有效:舒張壓降低幅度為10~19mmHg或收縮壓至少降低30mmHg;③無效:舒張壓、收縮壓無明顯變化甚至加重者;(2)血壓水平;(3)不良反應情況。
1.4 統計學分析 使用SPSS13.0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并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c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總有效率分析研究
治療后,觀察組26例顯效,15例有效,總有效率為95.35%;對照組20例顯效,12例有效,總有效率為74.42%;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血壓水平分析
治療前,觀察組舒張壓、收縮壓水平為(159.6±6.5)mmHg、(101.3±5.6)mmHg;對照組分別為(159.9±6.3)mmHg、(101.5±5.5)mmHg;兩組上述指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舒張壓、收縮壓水平為(124.7±5.1)mmHg、(78.2±4.2)mmHg;對照組分別為(139.6±5.7)mmHg、(86.2±4.9)mmHg;兩組上述指標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不良反應情況分析
治療期間,對照組2例胃腸不適、3例倦怠、1例頭痛,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3.95%;觀察組出現2例胃腸不適,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65%;兩組不良反應情況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高血壓病是近幾年臨床中較為多見的疾病,其中中老年人群發病率較高,目前隨著生活壓力以及飲食習慣的變化,高血壓發病率呈年輕化趨勢發展。高血壓是導致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4],嚴重影響了心腦腎等重要器官的正常功能,極大威脅了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及時尋找安全有效的降壓措施成為目前人們研究的熱點。
西藥是臨床中治療高血壓的重要方案,雖然西藥可有效降低血壓,但長時間服用不良反應較多,再加上病程較長,患者服藥依從性較低,極大影響了臨床療效以及預后質量。中醫治療高血壓具有獨特的優勢[5]。高血壓屬于中醫“頭痛”以及“眩暈”等范疇,其病機主要為肝失疏泄、痰濕內盛。因此滋陰清熱、平肝潛陽等是中醫治療高血壓的基本原則。本研究采用溫膽湯聯合半夏白術天麻湯進行治療。前者出自宋代《三因極一病癥方論》,可理氣化痰、止眩;后者出自清代《醫學心悟》,可補脾燥濕、化痰息風[6]。方中君藥為半夏與天麻;白術、茯苓為臣藥;炙甘草為使藥;半夏可燥濕化痰、痞散結;茯苓則可滲濕利水、寧心安神;白術可達到補氣健脾、化痰止眩之效;天麻則可祛濕化痰、活血止痛;竹茹具有理氣止痛、清熱化濕之效;陳皮則可健脾和胃、化痰燥濕;枳實則可行氣消痞、消極化痰;炙甘草則調和諸藥。諸藥合用,則可達到化痰熄風、化痰燥濕以及理氣止痛之效[7]。現代藥理學發現[8],溫膽湯能夠有效改善血脂水平,有利于受損細胞的修復,進而促進血管內皮功能的正常工作,最終達到保護血管的目的。本研究發現,觀察組血壓水平、不良反應發生率等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綜上所述,溫膽湯聯合半夏白術天麻湯治療高血壓效果顯著,可有效降低血壓水平,安全可靠,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質量以及預后質量,值得臨床中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于紅鋼.半夏白術天麻湯合黃連溫膽湯治療高血壓病眩暈30例[J].中國中醫急癥,2014,14(12):135-136.
何京育.加味半夏白術天麻湯對痰濁中阻型高血壓患者同型半胱氨酸的影響[J].遼寧中醫雜志,2014,12(09):127-128.
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S].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73-77.
朱 明,楊久云.加味半夏白術天麻湯聯合溫膽湯治療高血壓合并高脂血癥40例[J].河南中醫,2015,35(11):2857-2859.
夏培濤.溫膽湯聯合半夏白術天麻湯治療高血壓的臨床療效分析[J].臨床合理用藥,2015,8(8):147-148.
劉洪臣.觀察溫膽湯合半夏白術天麻湯治療高血壓病的臨床療效[J].中國保健營養:下旬刊,2013,23(2):531-532.
楊玲.高血壓應用溫膽湯合半夏白術天麻湯治療的臨床效果探討[J].中醫臨床研究,2015,35(14):83-85.
江玲.溫膽湯合半夏白術天麻湯治療高血壓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6,2(15):196-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