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杰 吳繼權 邱康勇
(深圳市特種設備安全檢驗研究院 深圳 518029)
隨著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氧氣的需求量隨之增長,但相應氧氣瓶爆炸事故也日益增多[1-2]。2017年6月,深圳市某企業廠房內,氣焊作業人員在進行作業操作時,氧氣瓶發生爆炸,造成一人死亡的嚴重后果。該氣瓶制造時間為2016年3月;氣瓶使用壽命為30年;氣瓶制造標準為GB 5099—1994《鋼制無縫氣瓶》。為盡量避免類似事故繼續發生,本文對該起爆炸事故中的氧氣瓶進行失效分析,找出爆炸原因,提出防范措施。
氧氣瓶爆炸后,共收集碎片17件(見圖1)。其中瓶底與瓶頂封頭(瓶肩上部)各1件,長度大于170mm碎片有5件,短粗狀碎片(寬度約為50mm)有2件,不規則碎片有8件(最大長度約為30mm)。從位于瓶肩附近存有鋼印標記的碎片形貌可知,不規則形狀小碎片應靠近瓶肩下部附近。檢查各碎片的斷口形貌特征:瓶底及附近長條狀碎片均為一次性斷口;瓶肩附近碎片沿瓶身方向斷口存有分層狀形貌特征,而其環向方向斷口呈一次性斷裂形貌。這表明氧氣瓶爆炸起源于氧氣瓶瓶肩下部附近,即氧氣瓶瓶肩下部附近為起裂源。此處爆炸能量最大,氧氣瓶損壞最為嚴重,長條狀碎片應靠近瓶底,且越近瓶底碎片寬度越大?;谝陨戏治?,將所有氧氣瓶碎片進行連接復原(見圖1)。復原時,盡量按斷口吻合性進行拼接,但能完全吻合的碎片較少,缺失碎片較多。從圖1可知:該氧氣瓶外表面顏色為天藍色,符合氧氣瓶瓶身顏色要求。

圖1 殘留物實物圖
圖2給出了減壓閥的內部情況。由圖2可知:該減壓閥上的壓力表表盤上注明該表為氧氣壓力表;減壓閥內部氣體入口存在明顯燒蝕痕跡;減壓閥內部四周存在燒熏痕跡。氧氣瓶瓶口的連接密封帶呈燒融膠狀(見圖3);瓶口連接閥入口處存在明顯燃燒痕跡(見圖4)。

圖2 減壓閥內部形貌

圖3 閥門及連接密封帶形貌

圖4 瓶身進口處形貌
在氧氣瓶碎片上截取光譜試樣,經清洗、干燥、打磨后,采用臺式直讀光譜儀進行化學成分分析,分析結果見表1。氧氣瓶化學成分光譜分析結果符合GB/T 5099—1994《鋼制無縫氣瓶》[3]對碳錳鋼的技術要求。

表1 氧氣瓶化學成分分析結果(質量分數,%)
在氧氣瓶碎片上截取橫截面試樣,經鑲嵌、打磨、拋光后,用4%硝酸酒精溶液進行浸蝕,試樣金相組織見圖5及圖6。從圖中可知,氧氣瓶金相組織為鐵素體+珠光體;低倍下,組織呈帶狀分布;高倍下,組織分布均勻,無異常。氧氣瓶金相組織符合鋼鐵材料經正火熱處理方式后的組織類型[4]。

圖5 橫截面金相組織 100X

圖6 橫截面金相組織 500X
在氧氣瓶碎片上截取試樣,經打磨、拋光后,進行布氏硬度試驗,試驗結果見表2。氧氣瓶布氏硬度無異常,符合鋼鐵材料經正火熱處理方式后的布氏硬度。

表2 氧氣瓶布氏硬度測試結果(HB10/3000)
通過對送樣進行宏觀檢查后,發現減壓閥內部存有燒蝕現象。利用活動扳手將減壓閥內部燒蝕件擰出,燒蝕件宏觀形貌見圖7。燒蝕件為銅合金材料,其外表面為黃色;內表面及斷口表面發黑,并且內表面較為粗糙,存在熔融特征。對燒蝕件進行金相組織檢查。

圖7 燒蝕件宏觀形貌
在燒蝕件上截取縱截面試樣,經鑲嵌、打磨、拋光后,用鹽酸氯化高鐵水溶液進行浸蝕,試樣金相組織見圖8及圖9。該燒蝕件試樣金相組織為α相+β相+Pb相,組織正常。

圖8 燒蝕件金相組織 100X

圖9 燒蝕件金相組織 500X
靠近氧氣瓶瓶頸處的碎片縱向斷口存有分層現象(見圖10),該處碎片在斷裂過程中,存有孕育期。截取該處碎片縱向斷口試樣,經無水酒精清洗干凈、干燥后,置于掃描電鏡下進行觀察。掃描電鏡下斷口形貌見圖11。斷口顯微形貌為變形韌窩,韌窩內部存在第二相質點[5]。

圖10 斷口宏觀形貌

圖11 斷口微觀形貌
氧氣瓶底盤處斷口表面連續(見圖12),應為瞬間一次性斷裂。截取該處斷口試樣,經無水酒精清洗干凈、干燥后,置于掃描電鏡下進行觀察。掃描電鏡下斷口形貌見圖13。

圖12 斷口宏觀形貌

圖13 斷口微觀形貌
斷口顯微形貌為變形韌窩+解理形貌。
氧氣瓶的化學成分光譜分析結果表明該鋼瓶所用材質為碳錳鋼,符合GB/T 5099—1994《鋼制無縫氣瓶》對材質的要求。該鋼瓶金相組織為鐵素體+珠光體,符合GB/T 5099—1994的相關技術要求。材料的顯微布氏硬度為240,與金相組織相匹配,硬度值正常。鋼瓶的化學成分、金相組織和硬度檢測,未發現鋼瓶存著異常質量問題。
氧氣瓶殘留物的宏觀檢查分析發現:減壓閥內氧氣入口部分存在燒蝕痕跡、閥腔內存在燒熏痕跡、瓶口連接閥入口處存在燃燒痕跡。這表明:從焊槍到減壓閥、再到瓶口連接閥、最后到氧氣瓶上部,都發生了回火燃燒;且減壓閥內燃燒相比其他部分更嚴重?;鼗鹑紵砻餮鯕馄考捌溥B接焊槍段氣壓相對偏低,回火燃燒過程為:先在減壓閥內做短暫的燃燒停留,造成瓶內壓力繼續降低,使得回火迅速向氧氣瓶內推進,在氧氣瓶上部發生化學燃燒,引起本次爆炸事故發生。
氧氣瓶爆炸碎片爆裂源在瓶肩下部附近區域,此部分是發生化學燃燒區域,爆炸能量最大,碎片成較小的不規則形狀,靠近瓶底處碎片成長條大塊形狀。除瓶肩及其附近小碎片斷口有少量分層現象外,其他碎片斷口皆為一次性斷裂形貌,表明整個鋼瓶爆炸瞬間完成。盡管小碎片斷口存在宏觀分層現象,但掃描電鏡檢測表明:所有斷口微觀斷裂形貌皆為韌窩、解理形貌,以韌窩斷裂為主,局部出現韌窩+解理形貌,為過載斷口形貌。
綜合分析表明,本次鋼瓶爆炸為化學燃燒引起的鋼瓶爆炸。
通常情況下,氧氣(助燃氣體)的壓力遠高于可燃氣體的壓力,可燃氣體是無法混入氧氣瓶中的。一旦可燃氣體壓力高于氧氣的壓力,則會存在可燃氣體及明火倒流入氧氣瓶的風險,即引起回火燃燒,進而發生爆炸[6-7]。TSG R006—2014《特種設備安全技術規范》[8]中對于氣瓶及氣體使用有基本要求,其中對于氣瓶在“可能造成氣體回流的使用場合”提出明確應對措施。對于本次事故,根據氧氣瓶在發生化學爆炸之前已有回火燃燒產生,故推測此次氧氣瓶爆炸主要是由于焊工現場操作不當引起的。同時本次事故對其他正在或即將進行焊接操作的焊工敲響警鐘。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必須要按規程操作,注意可燃氣體壓力不可過高,且氧氣不易在低壓下工作。
為減少類似事故的發生,提出以下4點建議:
1)氣焊操作者一定要持有焊工操作證;
2)在操作中氧氣瓶的氧氣壓力必須高于可燃氣體壓力;
3)氧氣瓶要遠離明火、熱源及易燃易爆物質;
4)在氧氣瓶上增設回火防止器。
[1] 許久勝.兩起氧氣瓶爆炸事故原因分析與對策[J].石油和化工裝備,2013,16(01):59-61.
[2] 吳旭正,何毅,羅偉堅,等.特種設備典型事故案例集[M]. 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6:89-214.
[3] GB 5099—1994 鋼制無縫氣瓶[S].
[4] 范廣英,蘇婭.氧氣瓶爆炸事故原因分析[J].內蒙古石油化工,2012(11):54-55.
[5] 張棟,鐘道培,陶春虎,等.失效分析[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04:94-98.
[6] 王俊海,陳坤,趙麗明.在用氧氣瓶爆炸原因分析[J].中國重型裝備,2012(02):50-52.
[7] 夏立榮,耿志強,雷閩.氧氣瓶爆炸事故的原因分析[J].壓力容器,2007,24(08):50-54.
[8] TSG R006—2014 特種設備安全技術規范[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