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紅
在魯迅的小說里,《藥》是一篇很有影響的著名作品,一直被選為大中學校的語文教材。但是,《藥》又是一篇爭論較大的作品,例如小說的主人公是誰?主題思想是什么?陰冷的藝術風格應該怎樣認識?等等。要讓學生真正弄清楚這些問題,教師就要真正上好這一課,這確實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嚴峻的課題。
分析教材
《藥》無論從其思想性還是藝術風格來講,都可說是現代文學上一部非常重要的作品。因此,一直以來被收入高中二年級第三冊語文書上,作為小說單元上的一篇主要的講讀課文。而本冊收錄了兩個小說單元,我想是因為高中學生首次比較深入而系統地(當然只是粗淺層)接觸關于小說的相關知識,比如人物與環境、情節與主題等。而談到小說藝術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塑造有血有肉、生動感人的人物形象。于是,我們馬上聯想起同期選入的魯迅先生另一部優秀中篇小說《祝?!分械南榱稚僬劦皆鯓永斫狻靶≌f的主題就是小說通過對現實生活的描繪和藝術形象的塑造所表現出來的中心思想?!薄端帯肪褪菢O好的例子。所以,我認為在正確引導學生讀通讀懂《藥》、《祝?!返任恼碌耐瑫r,教師正在教給學生什么是小說?如何欣賞小說?如何自然地結合小說的歷史和現實背景去正確分析人物形象,去理解小說的主題。從素質教育的角度來看,應該更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審美價值觀,而不是單純的死記硬套。這也是我教學“藥”這一課的主導思想。
理順《藥》的重要知識點
通過第四單元中,《祝福》《守財奴》等小說的學習,使學生初步了解了何為小說、人物性格和行為的統一、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的定義及其對深化主題、刻劃人物性格起到的作用等。而怎樣從理論轉化為實際運用,如何加深理解小說諸要素及其作用,并了解分析小說主題的方法,便成了《藥》的教學重點。
關于教法
魯迅的文章不好教也不好理解,這基本上已是廣大師生的共識。所以,怎樣教好《藥》,而又不落于枯燥乏味艱澀生硬,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深入鉆研教材,“開動機器”,獨辟蹊徑,力求在不違背原作主題風格的基礎上講出新意,產生自然感動。所以,我在對計劃的三課時都作了精心的設計與安排。在這一課時,我首先提出一個問題:人血饅頭怎么成了藥?引出懸念,引起學生步步深入思考下去:這藥不是從藥店買回來的藥,而是從刑場買回來的人血饅頭,這就必然埋伏著被殺害者的故事。人血饅頭既蘸滿被殺害者的鮮血,聯結著夏瑜犧牲的事件,又被華老栓夫婦當作醫治兒子疾病的特效藥,聯結著他們一家的命運,從而解決了線索和情節結構分析的教學任務。第三課時,我提出魯迅深受其影響的西方文學作品大意,使學生對課文主題和對人物形象加深理解。第三課時,我以學生為主,讓學生分角色扮演夏瑜和紅眼睛阿文,募擬其對話、神態(想象作文已在第二課時布置下去),讓其進一步體會人物的思想性格;最后討論明確課后的“思考與練習”。三個課時我都輔以課前精心設計的課件,一方面加深學生對小說的理解,另一方面通過感知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我采用講述式為主,加以圖表分析、思考、提問、討論等啟發引導式教學,力爭達到高質高效的教學質量。
指導學習方法
我在教學過程中,更注意對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的指導和培養。因為教學的終極目的,就是要培養一個具有獨立完善思考并解決問題能力的人。所以,遇到偏難的問題,我提示性明確;適合學生的年齡層思考的問題,我盡力啟發引導他們去“開動機器”。每一單元甚至每篇課文講完后,我都去找一些或自己偏一些綜合能力訓練題,讓學生自我思考自我解決,在獨立思考的過程中,不斷摸索同類現象的學習方法,并找出其一定的規律,從而達到“活讀書,讀活書”。比如,在對“曲筆”的理解上,就要啟發學生:作者寫的雖不是事實,有點浪漫主義,但卻是真實,反映了生活的本質和規律,學生自然會去聯系夏瑜的形象和歷史的發展來得出正確的結論,理解“曲筆”不等于“缺乏根據的歪曲,捏造”。通過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的交叉教學,調動起優等生的積極思維,激發中等乃至差生的學習興趣。
每一次的教學過程中,不但是要無私地教給學生知識,同時更要結合實際教給學生做人的道理,幫助其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這一點是我不管擔任科任教師還是班主任時都恪守不移的原則!
與其說教好一篇課文是文學的,毋寧說它更是藝術的。真正達到“教”的目的,不只是靠教師“演”好一堂課,更主要的是要使我們的學生從中學到真實而具體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