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群
思維導圖又叫心智圖(Mind Map),是英國大腦基金會主席東尼·博贊(Tony Buzan)于20世紀60年代初期提出的應用于記憶、學習、思考等的有效思維模式。思維導圖運用圖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級主題的關系用相互隸屬與相關的層級圖表現出來,把主題關鍵詞與圖像、顏色等建立記憶鏈接,它是將思想圖像化的技巧,也是將知識結構圖像化的過程。東尼·博贊曾應用思維導圖讓一群“學習障礙者”成為同年級學生中的佼佼者。據權威統計,使用思維導圖可以使學習、工作效率提高20%左右,讓學習者一周多出一天來。
初中英語教材以話題為線索分單元安排教學內容,話題接近學生的學習與生活實際。但是,由于我們的課堂時間有限,每個話題涉及的詞匯紛繁復雜、語法多樣,往往一個單元的學習內容還未能消化吸收,下一個單元的任務又接踵而至。《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以下簡稱《課標》)中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英語課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雙重性質。就工具性而言,英語課程承擔著培養學生基本英語素養和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任務;就人文性而言,英語課程承擔著提高學生綜合人文素養的任務。基于以上兩個方面,筆者圍繞教學內容、結合學生實際,經過細致分析,認為在英語教學中運用思維導圖,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增強他們的記憶力,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高品質的思維方式,甚至為他們今后的繼續學習提供有益的幫助。
一、思維導圖在預習環節中的應用
在日常教學中,我們總是不斷地要求學生預習,而這種要求往往總是落空。從學生的角度來看,他們不知道怎樣預習,難道就是讀讀生詞和課文嗎?從教師的角度來說,沒有一個合適的方法來檢測學生是否認真預習了。筆者認為,讓學生在課前制作思維導圖或完成“半控制式”的思維導圖可以指導并幫助他們實施有效預習。人教版英語八年級下冊“Unit1”這一單元的話題是談論健康問題和意外事故的,其中會大量使用人的身體各個部位的英文名稱,因而我把本單元的預習思維導圖畫成人形,(見下圖)并結合本單元話題進行適當的標注與留白,讓學生在預習中去完成。而且,這個思維導圖還將在學生下一步的學習中逐步完善,由此幫助他們由詞匯學習到句子表達到語段閱讀的升華。
Can you name the parts of the body?
Whats the matter with each part of the body?
二、思維導圖在學中環節的應用
1.合理運用思維導圖,引導學生聯想記憶詞匯和句型
作為一線的英語老師,我們最常使用的監測學生記單詞的“殺手锏”就是聽寫,但是結果往往不盡如人意,仍有相當部分學生面對一大堆零亂的生詞束手無策。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他們不知如何去背誦、記憶單詞。沒有單詞的支撐,對于單元知識的學習、語法規律的掌握與應用、閱讀與寫作的升華當然就無從談起。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失去學習英語的興趣與自信。思維導圖的運用可以給學生一個明確的記單詞的好方法,與重復、機械地死記硬背相比,更能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潛能。
例如,在上人教版英語八年級上冊“Unit3”這一單元時,我的設計思路是:①本單元的語言目標是談論人物特征以及人與人之間的比較,這個話題容易引起學生共鳴,因此我讓學生事先搜集整理他們學過的與本單元話題相關的詞匯;②呈現思維導圖的主要框架結構,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步完善思維導圖;③根據思維導圖,構建詞匯與句型之間的關系,以達到清晰表達觀點的目的。最終,完善的思維導圖如下圖所示:
2.靈活運用思維導圖,幫助學生掌握單元語法知識
學生在義務教育階段應該學習和掌握的英語語言基礎知識包括語音、詞匯、語法,以及用于表達常見話題和功能的語言形式等。語言知識是語言運用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發展語言技能的重要基礎。《課標》中的五級標準對于語法知識的要求是學生能夠了解常用語言形式的基本結構和常用表意功能,理解并運用恰當的語言形式描述具體事件和具體行為的發生、發展過程等。
英語學習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習者的英語交際能力,而語法知識是學習者使用英語進行交際的基礎,將思維導圖運用于語法教學,可以把看似復雜零散的知識編織成一個完整的網絡,讓學生更清晰地掌握其中的規律及變化,并能夠運用到與他人的交際活動中去。
在人教版英語八年級下冊“Unit5”這個單元中,學生需要學習動詞的過去進行時。在教與學的過程中,教師們經常會發現學生會把這一時態與他們在八年級上冊已學過的一般過去時混淆在一起使用,如“She was doing home work last night.”或者Tom was watched TV at 9:00 last night.我針對這一現象制作了下面的思維導圖,幫助學生區分這兩個時態,效果很好。
3、積極運用思維導圖,梳理篇章結構
如何上好閱讀課是教師們深感頭痛的一個難題。有的教師把它上成翻譯課,有的教師把它上成語法課,也有教師依照語文老師的方法分析段落大意、歸納中心思想等,再加上閱讀時間有限,一堂英語閱讀課往往上得既無趣又無效,教師永遠在課堂中唱獨角戲,學生們一無所獲。長此以往,他們對于英語語篇閱讀的抵觸心、畏懼心逐漸積累,到最后真是積重難返。如果能將思維導圖運用到閱讀課中去,學生們的積極性與興趣就會被迅速激發起來。
在上人教版英語八年級上冊“Unit10”這個單元的閱讀課時,我與學生共同畫出如下思維導圖(見下圖),課文中的重要信息在圖上都有體現,使學生便于梳理文章結構,全面獲取信息,增加了他們的自信心,滿足了他們的成就感。
此外,思維導圖也可以制作成表格型,不僅能夠訓練學生對信息的篩選與歸類能力,而且可以訓練學生對學習內容的分類管理能力。利用表格將眾多的閱讀內容進行整理,使之條理化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法,它可以幫助學生迅速清晰、有效地抓住文章脈絡,理清思路,以達到理解文章主旨意圖的目的。下圖是我上人教版英語八年級下冊“Unit1”這個單元的閱讀課時制作的表格型思維導圖。
如果我們在平時教學中能夠有意識培養學生自主畫表格型思維導圖的能力,這樣不就可以與貴陽市近幾年中考英語試卷中的任務型閱讀理解(A)題很好地銜接嗎?
4.善于運用思維導圖,培養學生英語寫作能力
英語寫作對于大多數學生而言是一座難以逾越的高山。要寫好作文,首先,詞匯量要達到一定的要求;其次,良好的遣詞造句能力也由為重要;最后,還要對所寫作文進行合理的謀篇布局,不能東拉西扯、邏輯混亂。我們在寫作課上使用思維導圖,就可以給學生的寫作搭建一個支架,讓他們能夠在老師的指導與幫助之下,逐步構建寫作框架,加強篇章意識,從而完成寫作。下面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以人教版英語八年級下冊“Unit2”這一單元的寫作任務為例制作的思維導圖。通過這一制作過程,學生對于英語寫作的熱情高漲,信心百倍。他們說:“不斷完善寫作思維導圖的過程讓自己思路更加清晰,寫作時更有內容可寫。”
三、應用思維導圖的實踐感悟
思維導圖應用于初中英語教學,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促進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為學生提供了記憶英語詞匯的方法(聯想、演繹、歸納)導圖的應用培養了學生良好的閱讀策略與習慣;也讓學生具備了構建篇章結構的能力,有效地培養他們的寫作技巧。
思維導圖將復雜的學習內容直接簡明地呈現出,便于學生明確學習重、難點、理清思路,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學生在參與制作思維導圖的過程中,可以不斷地進行自我反思式的查漏補缺;同時,師生交流與生生合作的空間擴大了,時間延長了。活躍的課堂氣氛讓更多的學生愿學英語、樂學英語。思維導圖還可以用到學后環節,指導學生進行自主有效地復習。總之,思維導圖就像一根思維紅線,始終貫穿于學生學習的各個環節:學前—學中—學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