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磊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是語文新課改教學中一種新的教學活動。這種教學活動是將語文課堂教學中所學到的基礎知識與學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種現象與問題完美地結合起來,從而成功地解決或描述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和現象的一種教學方式。
一、教材編排
低年級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在每冊教材中都有,但不標明,主要以語文園地中“展示臺、寬帶網”等方式出現,當然也有課后建議,如一年級下冊在學習姓氏歌的課后安排了“說說班里的同學都有哪些姓”這樣的方式出現;內容主要以識字活動為主,當然也有其他的,結合語文學習,觀察大自然,用口頭或圖文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如二年級安排的“春天里的發現”。
中年級語文綜合實踐活動除了在語文園地中有“展示臺、寬帶網”交流外,還有了明顯的“綜合性學習”的提示,每學期至少出現兩次,而且都安排在精讀課文的后面;內容既有學科內的,如四年級上冊的“讀童話”“講童話”“編童話”“演童話”“講故事”“編短劇”“辦手抄報”,也有跨學科的,如“生活中的傳統文化”、三年級下冊的“保護綠色家園”、四年級下冊的“走進大自然”、“走進田園”等。
高年級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安排除了具備中年級的特點外,其活動內容較以前更豐富、活動層次更高,每學期安排兩次,一“小”一“大”。“小”就是安排在精讀課文后面的一次綜合性學習活動,如五年級的“讀書的快樂”、六年級的“歌唱祖國”等;“大”就是每冊都出現了整組集中的、課內外一體的,以活動建議為主、閱讀材料為輔的綜合性學習活動,如五年級上冊的《遨游漢字王國》、五年級下冊的《走進信息世界》、六年級上冊的《輕叩詩歌大門》、六年級下冊的《成長的足跡》等。同時,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對不同年級安排了不同的活動,內容、層次、規模都會由淺到深,由小到大。
二、重要意義
從語文教材的編排不難看出,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超越了書本知識學習的局限,要求學生從生活、社會現實中提出問題,自主提出活動主題,并開展探究、實踐等活動,其重要意義在于其有利于實現語文課堂教學的高效率,有利于小學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有利于提高師生的綜合素質。例如,“課本劇場”,教材中有許多故事性很強的課文適合于學生的表演,課外的一些讀物中也有適合學生表演的作品,教師可以將其改編成“課本劇”,讓學生演一演,以加深其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鍛煉學生的合作能力、組織能力,培養學生勇于表現自我的意識。這樣,就改變了以前學生那種單一的學習方式,而注重了學生多樣化的實踐性學習方式,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語文的主動性,培養其濃厚的學習興趣,使其在活動中能開拓思維、有所創新,養成自主探究的實踐能力。
總之,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如一劑催化劑,使課程發生了質的變化,使教師有了創造的新空間,讓孩子們走出了封閉的課堂,消除了書本與生活的隔閡,回到了兒童實踐活動中,在廣闊的天地里實踐、探索、體驗、創造;在開放的、動態的、實踐的土壤中構筑孩子們自己感興趣的,并為之全身心投入的思維場、情感場、學習場,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提升其綜合能力和素養。因此,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重大意義絕對不能小視。
三、實施途徑
1.以教材為依托,把生活中豐富的資源與教材相結合。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應該以教材為依托,以綜合實踐活動為媒介,把生活中豐富的語文學習資源與教材相結合,建立開放的語文課堂教學體系。就拿低年級識字為例,特別是剛入學的一年級新生,要在短短的幾個月內掌握漢語拼音,并認識四百個常用漢字,多數漢字的字形還挺復雜,加之低年級兒童主要以機械記憶為主,需要經常反復識記,如果僅憑教師的一人之力,僅僅通過課堂教學的有限時間,其效果可想而知。但是通過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其優越性就得到了彰顯。
2.整合教材資源,把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與其他學科結合起來。在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要改變“唯語文”的教育模式,要充分挖掘教材資源,加強與其他學科的整合,為綜合性學習找準“結合點”,鼓勵學生運用所學的各科知識解決語文綜合性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如三年級安排了一個專題的綜合性學習活動——“保護綠色家園”,可以首先讓學生進行小調查,了解家鄉的歷史人物、名勝古跡、旅游風景、名優特產等,然后再調查家鄉環境的變化,如空氣和水是否被污染、花草樹木的增減和交通的變化,最后寫出調查報告,并在全班交流,交流中可以采用畫畫、制作電子小報、當導游、當記者、舉辦交流會等多種形式來展示學習的成果。
3.密切關注生活,實現語文與生活的溝通。生活是一部活的教科書,整個社會是我們的學校,全部生活是我們的課程。例如,語文第六冊教材的第五組安排了以“愛”為主題的一組課文,在學習這一組課文的過程中,教師啟發、引導學生開展“爸爸媽媽,我愛你!”這樣面對面表達“愛”:向親人鄰居了解爸爸媽媽是怎樣疼愛自己的;為爸爸媽媽做一張感恩卡;請近期過生日的爸爸媽媽到學校匯報綜合性活動的成果,共慶生日……以便讓學生深入而透徹地感受到了父母對自己的愛,最后用具體的實踐活動,表達自己對父母的愛。這樣,親情之間的愛都得到了融合和提升,學生的心靈得到了凈化與洗禮,實現了教師“教”課文、解讀文本、培養能力與學生“學”課文、理解文本、體會真情、提高能力的有機整合。
綜上所述,教師搞好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其意義非同小可,是溝通課內外聯系、實現語文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整體優化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