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秀嶺 劉愛民 李君
摘 要:河道的治理和改造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所以在治理工作中需要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對社會生產力進行有效的協調,加快對河道治理的力度,從而使其更好的為人為的生活和發展服務,發揮更好的保護生態環境的作用。
關鍵詞:城市河道;河道治理;河道生態
在城市快速發展過程中,由于工農業生產的快速發展及人口的不斷增加,導致所需要排出的廢水量不斷增加,再加之監管方面的不完善,所以導致大量廢水未經處理即排入河道當中,使河道內的水質受到嚴重的污染,不僅影響了城市的生態環境,同時也使城市的形象受到較大的影響。近幾年來,我國各地方都加大了對城市河道治理的力度,并取得較好的成效,不僅使河道的防洪、排水和排污能力有了較大的提高,同時也美化了城市的環境。
1.河道治理的意義
河道治理是一項需要長期堅持的系統工程,其涉及的專業較多,所以需要從全方位對于河道治理進行考慮,不僅要使河道的功能性得到快速的恢復,同時還要使河道滿足人類生存的要求,使其成為城市發展的載體。環境是人類生存的根本,目前我國生態環境受到了嚴重的破壞,隨著生態環境的不斷惡劣,使我國的水資源受到了較大的影響,而排水系統的鋪設和清潔劑的大量使用,又進一步與水中的生物進行氧氣的爭搶,加速了生態系統惡化的程度,再加之人類活動的增多,也使水體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所以加強河道治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2.河道治理的方法
2.1 從源頭上進行治理
我們應該先從源頭抓起。河流在山澗中匯集而成,而一旦遇到暴雨或者連續的陰雨天,雨水就會順流而下,而河流兩邊的松散尤其顆粒大的固體物質就會隨著雨水直接進入河道,長年累月可以使河床抬高,而部分大顆粒就會在河道當中形成堆積,擠占河道,從而迫使河流改道泛濫。我們針對這一情況應在保持現有良好植被,進一步增加植被的覆蓋率,禁止亂砍亂伐,新建工程務必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只有河道源頭的植被增加了,才能更好的涵養水分,緩解水流的速度,而且對于土壤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使泥土不易被雨水沖走。
2.2 對中小河道進行有效治理
在對中小河道進行治理時,我們需要根據河道的不同情況來采取不同的治理方法。對于河道斷面較窄的地方,則需要進行拓寬處理,而對于曲折較大的河段,則應該進行取直處理,對于堵塞地段,應進行有效的疏通。做好護岸工作,對于沖撞嚴重的河道,需要采用于砌塊石來進行護岸,而且需要立砌,保持磚面的平整度。對于一些堤壩由于受到沖擊性較大,所以需要將砂石用鐵線網罩住,對于沖刷嚴重的河段,則需要采用漿砌石來進行護岸,但由于這種護岸比較容易在受到沖刷時而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所以其基礎需要進一步加深。而對于沖刷特別嚴重的河段,以上各種方法已無法有效的抵抗沖擊力所帶來的影響,所以需要采用鐵絲石籠進行護岸??梢岳梅謮K拼裝法及整體鋪蓋法進行,這兩種方法都能起到護岸的作用,有效的避免了較大沖擊力下對河岸所帶來的侵蝕。
2.3 在河道上游建立閘壩
通過在上游建立閘壩,可以在雨季時將水資源有效的存儲起來,或進行分流,而對于旱季時,可以進行開閘放水,不僅有效的保護了河道的安全,同時也使保證了農業灌溉用水的需求,保證了兩岸百姓農業生產的正常進行。
2.4 使用科學技術
水力學技術是指利用水力構造控制水體的狀態。在水系河道治理中,水力學方法主要包括:引清調水、筑壩造流水位以及水力造流、河道內的污染物稀釋、提高水質等作法,也可以采取機械除藻的方法。氣浮法除藻技術是一項生物促進技術,也是國外比較流行的治污技術之一。Ploche系統除藻法:Plocher能量系統是德國專利,無需基建投資,效果理想且無副作用。磁法除藻法:該技術只用于飲用水管道內除藻,未見物的生理功能,提高生物氧化效果,促生劑中含有生化酶能用于河、湖水華控制。超聲波除藻法:超聲波殺滅藻細胞技術,在某些景觀小水體中有應用善競爭性地抑制了耐污型微生物。
3.河道生態化建設
河流生態系統指河流水體的生態系統,屬流水生態系統的一種,是陸地與海洋聯系的紐帶,在生物圈的物質循環中起著主要作用。河流生態系統水的持續流動性,使其中溶解氧比較充足,層次分化不明顯。主要具有以下特點:
1)具縱向成帶現象,但物種的縱向替換并不是均勻的連續變化,特殊種群可以在整個河流中再出現。
2)生物大多具有適應急流環境的特殊形態結構。表現在浮游生物較少;底棲生物多具有體形扁平;流線性等形態或吸盤結構;適應性強的魚類和微生物豐富。
3)與其他生態系統相互制約關系復雜。一方面表現為氣候、植被以及人為干擾強度等對河流生態系統都有較大影響;另一方面表現為河流生態系統明顯影響沿海(尤其河口、海灣)生態系統的形成和演化。
4)自凈能力強,受干擾后恢復速度較快。新興河道治理生態化建設為解決傳統河道治理中帶來的問題提供了良好的方向。
4.結束語
當前我們處于21世紀,科學技術得以快速的提升,在這個大背景下,我國河道治理的新方向即是生態化建設。因為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根本,生態環境受到破壞,就等于在不斷的失去生存的基礎,所以生態環境的好壞直接影響著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因此,需要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從而使水資源、土資源、生物資源和氣候資源得到統一的發展,進而促進社會和經濟發展的進程。因此,人類在生存和發展過程中,對自然環境所帶來的破壞和污染將會導致各類連鎖反應發生,并產生反饋的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