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蔚君
我國合同法關于可得利益的規定比較原則,民事判決書動輒以舉證不能駁回原告的全部賠償訴求,現行舉證規則下完全賠償很可能變成完全不賠償,現行舉證規則很可能客觀上支持違法者違法持續?,F行舉證規則需要突破,探索比較客觀和公平的賠償辦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三條規定;“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損失賠償額應當相當于因違約所造成的損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獲得的利益,但不得超過違反合同一方訂立合同時預見到或者應當預見到的因違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損失。”
對合同履行后可以獲得的利益在判決中隨意性很大,損失范圍、舉證要求、舉證責任不明。在一起因房屋使用糾紛提起訴訟的三份民事判決書中,可以看到海口市美蘭區人民法院的完全賠償變成完全不賠償,判決客觀上支持違法者違法持續。
一、糾紛的經過和提起賠償訴訟
2015年12月18日,買賣雙方簽訂房地產買賣契約,買方支付了定金和部分房款。1月8日上午,賣方按照合同約定向買方交付鑰匙。1月19日,賣方出具了書面交房手續。之后,買方購買了櫥柜、廚具、電器和家具。
賣方將買方支付的用于辦理解押的房款挪作他用,交易房屋沒有辦理解押不能辦理過戶手續,因而買方沒有支付剩余的房款。賣方以業主身份通知物業公司停水停電,已送貨的商品無法安裝。賣方還委托中介再次出售該房,多次撬鎖并更換鎖芯。
由于賣方沒有按照房地產買賣契約辦理過戶手續,買方就交易過戶違約提起訴訟,法院判決支持原告的過戶請求。該判決作出后,賣方繼續以上不當行為。買方又以交房后違約為由向??谑忻捞m區人民法院另行提起訴訟,訴訟請求包括“參照市場租金,被告每月承擔賠償責任3500元”等賠償請求。
二、美蘭區法院三份民事判決書判決駁回各項賠償訴求
海口市美蘭區人民法院2016年5月適用簡易程序審理,審判員梁其恩。在開庭質證階段,被告5次撬鎖和通知物業公司斷水斷電已質證。海口市美蘭區人民法院作出了(2016)瓊0108民初1519號民事判決書,判決駁回了原告的各項賠償請求。判決書第5頁寫明:“原告在接收房屋后。稱被告屢次更換其鎖芯,阻擾其正常使用房屋,對主張的湯建國實施的行為是否造成其用益權的經濟損失,未提供證據加以證明,應承擔舉證不能的不利后果,本院對其參照市場租金3500元,要求湯建國從2016年1月8日起到判決生效后辦理正式交房手續承擔侵權賠償的訴求,依法不予支持?!?/p>
原告不服提起上訴。2017年3月,??谑兄屑壢嗣穹ㄔ阂浴耙粚徟袥Q認定事實不清,適用法律錯誤”,裁定撤銷原判,發回重審。
經過開庭,2017年11月,美蘭區人民法院作出(2017)瓊0108民初3186號民事判決書,駁回了原告的各項賠償請求。判決書第9頁在確認原告取得該房屋使用權后寫明,原告“主張其收房后無法正常使用房屋的租金損失,并提出系被告通知物業部門停止供應水電所致,但原告并未證明其主張的上述事實存在,應承擔舉證不能的法律后果。故原告訴請被告賠償其未能居住使用房屋的租金損失,因缺乏事實依據,本院不予支持”。
該房屋交易過戶一案,先行起訴并勝訴;判決生效后幾個月的執行期間內,物業管理公司繼續斷水斷電。原告以物業管理公司為被告,要求恢復通水通電,按房屋市場租金賠償房屋不能使用期間的損失。2017年2月,美蘭區人民法院作出(2016)瓊0108民初3057號民事判決書,判決物業管理公司恢復供水供電,但駁回了原告的賠償請求。
海口市美蘭區人民法院作出的以上三份民事判決書對原告的房屋使用權都予以確認,對原告的賠償請求予以駁回,駁回理由均提及原告承擔舉證不能的后果。
三、現行舉證規則下完全賠償很可能變成完全不賠償
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三條關于合同履行后可以獲得利益的規定是為了有效地保護非違約方的利益,對非違約方的損失實行完全賠償。完全賠償是對受害人的利益實行全面、充分保護的有效措施。
我國民事訴訟法規定誰主張誰舉證,因此非違約方的損失應由非違約方負舉證責任。由于法律對損失范圍和證據要求的規定并不明確,這樣合同法的完全賠償原則在司法過程中難以落實。我們可以細化為以下三種情形,從中分別看到對非違約方的損失完全賠償不能落實,受害人的利益甚至不能得到基本的保護。
1、原告購房前沒有住房。在該房屋使用權糾紛中,因為被告的違約,原告不能使用房屋另外租房居住,這種租金損失如果有充分的證據支持通常會得到司法的支持。如果原告租用的房租很低,則只能獲得很少的賠償。如果原告沒有另外租房居住,比如借住在親戚家,這時損失就會是舉證不能,得不到判決的任何支持。這樣的司法導向只能是鼓勵受害方不惜加重自己的損失,以獲得未來合理的賠償。這樣一面是房屋閑置不能使用,另一面為了勝訴又要再額外浪費社會的資源。
2、原告購房前已擁有住房,原告購買住房為了自己的改善性住房需求。這種交易后本可得到滿足的改善性住房需求在本案中沒有得到滿足,這樣一種損失的賠償金額在我國司法上沒有明確的量化標準,在以上三份判決書中排除出損失賠償的范圍。改善性住房滿足后置換出房屋的出租收益是否屬于賠償損失的范圍在法理上可由法官自由裁量,在司法實踐中賠償金額等舉證要求通常很難滿足法官的要求,也會排除出損失賠償的范圍。
3、原告購房前已擁有住房,原告購買住房為了出租獲得收益。這種交易后本應獲得的利益在本案中得不到實現也得不到賠償。當事人對其主張的損失要提供的證據在法律上沒有明確規定,當事人的認識和法官的理解并不一致。我國法官在開庭過程中一般也不向當事人釋明舉證要求。當事人提供的證據不能起到應有的證明作用,法官也不提醒當事人補充證據。市場租金可以評估獲取,也可有承租人提供,租金損失金額怎樣認定,法律規定不明,原告的賠償要求會因各種瑕疵以“舉證不能”被駁回。
按照這個舉證規則,合同法的完全賠償在司法過程中可能變成完全不賠償。美蘭區人民法院以上三份民事判決書就是這樣的判決。我國司法實踐中這樣的損失很多,房屋不能合理使用的損失不能賠償,車輛和機器不能合理使用的損失不能賠償。這樣的判決只能造成社會資源的進一步閑置和浪費。
四、現行舉證規則下很可能客觀上支持違法者違法持續
該案的爭議房屋從2016年1月到2017年3月一年多的時間因斷水斷電和被告五次撬鎖無法使用,原告提起訴訟是為了恢復房屋的使用功能,但美蘭區人民法院以上三份民事判決書不僅沒有恢復房屋的使用功能,而且在司法上確認違法者不需賠償。
法律責任是指行為人由于違法行為、違約行為或者由于法律規定而應承受的某種不利法律后果。美蘭區人民法院以上三份民事判決書確認被告違法的同時,駁回原告的賠償請求。這樣判決違法者不承擔法律責任,客觀上就是支持違法者繼續違法。
司法通過補償受害方應得的利益來救濟受害方,通過賠償將違法者的行為矯正到合法的軌道上。美蘭區人民法院以上三份民事判決書放任不法現象持續存在下去,司法失去了存在的意義。
五、現行舉證規則需要突破
我國法律關于可得利益損失的舉證規定比較原則,這樣的舉證規則很可能產生以上的負面效果。司法上應當遵循完全賠償原則,本著化解矛盾的思路,在舉證原則上大膽突破,既可以由非違約方舉證,也可以由人民法院根據具體情況予以裁量。根據司法實踐已經出現的大量案例,需要司法機關作出相應的司法解釋作為裁判的直接依據,以更好地保護可得利益。
在以上本案爭議房屋分析的三種情形中,在沒有其他證據作為賠償計算依據的情況下,參照爭議房屋的市場租金進行賠償在三種情形中均不失為比較公平和客觀的賠償,
市場租金金額比較確定,也能比較好地平衡過錯方和受害方的利益,矯正違法者的行為。這種賠償比完全不賠償更加符合完全賠償原則的內在要求,更加有利于社會資源的利用和市場交易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