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悅華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教育創新”理念的不斷更新,“互聯網+”給班主任工作打開了一條便捷、高效的綠色通道。越來越多的班主任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通過互聯網技術嘗試用全新的理念、時新的手段、創新的活動來豐富班級工作的形式,優化集體的人際關系,使班集體成為一個不斷發展和成長的教育主體。
一、“創新”活動,讓自主活動的空間更為廣闊
教育“創新”是為實現一定的教育目標,在教育領域內進行的創新活動。豐富的活動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以及良好道德品質的主要渠道,班主任老師可以把它當作培養良好班集體的重要途徑,而千篇一律、毫無新意的活動往往使學生覺得枯燥無味,意興闌珊。“互聯網+”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更為廣闊的空間,他們通過自主策劃、自我設計,最大限度地激發了內驅力,開掘了巨大的潛能,在集體中創造出具有獨特魅力的自我。
1.網上推薦競選干部
每一學期開學,班主任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健全班級體組織,組織好班干部的競選。其實在開學前,班主任就可以開展這項工作了。班主任可以先在班級博客中發布有關班干部競選的相關事宜,鼓勵全班學生積極參與,通過推薦或自薦確立干部的人選;然后讓同學根據自己的意向或特長填好競選表,包括競選崗位、競選優勢、工作設想等;再讓他們根據其競選的崗位設計電子競選海報,在班級網頁上滾動播出,進行宣傳;接著錄制競崗演說視頻并上傳,供全班學生參考;最后全體同學在網上投票,這樣,班干部新鮮出爐了。在今后的管理中,班主任同樣可以利用互聯網和班干部一起協商管理條例,交換意見,心靈溝通,總結得失等,使班級管理井井有條。利用“互聯網+”,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自主性,使班級建設更民主化。
2.網上招標班級布置
每月一期的班級環境布置,包括黑板報、班級園地、生物角等,主題由班主任和學生共同商量,班主任在班級網頁上發布招標公告:同學們,本月的班級布置主題是“我型我秀”,你們有什么金點子,快快秀出來!學生自發組織競聘小組,互相合作,有的設計主題,有的負責文字編輯,有的負責版面設計,大家群策群力,拿出樣稿后拍照上傳至班級網頁。利用早上晨會、晚上夕會、周三班會,各小組紛紛展示并介紹各自的作品,全班同學投票確定入選作品,再提出修改方案,最后修改、定稿。接下來,“小主人們”集思廣益,各顯神通,一份份個性鮮明的作品展示在大家眼前:一張張栩栩如生的剪紙、一幅幅惟妙惟肖的自畫像、一個個鮮活靈動的手工作品……班級的主題布置成為了班集體文化的招牌,學生的凝聚力、創造力也在其中一一展現。
3.網上PK活動策劃
“六一”兒童節是孩子們都喜歡的節日,如何設計活動,使活動變得更有意義,使大家更開心?大家七嘴八舌議論開來。最后,師生決定由學生自主組織策劃,他們對活動程序和套路早就駕輕就熟:第一步,自主建隊,分配任務,“機靈鬼”出點子、“小作家”寫方案;“電腦高手”做PPT、“解說員”負責講解……大家各司其職,盡量完善活動方案。第二步,線上交流,各抒己見,放學做完作業后,約定時間在網上討論,最后確定方案。第三步,班會上各小組互相PK,由解說員詳細講解自己的活動方案,學生投票選擇,選出最佳方案,然后進一步修改,取長補短,最終敲定活動方案—“歡樂大聯歡”。參照春節聯歡晚會的形式,活動分為主會場和分會場,主會場在教室,分會場在各自的家庭。分會場的節目提前錄制,再傳到網上,與主會場上的節目穿插播放,同學們紛紛登場:鋼琴、古箏、架子鼓、烹飪……主會場主要展示集體表演:相聲、小品、舞蹈、快板……有的學生現場表演打豆漿,還帶來了自己親手做的蛋糕、餅干,同學們既飽“眼福”,又飽“口?!保瑐€個“嗨”上了天!在這樣的活動中,同學們找到了集體的歸屬感、榮譽感,集體凝聚力更強了。
二、“時新”手段,讓合力教育的方式愈加多元
什么是時新?南朝宋鮑照《代少年時至衰老行》曾說:“好酒多芳氣,肴味厭時新?!笨梢?,“應時而鮮美的東西”為“時新”,其英文為the new,也就是指某個時期最新的。隨著信息化普及程度的提高,移動互聯網的迅速發展,QQ、微信等新型交流平臺逐漸成為人們生活、交流的工具。其簡單、快速、多樣化的通訊形式,比傳統的家訪、打電話等節省了溝通成本,提高了溝通效率,滿足了不同群體的需求,也讓班主任們找到了建設良好班集體的新助手,更利于把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結合起來。
1.“師長熱線”—有效溝通的新助手
班主任是良好班集體的組織者、建設者,在學校的日常工作中,不僅要健全班集體的制度、處理班級的各項事務、積極組織開展好各項活動,而且要深入了解學生的思想、品德、心態、學習和生活的情況,幫助他們成長為“身心健康”的“合格人才”。事實上,很多學生身上或多或少都有著“兩面性”或“隱蔽性”的消極存在,在校和在家的表現不盡相同,甚至大相徑庭。班主任要想及時了解學生實際情況,及時更新對學生動態把握,離不開與學生及家長的溝通,通過每月固定的“師長熱線”,借助QQ、微信,向家長了解孩子的思想狀態,匯報孩子一個月來的情況,表揚進步,指出不足,減少與家長、孩子的心理距離,形成了“愛之鏈”?;ヂ摼W使溝通更加迅捷,更加有效,便于促進學生、教師、家長三者之間的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是班主任老師提升工作實效、創設和諧氛圍、建設良好集體的新助手。
2.“家長講壇”—教育共識的助推手
交流、溝通使彼此間產生理解,在此基礎上達成對孩子教育的共識,才能形成有針對性的教育方法,促進學生積極參與和配合集體的活動,凝聚成較強的集體合力,共同來建設良好的班集體,從而產生良性發展,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由于班主任大部分工作時間在學校,家長們也在各自的崗位上工作,老師與家長面對面交流的機會比較少,而家長獲取的有關學校、班級開展的各項活動信息的主要渠道還是孩子。在這種較為間接的溝通模式下,可能會導致家長和班主任之間的信息不對應,產生歧義,甚至會爆發各種各樣大大小小的矛盾,影響教育共識的達成。而利用網絡平臺,開設“家長講壇”,讓部分水平較高、對教育有一定研究、為人熱心的家長定期開展網絡講座,或向家長推薦家庭教育的成功案例,或分享自己的成功經驗,或發表自己在家庭教育中常見的困惑—“拋磚引玉”,引導家長們一起參與討論,使家長們從中學習經驗,知曉明理,提升家庭教育的針對性、合理性、科學性,且能迅速提高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積極性,使家校教育協同達到最佳效果。
三、“從新”評價,讓學生個性的發展日趨完善
《管子·侈靡》云:“天地不可留,顧動,化顧從新。”“從新”評價意思是指通過各種形式的評價,改變原有的觀念,全新地看待學生,幫學生向新的方面發展,為孩子的一生奠定基礎。學校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專門設計有趣味、有實效的評價軟件,更好地幫助班主任及時、適時評價學生,促進其個性特長的日趨完善。
利用多媒體評價手段,可以更好地調動各方面的力量,進行全面的、靈活的、多樣化的評價。首先,可以發揮同伴的力量,在與大家分享自己成敗的同時,找到學習的榜樣,使自己變得更優秀;其次,可以綜合各任課教師的意見,不局限于一個方面,進行多角度的評價;再次,能充分調動家長的力量,除了讓家長更加深入地了解孩子的在校情況,還可以提醒和加強他們對孩子的督促與教育。而班主任則成為了各方面力量的協調者、引領者,促進孩子向著更高、更遠的目標奮進。
處在“E”時代的班主任老師,要與時俱進、創新思維,善于利用新手段,將其合理應用到班集體的建設中去,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用家長樂于接受的形式,形成各種教育合力,創建活潑、團結、向上、共進的有溫度的班集體,讓每個孩子自由、快樂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