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雪英
摘要:對天性活潑好動的小學生來說,有趣的游戲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往往會很認真學習,教師在課堂上可以就此方面入手,吸引學生注意力以達到課程教學的目的。科學的游戲教學有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加深理解和記憶,突破重、難點。
關鍵詞:游戲;小學數學;運用;興趣;思維
在傳統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對教材的依賴程度偏高,教學方法也比較單一,難免會導致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不高,潛意識里覺得數學學習枯燥無味,難以進一步提升他們數學學習的興趣。這樣隨著新課改的不斷實施和教育改革的不斷發展,教師應該在關注小學生自身發展規律的基礎上,積極進行教育游戲,在游戲的過程中逐步提高小學生的興趣,促進小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一、游戲導入,激發學習興趣
剛剛開始上課,學生的精神狀態處于高度興奮階段,人雖進了課堂,但心中還想著課間的玩樂。此時教師可根據教材內容,通過游戲的方式導入新課。這樣可以給學生一個清冽的刺激,引導他們興奮中心的轉移,發揮教師引導者的作用,從而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而且這樣可以使學生在歡愉的氣氛中學習,對于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調動學習的積極性會收到較好的效果。比如,在教學“能被2整除的數的特征”時,老師先寫出一個數“264”,問學生這個數能不能被“2”整除,經過計算后,學生回答:“能!”接著老師讓每個學生自己準備一個多位數,先自己計算一下能不能被2整除,然后來考考老師,每個同學報一個數,看老師不用計算,能不能迅速判斷出哪些數能被2整除,哪些數不能被2整除。這時,教室里氣氛十分活躍,大家似乎都想來難住老師。但老師對學生所報的多位數都能快速準確地判斷能否被2整除,學生們感到十分驚訝。接著,老師進一步質疑:“你們自己不用計算,能準確地一眼就看出一個數能否被2整除嗎?”學生們一個個搖搖頭,都被難住了。此時,掌握新知便成了學生們最大的愿望。
二、游戲教學模式需要充足的準備
一個好的游戲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游戲過程中能夠培養同學間的默契,促進同學的感情,學生會養成從游戲中探索、學習的良好習慣。對于游戲而言,是分組比賽、單人比賽還是全班學生一起完成一個目標,在事前應確立好這一游戲的形式。如對學生進行“人民幣的換算”這一知識點的講解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分組進行,讓其他一組的學生扮演商店的老板售賣學生從家中帶來的玩具,其他組的學生則分為幾組進行比賽,看哪一組的同學能夠用最少的錢買到最重的東西。這個環節不僅能加深學生對“人民幣換算”的理解,還可以讓學生學到重量的換算,一舉兩得,教師也可以根據教學進度自行修改。教師應提前告知學生帶好相應的道具,保證游戲教學的環節能夠順利進行。
三、游戲融入練習,加深理解記憶
練習是學生獲取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如果把練習內容融于游戲之中,就能喚起他們主動參與練習的激情,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從中體驗成功的喜悅,喚起學生興味盎然地再一次追求成功的欲望[1]。例如教學《有余數的除法》一課時,我在練習中設計了“老狼和小紅帽的”的游戲。游戲規則是:老狼要吃小紅帽,小紅帽們必需團結起來,合力對付老狼。請9人上臺表演“小紅帽”,其余的學生一起說:“老狼老狼幾點了?”我就說“2點了。”9個學生,每2人抱在一起,請其余的學生列出除法算式,9÷2=4(組)……1(人)。如上不斷變換“小紅帽”的人數和點數進行游戲,其余的學生列出不同的有余數的除法算式。這樣教室立刻活躍起來了,課堂活了,精神振奮了,思維積極了,學生不僅鞏固了有余數的除法知識,而且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培養了思維的靈活性與敏捷性。
四、動手操作的游戲能促進學生思維
游戲為學生創設了豐富的動手操作、演示、學習語言交往的教學活動。在學習過程中,經常插入一些動手操作的游戲,不但能促進學生思維,而且能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數學課中凡能讓學生自己動手的,都盡可能引導學生自己動手擺一擺、畫一畫、比一比、量一量、算一算等,在提高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同時,培養學生思維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一次數學課中,我在黑板上出了這樣一道題:把一根長12米的繩子,分給甲、乙兩人扎包用,甲包裹大,應多分2米,問甲、乙兩人各分得幾米?我要求學生先分組討論,看怎么分好。再根據討論意見,把各組準備的繩子拿出來分分看。這時學生中拉的拉、量的量、剪的剪,個個十分感興趣。從各組匯報情況來看,基本上只有兩種方法,一種意見是把繩子一端先卷起2米,后將余下的部分對折,再從對折處剪斷,列式為:乙分得:(12-2)÷2=5(米),甲分得5+2=7(米);第二種意見是:先把繩子對折,然后從對折處的一端退后一米剪斷,列式為:甲分得12÷2+2÷2=7(米),乙分得12-7=5(米。,這時我分別請兩名學生量一量兩根繩子的長度是否與計算的結果相符。這種訓練學生動手操作的游戲,不僅形象易懂,而且學生興趣盎然,思維始終處于活躍之中。
五、有助于重、難點的突破
分數的性質這一內容,分數的基本性質是一個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數,分數的大小不變(0除外,0不能作除數)。在我教學時,我是這樣引入課題的,首先講一個故事,“中秋節小明爸爸買來了一個大月餅,分給三個人吃,小明說我吃的最小,只吃這個月餅的1/3,媽媽吃這個月餅的2/6,爺爺吃的最多,吃了這個月餅的3/9,可媽媽卻說,三個人吃得一樣多。小明不相信,動手一切一分,果然和媽媽說得一樣”。然后我問:“同學們,這三個分數的分子,分母都不一樣但大小卻一樣,這是為什么呢?”這時學生感到困惑,迫切想解決這個問題,學習積極性高漲,很容易進入新的教學。
在游戲教學的過程中,我們應提前做好游戲準備,抓好時機,明晰并不是整個課堂都是用來游戲的,應在適當的時候穿插游戲,注意游戲內容與教學目標是否相適應。游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及時發現游戲中所出現的問題,進行適當的調整以適應課程需要。
參考文獻:
[1]劉佳偉.以游戲的精神實現數學教學與游戲的融合[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