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晨 周亞
摘 要:隨著國家對生態文明建設的高度重視,近年來循環經濟產業園的技術保障和管理水平有了較大的提高,但是仍然存在園區臭氣濃度、地下水檢測數據等環境指標無法實時監測;垃圾篩分量、回收物打包量、垃圾填埋量、滲瀝液處理量無法實時獲??;無法對厭氧罐維修等高空作業、有限空間作業等生產作業過程實施有效監管等問題。本文在某循環經濟產業園綜合管理平臺的需求調研和方案設計的基礎上,對循環經濟產業園綜合管理平臺的建設目標和建設內容進行了概括,并對物聯網在平臺中的應用進行了專門的論述,伴隨著垃圾污染治理力度的不斷加大,利用物聯網對園區內的生產設備進行實時監控、為園區管理部門提供數據支撐成為一種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
關鍵詞:物聯網;循環經濟;垃圾處理
中圖分類號:TP315 文獻標志碼:A
0 引言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著力提升生態環境質量,加強垃圾污染治理。各地的生活垃圾處理大致經歷了無序消納、有序消納、簡易填埋、衛生填埋和綜合處理5個階段,隨著國家對生態文明建設的高度重視,近年來循環經濟產業園的技術保障和管理水平有了較大的提高,但是仍然存在園區臭氣濃度、地下水檢測數據等環境指標無法實時監測;垃圾篩分量、回收物打包量、垃圾填埋量、滲瀝液處理量無法實時獲?。粺o法對厭氧罐維修等高空作業、有限空間作業等生產作業過程實施有效監管等問題,依靠物聯網技術對園區環境指標、垃圾處理基礎數據、高危生產作業等進行數據采集,在此基礎上形成建設監管中心,對提高園區監管能力和管理水平具有較大的促進作用。
1 系統建設目標
通過在垃圾預處理篩分、滲瀝液處理、殘渣填埋場、轉運車輛以及采集中心等區域安裝物聯網采集設備,對園區內的垃圾處理及資源循環利用設施運行狀況進行全方位的采集,在此基礎上建設環境監管、全過程生產數據監管、設備監管、處理量監管、材料消耗監管、能耗監管和統計分析等功能,建立園區垃圾處理數據庫,配套建設監管中心等設備實施,實現循環經濟產業園內的垃圾處理及資源循環利用設施的全面監控、運行數據的綜合分析,為園區管理部門的監督檢查、協調管理、指標考核、視頻宣教工作提供基礎的信息化支撐,從而進一步提高園區監管能力和管理水平,為公共服務和改善民生提供支持。
2 系統建設內容
根據循環經濟產業園綜合信息管理平臺的業務需求,平臺的建設內容主要包含以下幾部分。
2.1 采集設備建設
采集設備建設主要包括垃圾預處理篩分、滲瀝液處理、殘渣填埋場、轉運車輛以及采集中心等區域的物聯網數據采集設備、無線網關、視頻監控以及服務器等設備設施的采購、安裝與集成,采集設備是整個平臺重要的數據來源,為園區管理部門實現精細化管理提供原始的數據支撐。
2.2 應用系統建設
應用系統建設主要包括環境監管、全過程生產數據監管、設備監管、處理量監管、材料消耗監管、能耗監管、事件處理、手機應用、統計分析、結算管理、流程管理和系統管理等功能模塊的建設,實現對物聯網自動采集數據、人工錄入/導入數據的清洗、比對、處理,形成各種形式的統計分析報表,支撐園區管理部門通過電腦、手機、大屏等設備開展監控、查詢、統計、分析、決策以及宣教工作。
2.3 監管中心建設
在園區中搭建平臺運行需要的大屏顯示設備、音頻管理設備、集控系統以及配套的終端設備、UPS、空調、機柜等設備設施,保障平臺的穩定運行,同時為園區管理部門進行園區設備運行監控、垃圾處理及資源循環利用各專題業務決策、垃圾處理及防護措施視頻教育活動提供服務場所。
3 物聯網技術在系統中的應用
結語
十三五以來,循環經濟產業園進入快速發展期,各園區預處理篩分廠、滲瀝液處理廠、殘渣填埋場、濕解處理廠、餐廚廚余垃圾處理廠、殘渣填埋場、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理廠等陸續開工建設,隨著大批垃圾處理設備設施的建設,對園區管理部門的監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與此同時,物聯網、清潔能源等新技術、新模式不斷涌現,循環經濟產業園綜合信息管理平臺作為信息化技術平臺,利用物聯網技術對園區內的各種垃圾處理設備的運行狀況、園區內的各類環境指標、園區內的高危作業進行系統的數據采集,通過窄帶物聯網上傳至監控中心,為實現垃圾處理數據的分析應用夯實基礎,同時可為循環經濟科普宣教、科學研究、惡臭氣體污染應急處置以及開展公共救援行動等提供數據支持。
參考文獻
[1]劉峰.物聯網技術在環境監測中的實踐應用研究[J].科技展望,2014(13):84.
[2]馮晨,王翠.物聯網在煤改空氣源熱泵取暖系統中的應用[J].工程技術:文摘版,2017(8):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