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光
摘 要:球墨鑄鐵具備糊狀凝固特征,在生產球墨鑄鐵活塞過程中,經常出現一系列問題,比如縮松、夾渣等,這從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球鐵環使用性能。本文主要從實際生產情況,對球墨鑄鐵活塞環鑄造缺陷產生的原因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工藝措施。
關鍵詞:球磨鑄鐵;活塞環;鑄造;缺陷;工藝措施
中圖分類號:TG255 文獻標志碼:A
在發動機運行中,活塞環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部件之一,它應具備耐磨、強度高等優點。目前,隨著發動機正呈現向高負荷方向的發展,人們對活塞環的使用性能也在逐漸提高,由于球墨鑄鐵性能相對較好,所以用球墨鑄鐵制造的活塞環也逐漸增多。本文主要研究了球鐵活塞環鑄造過程中存在的各種問題,進而給出相應的解決辦法。
1 球墨鑄鐵的凝固特征
在球墨鑄鐵活塞環材料中,含碳質量分數為4.9%左右,它屬于共晶成分的一種。眾所周知,過共晶成分的鐵水經過球化處理之后,在冷卻作用下呈現球狀的石墨晶核,并且逐漸長大。當鐵水溫度降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液態奧體體層便會隨之凝固,鐵水中的碳原子利用奧氏體殼進入石墨內,加快石墨的生長速度,與此同時,鐵原子通過石墨界面分散開來,從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奧氏體殼的厚度和性能。在這一運行期間,碳原子運行速度一般。
灰鑄鐵和球墨鑄鐵的冷卻曲線如圖1所示。
圖1明確顯示了球墨鑄鐵的凝固情況。從中得出,在共晶凝固過程中,碳原子朝著石墨球擴散較為困難,并且球鐵的導熱系數和灰鑄鐵相比較而言,要小很多,散熱慢,只有依靠增加過冷度來發展,進而擴大石墨球。從開始凝固到停止環節中,溫度范圍較寬,鑄件表面凝固之后,仍然存有液體。從實際情況來看,整個鑄件內部呈現糊形,它并不是完全固態的外殼。球鐵的共晶轉變過程,只能夠在低溫下開展,從中可以看出,這一球鐵的特點是生長率不高,和共晶團相比較來說,要細得多,并且沒有連貫性,整個鑄鐵斷面呈現相互依存的現狀,這就是所謂的糊狀凝固。
從上面論述可以看出,球鐵件的凝固特點,除了鑄件表面層次之外,同時還在鑄件內部凝固,這樣一來,就導致鑄件在凝固期間,通道堵塞,引起球鐵鑄造缺陷性問題。
2 產生球墨鑄鐵活塞環鑄造缺陷的實質性原因和有效的解決對策
2.1 皮下氣孔
在鑄造簡體的過程中,主要是將皮下氣孔放置在距離外圓面下面的2mm處,并且內圓面表面也有,可是比較少,在進行雙環鑄造過程中,正好相反,則是將其放置在距離上表面1mm的位置處,運行期間呈現球狀,此種形狀只有在加工的時候才會表現出來。從實際情況來看,皮下氣孔形成過程較為復雜,它的氣體為氫氣,來源于兩個方面,分別為外部侵入的氣體以及鐵水內部析出的氣體。
2.1.1 皮下氣孔形成原因
第一,鐵水外部侵入中,氫氣是主要的來源之一。
第二,在鐵水內部的氣體中,主要來源于爐料、材料中所含水分等,澆注期間,這些水分會受到分解和形成氫氣。
其中,鐵水中的鎂蒸氣和型砂內的水發生反應形成氫氣。公式如下:
① Mg+H2→MgO+2{H}
鎂本身作為觸媒,它能夠使碳和型砂水反映到一起,產生氫氣。
② C+H2O→+H2
水和鎂、鐵的碳化物相互作用,形成乙炔氣體,再由乙炔氣體分解成氫氣。
③{Fe·Mg}C+H2O(氣)→(Fe·Mg)O+C2H2
C2H2→2C+H2
第三,在生產鐵球的過程中,鐵水經過球化處理之后,在鎂活化作用的影響之下,鐵水表面出現了薄薄的氧化膜,氧化膜的產生和皮下氣孔有著十分緊密的聯系。產生皮下氣孔的原因是由于氧化膜產生的,因為該膜的出現從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鑄型和鑄件之間的作用力,所以,便有效預防了鐵水內外部氣體的泄漏,最后,鑄件表層凝固,氣體被引入鑄件表層中,這就是皮下氣孔的形成原理。
2.1.2 避免皮下氣孔的對策
①合理控制住型砂水分,以此避免鐵水和鑄型表面形成氣體,在鑄造簡體的過程中,可以將型砂水分控制在4.5%左右,型砂透氣單位高于80單元,雙環鑄造的型砂水分控制在4.1%左右。
②然后,在使用球化劑、球化處理包之前,將預熱烘烤到200℃左右,以此減少氫氣量。
③最后,鎂和硫能夠從一定程度上提升氧化膜溫度。對此,要從鐵水入手,在提升鐵水球化水平的前提下,需要注意,剩余的型砂水分要保持在0.81%以內,這就說明鐵水中的含硫質量越低,那么呈現的效果越佳。
2.2 夾渣
夾渣作為一種非金屬夾雜物,主要是由氧化物和硫氧化物等物體構成,整體而言較為復雜。
2.2.1 夾渣物形成原因
第一,鐵水經鎂和稀土處理之后,硫氧和稀土發生反應以后,氧化物和硅酸鎂便會形成夾雜物體,這一物體的質量和鐵水相比較而言,要低一些,在處理完球化的扒渣之后,如果處理不干凈或者鐵水溫度低,夾雜物就會殘留在鐵液中,最后生成夾渣。
第二,一般來講,因為鎂自身的原因,時常發生氧化現象,所以在鐵水表面會將多種氧原子吸收進去,從而當鐵水經過球化處理之后,發生氧化情況,產生氧化膜,再加上這一氧化膜一直處于固液情況,無法在扒渣中得到清除。鐵水在鐵包內存留或者流動的時候,不斷和外部空氣相互接觸,從而氧化形成殘渣。
2.2.2 防止夾渣的工藝措施
首先,適當地降低鐵水殘留鎂和原鐵水含硫之間的質量分數,這是因為內鎂和硫結合到一起,會提升鐵水氧化膜的結膜溫度,當處于一致的澆注溫度的時候,便會提升殘留鎂的質量分數和原鐵水含硫量的質量分數,從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夾渣的嚴重性。然后,要保證殘留稀土質量分數的充足性,由于稀土本身能夠減少氧化膜的結膜溫度,所以如果過度的殘留稀土質量分數,會使石墨形狀固化。最后,將澆注溫度保持在合理范圍內,因為氧化膜自身隨著鐵水溫度降低而逐漸加厚,所以會使夾渣情況明顯。
結語
從以上論述可以看出,要想預防球墨鑄鐵活塞環發生鑄造缺陷,應當從實際情況出發,采取有效的工藝措施,減少貼水氧化膜的結膜溫度,降低其干擾性。
參考文獻
[1]程鳳軍,高順,莫俊超,等.球墨鑄鐵中碎塊狀石墨的形成原因及防止措施[J].現代鑄鐵,2015,35(3):29-34.
[2]貴傳霞,張鵬,胡元軍.砂型單體合金活塞環鑄造縮松缺陷分析研究[J].內燃機與配件,2012(3):21-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