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偉增 張向磊
[摘 要]大數據的整理與綜合利用,對于當前各類產業來說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在農村產業信息化中也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了大數據時代農村產業信息化的意義,進而分析了大數據在農業信息化中的應用現狀,最后分析了大數據在農業信息化中的應用機制和發展情景。
[關鍵詞]大數據;信息化;農村產業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8.06.068
[中圖分類號]F32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18)06-0-02
1 大數據時代農村產業信息化的意義
目前,科技進步提升了各行業的信息化水平,而一個國家農業現代化綜合實力的判斷標準就是農業產業的信息化水平。在大數據、物聯網等先進技術的帶動下,農業信息化已經取得了突破性的發展。農村產業信息化包含的領域非常廣泛,數據來源也具有多樣化與復雜化的特征。農村產業信息化能夠推動養殖業、種植業、生產設備、技術革新、氣象條件、土地墑情、水利設施和災害防治等各個領域的快速發展。農業生產以植物與動物作為主要對象,由于生物多樣性的影響,農業生產的全過程會產生不同結構類型的數據,而農村產業信息化能夠對這些數據進行整理和分析。農村產業信息化是發展現代農業的基礎,必須做好基于大數據的數據獲取、整合與綜合利用,只有這樣才能夠推動農業實現現代化。
2 大數據在農業信息化中的應用現狀
數據是現代社會最重要的無形資產之一,通過對其進行科學分析和綜合利用,能夠為人類決策提供建議。以農業生產為例,從生產到銷售的全產業鏈條都會產生大量的數據,這些數據長期以來難以挖掘和利用。從宏觀層面來說,大數據在農業信息化中的合理應用,能夠為農業主管部門提供決策支持,并及時發現和解決農業生產中的問題。
目前,在歐美發達國家,以大數據為代表的信息技術已經在農業生產中得到大規模的應用。目前,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已經廣泛開展了基于大數據綜合判定的農業氣候保險,通過在全州范圍內進行天氣模擬,形成氣候災害模型,從而向農民推薦作物險。還有克羅地亞的公司為畜牧農民提供基于數據追蹤和分析的輔助信息化工具,幫助農民整合了碎片化的牲畜飼養數據,通過數據捕獲和分析對農場生產現狀進行綜合分析,幫助農場主能夠更加精確地調整自己的生產計劃。目前,我國也有了針對農業的信息化應用實踐,在浙江杭州,基于物聯網技術的“智慧農業”已經走出了特色與實效,在一些現代化的試驗田中,農民通過安裝大量的攝像頭與傳感器,能夠將農產品的各項指標顯示在電腦端。農民在家中就可以實時了解作物的生長情況,一些系統應用還能夠為農民提供生產建議,從而能夠有效提升農民的工作效率。
3 大數據在農業信息化中的應用機制
大數據技術的應用對各行業的發展及決策管理至關重要,數據量由少到多,數據形式由單一到全面,通過數據之間的交叉與組合從量變引發質變進而發現新問題,創造新價值。一般來說,大數據應用一般包括數據獲取、數據共享、數據分析以及數據應用4個流程,而具體的數據應用機制包括數據的形成、獲取、儲存、分析和應用5個部分。大數據在農業信息化中的應用機制如圖1所示。
大數據在農業信息化中的應用就是用大數據的理念、技術及方法處理農業產業鏈中產生的大量數據,從中得到有用信息以指導農業生產經營、農產品流通和消費的過程。農業大數據在農業產業鏈中的應用機制如表1所示。
在農業產業鏈的前端,主要涵蓋了農業資源信息、農業生態環境信息。通過遙感技術等其他地理信息技術,對涉及農業種植的各種環境因素進行綜合分析,從而掌握指定區域內的土壤、水源、大氣等信息,并針對這些信息對區域內的農業種植進行科學指導和制定作業計劃。在區域內作物生長的過程中,通過引入信息技術可以及時掌握作物的生長狀態,并根據系統分析采取應對措施,并合理測算出區域內作物的收成和產量。與此同時,可以將地理遙感數據與電子地圖進行結合渲染,在使用者面前直觀、立體的展示出區域內各類農業資源的具體信息,并通過這些信息開展進一步的分析,做出合理決策。
在農業產業鏈的中端,農業生產創造的產品在這個階段實現增值,通過把一系列農產品相關數據分類導入數據庫中,對農產品信息附加值進行擴容。消費者可以通過查詢數據庫獲取農產品信息,而相關的物流運輸企業可以根據農產品的屬性選擇成本控制最優的物流方案。
在農業產業鏈的終端,銷售商可以通過分析商品屬性來判斷市場對于農產品的認可程度。對于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分析,銷售商可以在結合農產品信息的情況下制訂個性化的營銷方案,從而更好地開展產品銷售。
4 大數據在農業信息化中的應用前景
第一,農業產業信息化在開展農產品監測預警工作中的前景廣闊。農產品檢測預警是一項全過程的產品質量工作,其從農產品的生產、流通以及供需平衡方面對全產業鏈條進行綜合數據收集、分析、預警與信息發布。在大數據的幫助之下,農產品檢測工作將會進一步細化與成熟,同時也能有效降低檢測成本、縮短檢測周期,從而推動現代農業的進步與發展。
第二,能夠大幅度提升農業信息的透明度。目前,農業生產和銷售受信息的影響越來越大,在市場競爭的過程中,掌握的信息越多越具有主動權。農產品生產者可基于市場需求信息做出更加合理的決策,可基于土壤信息、氣候信息選擇種子,基于天氣預測信息進行農產品提前防護等。
第三,大數據可以協助農業產業流通主體科學決策。當前階段,大數據已經成為各個行業中的核心競爭力,各行業的進步都越來越依賴于對大數據的綜合分析和利用。由于農業產業生產依賴對各種生長要素的科學把控和數據共享,因此大數據在農業信息化中的應用能夠協助農業產業流通主體科學決策。
5 結論與展望
以大數據為代表的農業信息化創造過程是一個關系動態轉化的過程,它經歷了一個從軟件規劃、硬件搭建到效果實現的完整階段,這種結論的普適性也明確展示了大數據的內在作用機理。在農業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中,我國要從實際出發,制訂具有可行性的規劃,既要通過硬件設備上線滿足農業產業信息化發展的技術需求,又要對農民進行相關的硬件設施培訓,從而快速推進農業信息化。與此同時,我國還要通過構建科學模型,進一步優化系統算法來提升軟件的管理能力與分析能力。由于大數據的分析結果將為農業生產提供方向性的指導,所以我國必須制定嚴格措施來培養技術人才,通過技術發展帶動農業現代化。總而言之,大數據對于我國今后的農業發展而言,既充滿了發展的機遇,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無論是在思維方式方面,還是在經營流程方面都將產生深遠的影響。農村產業信息化技術的融合技術已經不可逆轉,我國要清醒地認識到大環境的變化,并采取積極、靈活的態度迎接農業產業信息化帶來的改變,找準發力點,將大數據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在實踐中不斷提煉信息化關鍵技術,促進我國農業產業的快速、健康發展。
主要參考文獻
[1]胡睿,李建.基于“智慧廣電”的農業信息化應用體系初探——以“智慧農場”為例[J].廣播與電視技術,2016(6).
[2]王海飛.信息化視角下我國農業轉型與發展探析[J].甘肅社會科學,2016(5).
[3]劉納新.農業信息化在新農村建設中的作用及政府對農業信息化政策支持[J].科技和產業,2008(2).
[4]儲成祥,戴嘯濤,楊曉冬.我國農業信息化中的物聯網技術應用需求評價與對策研究——以蘇南地區為例[J].南京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3).
[5]李德華.我國農業信息化水平的實證研究[J].情報理論與實踐,2009(1).
[6]徐光憲,劉培德.基于二元語義的農業信息化水平評價研究[J].情報雜志,2009(6).
[7]李思.涼山州農業信息化水平的測度及分析[J].西昌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