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肖鋒
4月8日至11日,中國、亞洲乃至全世界進入一年一度的“博鰲時間”。如眾人所期待,本屆論壇繼續致力于推動亞洲一體化,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開創亞洲和世界美好未來,并鮮明地發出中國聲音、闡明中國立場。
本屆論壇選擇 “開放”和“創新”兩大主題頗有深意。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也是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剛剛結束的兩會又對諸多具體領域的工作作出了安排部署。在此新的歷史當口,中國將如何推動對外開放再擴大、深化改革再出發,人們期望在本屆論壇上聽到最權威的闡釋,并期待一系列新的改革開放重要舉措在年會期間宣布。
近年來,中國在開放、創新領域采取了很多行動,如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大幅放寬外資進入金融業的比例限制,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等等。正當中美貿易摩擦逐步升級之際,本次論壇的召開可謂恰逢其時。敏銳的觀察者注意到,近期,中國在許多壟斷領域包括石油、化工、有色金屬進出口等,已經悄然準許民資進入;各大城市、開發區、高新區也加大了對外資尤其是資本、技術密集型項目的招商力度;而本屆博鰲論壇上人們最大的期待就是新一輪改革開放政策的宣布或倡議;大開放的新海南也呼之欲出……對應某些國家的貿易保護的做法,中國最好的回應就是更深的改革、更大的開放。
首先,中國可降低關稅,逐步撤銷各類補貼,讓各行各業在市場規則的規范下運行和發展。降低關稅雖然對國內企業會有短期的沖擊,但從長遠來看,從行業內良性競爭上來看,從消費者利益角度來看,這是值得的,也是必須邁出的重要一步。
第二,中國要鞏固在全球化分工中已經取得的成果,就得降低成本,留住現有實業。抑制地價房價上漲,限制地方債規模,控制資本領域加杠桿,讓在國內的產業鏈以更低成本獲得資源和信用要素而非被擠出,這是當務之急。
第三,中國要加快核心技術突破,實現進口替代,向價值鏈高端爬升。中國要尊重原創精神,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機制,在互聯網、人工智能、現代通訊、新材料、新醫藥等尖端科技領域,中國要加快縮短與美國在內的發達國家的距離,實現彎道超車。
同時,中國要拿下高端制造業這塊“蛋糕”。我們要看到,在今天全球二十多個產業中,中國只在能源、鋼鐵、房地產、家電等產業上呈現壓倒性優勢,在通信設備、電信行業,華為和思科大體上打成平手,其余則都差距較大,包括我們為之驕傲的BAT與國際互聯網巨頭仍存在量級上的差距。跨國公司引領的軟件、半導體、醫療機器、生物制藥、農機、快消品,中國企業還難以望其項背。
以手機產業為例,中國手機制造雖然占到全球的半壁江山,但其中的核心技術和元器件還是上游國家的。為此,必須加快核心技術突破,從“缺芯少屏”變成“芯屏器合”。2017年華為研發經費近900億元,沒有自主研發就不可能有華為的成功逆襲。為提高高端制造業水平,國家和地方政府應出臺有針對性的扶持政策。
降低關稅、提升產業鏈、穩住制造業、開放壟斷行業,應該看到,這些不僅是應對中美貿易戰的需要,這也是改革開放40年的課題。以開放回應保護才能證明是最大的自信。
在博鰲論壇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了重要主旨演講,宣示了中國推動改革開放的決心。他說,“經濟全球化是不可逆轉的時代潮流。正是基于這樣的判斷,我在中共十九大報告中強調,中國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堅持打開國門搞建設。我要明確告訴大家,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
他宣布了四項對外開放的重大舉措,并表示,“我相信,經過努力,中國金融業競爭力將明顯提升,資本市場將持續健康發展,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將加快推進,中國市場環境將大大改善,知識產權將得到有力保護,中國對外開放一定會打開一個全新的局面。”
這是改革開放新的號角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