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顆明亮的星:30年來,海南的發展速度就像初生的嬰兒,短時間不見,就可能有翻天覆地的變化。不變的,是海南的綠樹藍天,如今保護生態的觀念已植根于政府和民間,成為每一名海南人的基本共識。
中國新聞周刊編輯部微博
http://weibo.com/inewsweek
《中國新聞周刊》 官方微博
http://weibo.com/chinanewsweek
《紫藤巷殺人案:
十四年懸案走回原點》
一次不公正的審判,其惡果甚至超過十次犯罪。因為犯罪雖是無視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審判則毀壞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老夜)
“三無”區塊鏈媒體,
割韭菜的“幫兇”
2018年,隨著區塊鏈概念升溫,大量區塊鏈媒體也隨之走紅。
操作這個選題時,讓我印象深刻的一次經歷是,3月31日,我在中關村參加的一個區塊鏈交流會,與會者包含投資人、虛擬貨幣交易所人員、媒體人等。在會上,一個準備創立區塊鏈媒體的投資人,當場做出了相關采編人員年薪不會低于百萬的許諾,但是其在談及該媒體的前景規劃和競爭優勢時,又讓人感覺有些“不靠譜”。
粗略估算,從去年下半年到現在,數以千計的區塊鏈媒體扎堆出現。公開資料顯示,從3月1日到3月9日,便有七家區塊鏈媒體高調宣布獲得融資。
動輒上千萬,甚至過億元的投資,代表了投資人對這些媒體的看重,而區塊鏈媒體的火爆,除了流量紅利外,還在于其為區塊鏈項目造勢、背書帶來的可觀收益。由于很多投資人和區塊鏈企業“不差錢”,也使得區塊鏈媒體也相比其他行業媒體有超強的變現能力。
但是,被資本裹挾、自身素質缺乏、監管不力等因素下,大量區塊鏈媒體在賺了個盆滿缽滿的同時,還是飽受詬病。很多區塊鏈媒體也被認為是“三無媒體”:無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無網絡出版許可,無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準則。甚至還有多位采訪對象直言,所謂“區塊鏈媒體”,其實是交易中的利益相關方,甚至可以說是割韭菜的“幫兇”。
在這些背景下,虛假新聞、抄襲、原創匱乏等亂象不斷出現。尤其是在項目ICO的過程中,區塊鏈媒體直接參與交易,成為利益鏈條中的重要一環,又充當了為品牌背書的角色。項目一旦順利ICO,媒體便可從募資總額中抽走一部分,賺取高額服務費。與此同時,廣大散戶卻被當成“韭菜”一樣無情地收割。
現在,區塊鏈還是處在“造富風口”中,面對種種亂象,單靠媒體自律很難起到明顯改善效果。因此,還需要監管部門出臺政策和措施對其加以約束,運營平臺也需加大監督和審查力度。
是該給異?;鸨膮^塊鏈媒體潑一瓢冷水降降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