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禮
摘要:教學質量的提高關鍵在于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的更新,,在于激發學生興趣和學習熱情,教學過程網絡化、信息化是教學模式更新的一條重要途徑,本文筆者將基于課程組的網絡教學平臺應用于教學實踐中,促進了教學改革的進行,提高了教學效果。
關鍵詞:網絡教學平臺;教學實踐;課程組
網絡技術的發展帶來了巨量信息,給教育也帶來了巨大的變化,教育理念逐漸從“重教”向“重學”轉化。學習者可以借助網絡獲得學習資源來開展學習活動,教師由傳統教學中的“主演”已經變為“導演”,即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講思路,講框架,講方法,提供學科最新研究動向,而更細微的知識靠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主動去獲取和探索,讓學生自主學習,充分發揮學生的創新精神。
1.通信技術課程組網絡教學平臺介紹
網絡教學平臺綜合應用了HTML語言、ASP.net、數據庫和SQL結構化查詢語言等技術,有Web服務器統一進行管理,用戶通過Web瀏覽器以HTTP協議向Server發生請求,并接收采用B/S模式,使其在使用上不受空間的限制,客戶端只需Web瀏覽器即可?;谡n程組的網絡教學平臺的設計針對課程組內多門課程,平臺設計過程既要考慮了多門課程的獨立性,充分體現了課程組各課程間的聯系性,使各課程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通信技術課程組的網絡教學平臺的設計結構框圖如圖1所示。
網絡教學平臺的運行界面和后臺管理界面如圖2所示。
2.將網絡教學平臺運用于課程組教學改革中
2.1 教學團隊建設是課程組建設的基礎與保障
高校的教學質量主要取決于教師教育教學水平,而教師水平除了個體自身能力外,還取決于教師之間的溝通與合作。一個富有團結協作精神的教學團隊,在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推動教育教學改革和人才培養中所起的作用越來越重要[1]。因此,“教學團隊”、“公告信息”、“教學改革”三個模塊重點是從各方面進行課程組教師的教學團隊建設。目前,通信技術課程組的教師均為講師,教學經驗相對匱乏,因此,我系注重對青年教師的培養,積極選派青年教師參加各種會議、短訓班、研討會,并要求教師學習后認真寫培訓總結、做培訓匯報,并與教研室其他教師做學習交流,網絡教學平臺也為教師之間提供了一個良好的信息交互平臺。
而且通信技術課程組教學團隊承擔著通信專業重要的主干課程,教學團隊建設既有助于保持通信專業理論課程體系的完整性又能相互協調,有利于通信類課程的整合從而促進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教學與科研的有效結合,為通信專業培養優良的師資,為經濟社會輸送合格的人才。
2.2 充分發揮課程組的優勢,合理組織教學資源
課程組是高等教育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是課程建設科學化和規范化的重要標志。采用課程組的方式進行教學活動,是一種很有效的方法,并以充分集中有限的人力,有意識、有組織地加深教學研究,提高教學質量?;谡n程組的教學資源也正是利用了網絡這一平臺來進行綜合管理,建立課程組的網站,分塊由相應的教師來維護。通過課程組的網站,可以輕松實現對教學資源的遠程管理、教師之間以及教師和學生之問的交流,增強課程組的功能[2]。
(1)教學平臺中的“課程資源”就是將課程組中各門課程的基礎教學資源以分欄、分類的形式進行收集和整理,這樣做的目的不僅是體現了各課程的獨立性,也使得更課程的資料查找更簡捷、方便。其中每門課程的此類教學資源的上傳和整理都由本課程的主講教師負責,這樣教師可根據具體教學進程及在教學中遇到的實際問題,來對課件、教案等資源進行實時的更新,保證了教學資源的實時性、實用性。這樣,學生就可以隨時自主下載需要的資料,而不需要再拿著優盤去教師的辦公室或教室拷資料,為學生學習提供了很大的便利。而且,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也會涉及到課程組內相關課程內容的學習,教學平臺也為教師間的交流提供了便利。
(2)網上信息資源呈幾何級數增長,在網上大家面對的是一個信息的海洋,應該說網上有很多很有價值的信息資料,但是卻十分繁雜,有價值的內容需要搜集、整理[3]。教師憑多年的經驗,知道哪些是好的內容,哪些是碎枝末葉。因此,在“精品資源”模塊,教師一方面可將網絡上搜集到的與自己專業相關的資源,進行精心整理加工,制作成課程網絡教學資源,提供給學生進行學習;另一方面教師可以把自己參加培訓或進修的一些經典課件或資料在此處共享。
再次,學生在大學階段,除了學好專業理論知識外,還要不斷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和人文素質,教師在此方面應該為學生作出積極的引導和表率?!伴_卷有益”模塊就為教師和學生提供了一個這樣的平臺。教師和學生都可以把自己平時收集到的或原創的此類文章上傳,從中體會分享的快樂。
2.3 突出實踐教學環節,提高學生實踐能力
在網絡教學平臺中,設置“綜合實驗”和“科技制作”模塊,以突出實踐教學環節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根據幾年的教學經驗得知,部分學生反映通信類課程枯燥、難懂。根據這種情況,課程組教師著重加強了課上演示教學環節,開發了多個課程的針對某些重要知識點的案例課件,這些案例的內容會貫穿多門課程,例如《通信原理》、《移動通信》、《CDMA網絡技術》、《信息論與編碼》都會涉及到編解碼方法,那么通過案例的形式我們可以把多個課程中的相同或相似知識點做總結歸納,使學生理解知識點間的聯系性和統一性,使課程間的學習更具有系統性。再者針對于某些缺乏硬件實驗的課程,我們開發了一系列仿真實驗指導書,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邊講解邊仿真演示。此環節能使學生形象化、立體化理解通信技術課程組的主要知識點及各個課程間的關系。在“綜合實驗”中,我們還開發了多個課程的基于仿真的綜合性試驗,彌補了我們平時實驗課上多為驗證性實驗的缺陷,這樣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安裝仿真軟件進行仿真設計,以提高實踐能力。
網絡平臺把學生參加電子設計大賽的優秀作品、畢業設計及課程設計的優秀作品共享在“科技制作”欄目中,不僅可以提高學生進行科技制作的積極性,最重要的是為學生提供一個互相學習、交流的平臺。當然,這些好的科技作品也是教師進行課堂教學改革的好的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