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偌嘉
摘要:高中語文知識點多,具有繁、亂、雜的特點,涉及的知識點多而散,這就要求學生既要有較強的理解記憶能力,又在有很強的分析和概括能力,這樣學起來才會覺得比較容易一些。如何才能學好語文是每個學生都非常關心的問題,下面就怎樣學好高中語文提一些自己的看法,我認為學好語文的三大技巧是積累、閱讀和寫作。
關鍵詞:高中語文;學習;技巧
1 積累
我國古代學者就十分重視知識積累,如舊中國時期的學者荀子在《勸學》一文中就告誡人們:“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唐代的韓愈說:“俱收并蓄,待用無遺。”(《進學解》。宋代的蘇軾則主張:“博觀約取,厚積薄發。”(《雜說》)可見積累對語文學習多么的重要。積累也確實很重要,“語文學習是慢功,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點點滴滴的語文知識,就如一粒粒的黃沙,今天積一粒,明天積一粒,就會聚沙成塔。”一個高中生,要想學好語文,就必須首先做好知識的積累。積累的主要途徑有四個:一是摘抄,二是背誦,三是記憶,四是訓練。
積累的方法有三種:一是單元積累法。就是學習一個單元之后,及時歸納本單元學習的難讀字、易錯字、成語典故、精彩語段等,力求精要實用。二是考點積累法。就是根據高考語文《考試說明》中規定的高考考點,對散見于課本、資料、試卷中的語言知識進行歸納總結,要注意突出重點、難點。三是易混點積累法。就是對平時訓練中遇到的易混知識點,考試中出錯的知識點進行歸納總結,要著眼于辨析疑點。如復習漢字的字形的識記,就可以采用這種方法,積累一些字形相近而容易寫錯的字。積累的內容主要包括下列幾個方面:(一)積累字音、字形、詞語、成語的意義和用法。(二)積累文言實詞。(三)積累古詩文名篇。(四)積累名言、警句、典故、故事、精彩片段。(五)答題技巧。
2 閱讀
2.1誦讀
誦讀就是有聲地讀書。古代人把上學叫做“讀書”,可以看出傳統的語文教育思想對“讀”的重視程度。今天,許多學生語文素養差的根本原因就是從初中到高中一直都只重視去做各種模擬試題,而沒有認真地進行過“誦讀”的訓練。但是一個人語文能力的形成恰恰是在誦讀的過程中完成的。因此,教材上選的那些優秀的作品,特別是要求背誦的文章,我們要認真地誦讀,除此之外還要找一些文情并茂的文章,拿來反復地誦讀,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
有的同學可能認為高考不考誦讀,誦讀文章對考試沒有意義。實際上,語文試卷中的許多題目,并不是憑理性的分析而是憑借較高的語言感受能力做出來的。有些選擇題,你做對了,但問你原因你可能答不出來,這并不能說明你憑運氣做對了,實際上你是憑語感做對的,正確的語感從何而來呢?就是從誦讀中來。
2.2精讀
從形式上看,與誦讀相比,精讀是一種無聲的讀,即默讀;從本質上看,它是一個伴隨著思考、理解、概括、轉化、吸收的研究性的、創造性的閱讀,是更高層次的閱讀。孔子講“學而不思則罔”,對于精讀來說,最關鍵的一條是在讀中要思考,在思考中質疑,即發現問題,實際上有效的閱讀,就是一個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一個閱讀水平不斷提高的過程。
2.3多讀
古人講:“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所以閱讀水平的提高,有賴于多讀名篇佳作,讀多了,視野開闊了,自然就會有比較、有鑒別,自然也就會產生較為深入的理解。
3 寫作
3.1積累素材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素材是作文的基礎。素材的積累宜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自己的親身經歷和體驗(含自身周圍環境見聞),這是極為豐富而生動的材料來源;二是學過的課文內容,這也是一個可觀的材料庫;三是課外閱讀(書籍、報刊、影視等)中發現的反映社會生活的典型材料、精彩片段、名言警句等。
3.2善于思考
有的同學作文總是簡單地敘寫身邊瑣事、沒有深刻思想內涵和新穎見解,對生活的觀察思考不夠深入,沒有把握住升華文章主題的關鍵。考生要想寫出思想深刻、見解獨到的文章,就必須對生活現象進行深入的感受、領悟、思考,對其進行“去偽存真、去粗存精,由表及里”的精加工,力求在生活的礦石中,提煉出珍貴的人生之“金”。材料是文章的“血肉”,深刻的思想內涵是文章的“靈魂”,精深的思考則是使“血肉”中生出“靈魂”的手段和過程。沒有精思就不可能對生活進行精加工,就無法使主題思想得到升華。要學會從小處入手,向深處開掘。通過具體平凡的小事、小物和有關細節材料的剖析開掘,提示出蘊含其中的深刻思想內涵。以一滴水映出太陽的光輝,于細微處體現偉大的精神。例如《冬天里的那一點點熱》一文,寫自己由于虛榮心嚴重,怕被同學嘲笑,不敢將茶蛋帶到學校去吃,后來經過對賣茶蛋阿姨艱辛生活的觀察與思考,認識到了生活的艱難,毅然將原來躲藏在人后吃的茶蛋帶到“吃漢堡”的同學的面前。以此來向虛榮的“我”告別。作者寫道:“(茶蛋)外皮苦澀而堅硬,里面卻是熱氣騰騰的,燃燒著我的心。是生活,就逃不脫艱辛和單調,而生活的美麗和熱情就蘊藏在這艱辛和單調中,需要去發掘,而不是一味地抱怨和自怨自憐。”這段文字揭示了生活的本質意義,是積極的思維與樸實的生活碰撞出的思想火花。
3.3抄寫范文
作文水平較差,起點很低的同學,首先在抄寫文章上下點功夫,即探照下面講的三條來抄寫:一是選合適的范文,例如,報刊上比較好的散文,或同學中的優秀作文;二要成句地抄寫,不可看一兩個字,抄一兩個字,要做到看一句,抄一句,而且連標點也不要抄錯;三要堅持,如果每天抄一千字,那么至少堅持兩個月,即可有顯著效果,如果堅持半年,那么你的作文水平就會有質的飛躍,這比看任何寫作方法之類的書籍都管用。
3.4勤于練筆
練習多了,就會熟能生巧,得心應手。練筆可以采取以下幾種方式:一是養成寫日記的習慣。二是經常寫些畫家寫生式的生活片段以積累素材和技巧。三是及時記下自己的生活感受,會使自己有所感、有所思、有所得。而這些來自生活的個性閃光點,寫進文章就會煥發出耀眼的光彩。
3.5反復修改
我教過的一些能寫文章、能發表文章的學生,其中有絕大多數都很注意對自己文章的修改,他們在完成自己作文之后,總愿意聽聽老師的意見,然后或作修改,或者重寫。這大概是他們能寫好文章的重要原因之一。
3.6規范操作
考場作文不同于一般的文學作品,也不同于平時練筆,其自身的特點和操作規范,只有遵守了,才能拿高分。
3.6.1先列提綱的習慣。平時訓練中,要注重寫作提綱,因為高考語文的文字寫作量較大,作文時,一般考生都不寫草稿,這樣先列一個詳細的提綱行文,就顯得尤為重要。
3.6.2迅速入題的習慣。迅速入題就是開門見山,迅速表現文章的主要內容,有時分幾層說,也要做到“開篇點題”,然后再層層推開,把主題說清楚,那些“客套話”、“過場話”大可不必說。
3.6.3認真書寫的習慣。書寫潦草,亂涂亂改,字跡難辨直接影響內容表達和老師閱卷的情緒,甚至因而得低分。反之卷面整潔,字跡清楚就會受到閱卷老師的賞識。所以平時要注重良好的書寫習慣亦很重要。
3.6.4依題行文。“海闊任魚躍”,海中的游魚是無比自由的,但它不能游到岸上,它的自由又是有限度的。話題作文也如此,考生一定要在話題設計范圍內行文,即依題行文,做到“符合題意”,為拿高分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
4 結語
語文作為我們的母語,高考的重要學科,掌握學習技巧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在高中語文的學習,我不僅能獲得知識,更能在學習過程中培養了學習能力,鍛煉意志,有利于良好個性品質的形成,同時也促進其他學科的學習和進步。
(作者單位:邢臺市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