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大川 宋文婷
摘 要:近些年來,隨著我國高校的不斷擴招,大學生數量越來越多,很多大學生在畢業時面臨著很大的就業壓力,他們并不能夠找到理想的工作,因此,這給大學生群體帶來了很大的困擾。在高校教育中,加強相關的創新創業教育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能夠有效緩解大學生就業難問題,并且讓大學生實現自我價值,推動社會經濟的進步。本文就大學生就業影響因素進行了探討和分析,希望能夠為相關的大學生就業者提供一定的幫助和支持。
關鍵詞;大學生;就業影響因素;分析;解決策略
一、大學生就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就業能力欠缺。在找工作的過程中,大學生的就業能力普遍欠缺,實際上,大部分的大學生都沒有步入過社會,因此,他們的社會經驗不足,而且很多大學生對工作方面存在有很大的幻想,他們認為自己的能力能夠匹配一個很好的工作,并且拿到較高的待遇,然而,在實際的工作崗位上,他們所取得的薪資往往與理想中有較大的落差,會感覺到付出沒有得到相應的回報。從這個角度上來分析,大學生自身就業能力存在欠缺,對于自身缺乏科學合理的認知,因此,提高就業能力對于幫助大學生優質就業具有十分重要的幫助。
調查研究顯示,大學生對找工作所需的素質有著較為清晰的認識,然而他們卻不能夠完全具備這些素質,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大學生沒有突出自己的閃光點,因此應聘者無法察覺到大學生中的特質,這對于找工作而言是極為不利的。對于剛畢業的大學生而言,如果他們能夠有一技之長或者說必要的社會關系,那么就能夠更好地求職和應聘,從而獲得更多的工作機會。
2、缺乏相關實習經歷。很多大學生的實習經歷比較少,在找工作的過程中,與專業相關或者與申請工作崗位相關的實習經歷才能夠起到提高就業率的作用,那些無關的實習經歷無法起到顯著的作用。就我國目前大部分高校畢業生的實際現狀來看,很多學生雖然有一些實習經歷,但是與專業不對口,因此,大學生應當認清自身所處的專業,并且了解對于崗位的學習需求,從而增強與用人單位的聯系,并在學習過程中總結工作經驗和工作方法,從而促進就業。
3、就業服務指導欠缺。在大學生求職過程中,信息不對稱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影響因素,由于高校和相關的就業指導教師對于大學生的指導不足,因此,大學生往往花費大量的時間,但是卻沒有找到理想的工作。與此同時,尋找工作時間的延長也會增加大學生的間接成本,對大學生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壓力,通過調查和研究,我們能夠發現,很多大學生認為學校所提供的就業指導服務對工作的幫助比較有限,這主要包含培訓內容單一、提供信息分散、面試技巧培訓不足等等。
4、性別歧視問題嚴重。在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活動調查中,我們能夠發現大學生就業率與性別有著很大的關系,在面試階段,男性應聘者的表現往往要好于女性,除此之外,有一些工科的專業也普遍會考慮男性工作者,例如機械行業、煤炭行業、信息技術行業等等。
5、課程設置與教學模式存在不足。影響大學生就業問題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其中,學校中的課程設置和教學模式不當也是極其重要的因素,很多高校的教師和課程制定者并沒有充分與大學生群體進行溝通和交流,從而無法了解大學生群體的就業想法和實際工作水平,因此,大學的課程設置往往偏重于學術性和專業性,在課堂上,教師著重給學生們講解理論知識,但是卻忽略了社會實踐方面的內容,因此,學術素養與人才市場的要求的實際能力不符合,從而導致大學生就業難問題的出現。實際上,學校不應當僅僅注重考試成績,也應當注重學生的實踐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地促進大學生就業。
二、大學生就業的對策分析
1、大學生應當努力提升自我的素質和水平。大學生群體之所以找不到工作,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在于自身,只有自身變得強大,才能夠找到更加合適的工作,因此,大學生必須要深刻意識到當今時代對于高素質人才的需求,要有計劃地進行準備,不斷提升自我,與此同時,應當多加搜尋就業信息,尋找最合適自己的工作,關注行業和專業的未來發展趨勢,為以后的職業發展提前做好打算。對于在校大學生而言,當務之急是學好專業知識,不斷豐富自我,打下堅實的基礎,應當提升自我管理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心態調節能力等等,這些也是未來職場上所必須的基本能力。
2、學校應當提升教育水平。調查研究顯示,大學生對于學校課程內容的設置以及課程方法的開展并不滿意,他們認為這與以后的求職存在有很大的出入,普遍反映所學課程內容僅僅停留在理論的方面,但是實踐方面的知識比較少,只有做到理論聯系實際,才能夠成為當今世界所需要的人才。在傳統的應試教育過程中,教師往往只關注最終的學習成績,在求職過程中,應試教育的弊端就會被逐漸放大,給大學生造成困擾,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學校就必須要改革和完善考核機制,要把大學生的實踐能力、思想道德修養等內容納入到考核管理辦法中,與此同時,應當在就業指導方面設定一系列的選修課和必修課,強制全體大學生了解就業問題,從而培養大學生的就業技能。最后,高校還應當與當地的企業和部門進行長期穩定的合作,讓大學生到企業內部進行生產時期,從而了解實際的企業運作狀況和工作理念,為以后的組織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而且也可以為大學生提供一系列的工作崗位,從而培養一批高質量的人才。
3、政府應當出臺相關策略促進就業。在大學生就業過程中,政府所起到的作用是極為關鍵的,政府應當與高校的就業指導部門進行合作,立足于大學生們的實際特點和高校的教學水平,設定當地的人才政策,鼓勵大學生創新創業,促進大學生就業。要完善相關的就業法律法規,更加規范化的管理企業以及用人部門,從而創造誠信、良好的就業環境,緩解大學生就業難問題。
總而言之,在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中,就業成功率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政府、學校以及社會應當不斷關注大學生就業問題,并且為大學生群體創造一系列的就業環境,從而推動經濟的進步和社會的穩定。
參考文獻
[1]何仲禹,翟國方.我國大學生就業城市選擇意愿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人文地理,2015,30(02):37-42+102.
[2]謝驍,趙桂梅.大學生就業的內在影響因素分析[J].北方工業大學學報,2013,25(01):56-59+89.
[3]劉娜.大學生就業影響因素分析及教育對策[D].江蘇大學,2010.
[4]張宏,劉京鑠.影響大學生就業的因素分析與對策[J].當代教育論壇(宏觀教育研究),2008(04):86-87.
[5]呂珍珍.影響大學生就業的因素分析[J].中國教育研究論叢,2007(00):88-90.
[6]呂珍珍.影響大學生就業的因素分析[J].中國教育研究論叢,2007(00):88-90.
(作者單位:山東協和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