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壯
【摘要】近年來,隨著行為金融學的不斷發展以及各類市場不穩定現象的頻發,研究人員對影響個人投資者投資偏好的因素越來越重視。文章主要分析影響個人投資者投資偏好的變量因素,研究發現人格特質不是重要的影響變量,但是金融素養和風險認知水平對投資偏好有重要影響。
【關鍵詞】金融素養 風險認知水平 投資偏好
經過對金融的深入研究,大量的調查之后,對影響投資選擇以及風險認知的預見因素進行設定。比如:經濟周期以及經濟增長。但是,因為在金融決策的過程中,會出現很多無法預料的變故,個人在進行投資的時候,不能只是單純的依據風險回報的關系來盲目選擇。所以,本文就對個人投資的投資偏好以及風險認知的影響因素進行了簡單的分析。最終得出的結論是,研究表明,人格特質,對于個人的,投資偏好習慣來說,并沒有太大的影響。但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個人金融素養的水平,以及對于風險認知存在的差異,會對個人的投資偏好產生影響。很多喜歡投資股票的人員,都是比較能夠承擔風險的。這些投資人員,與投資銀行存款的投資者,相比較來說,有著非常大的差異。如果所有的人都接受過相關的金融知識,金融知識水平較高的投資者更傾向于股票投資,而金融素養水平較低的則更喜歡銀行存款。
一、研究方法
本文就是對金融素養和一般風險認知,對金融投資偏好產生的影響進行分析,這也是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而本文選擇的是A型行為類型調查問卷,對不同的人格特質產生的影響進行分析,采取Pasewark和Riley(2010)的問題量表對風險偏好進行分析。本文運用Rooji以及Lusardi(2011)的二維(簡單和高級)量表,衡量了金融素養。同時,為了對個人的金融投資偏好的影響因素,進行比較全面的分析,還在其他方面進行了比較,比如:年齡、性別以及受教育程度等。
本文利用現場調查以及電子郵件的方法,一共對94位志愿者的數據信息進行了收集,受訪的人群大部分都是受過高等教育的中、青年人群,性別與婚姻狀況各占50%。其中,男性占據的比例是53%,女性占據的比例是47%。本文衡量金融素養水平,就是利用可以正確回答問題的數量進行統計,通過充分分析每個人的人格特質以及風險認知量表的問題進行衡量,之后再根據數據進行充分的分析。
最終得出的分析結果是,Barlett測試值主要衡量的是變量的適用性,也就是在誤差范圍為0.000時,差異具有一定的顯著性特點。而KMO(Kaiser Meyer Olkin)測試值就是對樣本的充足度進行衡量,與可接受的水平有非常明顯的升高。所以說,上述的樣本量能夠充分分析變量因素。通過充分的分析因素之后,在采取可靠性的分析,最終得出的結果是11種風險認知的因素及5種人格特質因子,而且每種因素的Cronbach的α值都要比0.80明顯增高。所以說,兩種量表的內部一致信度比較好。
二、研究結果
為了對投資選擇與相關變量之間存在的關系進行分析,第一步就分析了單因素方差。從最終得出的結果可以得知,個人投資偏好中的人格特質因素產生的影響非常小。之后在通過Duncan檢驗(如表1示),用Duncan測試來對投資者的風險、金融素養水平、性別以及受到的教育程度進行分析。
從表1我們就可以看出,有兩個子組的誤差在0.05的范圍中,而且兩組的證券投資與外匯投資能夠進行切換。但是,如果對兩組的分離誤差幅度進行分析的時候就可以發現,這兩組屬于分開的子組。通過這次的研究結果也能夠得知,風險規避程度最低的投資人員最為喜歡股票投資。在風險規避中等程度方面,大部分的投資人員更加傾向于外匯或者是證券投資。風險規避程度最高的投資人員大部分都是在銀行進行存款。
研究發現在誤差范圍0.05內,高級金融素養水平的檢驗結果都類似,最低水平高級金融素養水平的投資者更喜歡存款和貨幣,屬于中等知識水平的人士喜歡投資證券,而金融素養水平最高的投資者則傾向于投資股票或外匯。
三、結束語
本次的研究調查的最終目的是,金融素養、不同的人格特質以及不同人對風險認知的水平對個人投資偏好是否存在顯著的影響。在研究的過程中,發現現如今,隨著經濟的發展,投資有很多方式,比如:股票、外匯、存款等等。為了分析單因素方差,在可允許的誤差范圍中,運用Duncan進行檢驗。經過這次的研究發現,對于個人投資偏好來說,個人的風險認知,以及金融素養水平,能夠對其產生一定方面的影響;但是,人格特質和選擇投資兩個方面,經過研究,沒有發現有明顯的關聯。所以可以說,喜歡銀行存款的投資者,是風險規避相對較高的,而風險規避比較低的投資者更加喜歡股票或者是證券投資。通過本次的研究結果表明,金融素養與投資偏好之間存在非常緊密的聯系。當投資人員的金融素養水平比較低的時候,更加喜歡在銀行存款或者是進行外匯投資。
參考文獻
[1]侯昱薇,文學國.金融素養與風險認知對投資選擇的實證研究[J].現代管理科學,2018(01):9-11.
[2]朱濤,戴巍巍,張禮樂.風險認知對家庭金融行為影響的實證研究——基于微觀調查數據的分析[J].閱江學刊,2016,8(06):6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