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壘
【摘要】依托于云技術而被開發出來的大數據對于現代社會的發展影響深刻,無論是政府部門還是公司企業都在希望通過大數據的收集與分析,進一步形成更加科學準確的判斷,所以數據的價值在現代被逐漸挖掘。銀行作為一個金錢的載體,是一個極為特殊的機構,銀行更是應該重視導用戶信息和資金運用狀況,尤其是網上銀行,一旦發現信息泄露和信息非法竊取都會為銀行的發展和客戶的金錢造成極大的損失。因而,大數據時代必須要突出網上銀行的安全,通過交易安全和信息安全的保障來更好的滿足現代銀行的發展需求。
【關鍵詞】大數據時代 網上銀行 安全保障
一、引言
社會經濟發展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日常交易方式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網上銀行也因此應運而生。民眾隨時隨地可以使用網絡進行信用卡、投資、支票、存款管理等業務,我們也可以加網上銀行簡單的理解為網絡上的虛擬銀行柜臺。網上銀行具有其自身的特點,因為可以不受任何時間、空間和方式的限制,所以又被稱之為“3A”銀行。網上銀行的經營模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傳統銀行運用網絡技術來進行業務交易處理服務,另一種是完全依靠網絡發展起來的全新型的電子銀行。
二、我國網上銀行安全現狀
通過對傳統銀行和網上銀行的對比,可以發現網上銀行系統是傳統銀行業務的延伸,人們可以通過互聯網自由的享受傳統銀行所提供的相關服務,同時也能夠在互聯網上完成自己的非現金交易。雖然網上銀行是建立在傳統銀行之上,但是它比傳統銀行具有更大的經濟規模,并且銀行的服務成本極低。建立在互聯網之上的網上銀行是一個極具開放性的系統,不僅僅能夠為消費者提供傳統互聯網的業務服務,而且也具有自身無限制交流便捷等優勢,網上銀行具有很高的提升空間。網上銀行是一個綜合性的系統,其中包含了銀行柜臺、業務數據中心、網銀中心、用戶系統、銀行網站等多個組成部分。網絡銀行是將所有的信息都儲存在互聯網上,所以安全問題也是網絡銀行中的重點問題。目前網上銀行主要采取了RSA的加密機制、口令登錄、SSL加密傳輸、數字簽名機制相互組合的身份驗證方式,同時也在系統外部設置了防火墻,通過多種方式的組合來防止用戶信息的外泄,網上銀行之所以會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就是因為可以對用戶的身份進行有效的識別,識別的主要集中在登錄密碼和用戶名上。但是用戶名和登錄密碼的輸入方式也很容易,因為用戶的不慎、網絡黑客的惡意攻擊而被他人獲取,所以網絡銀行上面的安全設置也很容易被人惡意攻破。
《網上銀行業務管理暫行辦法》是我國網上銀行遵循的具體規范,《辦法》針對網上銀行的風險管理進行了明確規定,指出網上銀行應該采取恰當的技術對用戶的數據和交易信息進行保密。有關網絡安全管理的規定還有很多,但是這些規定僅僅集中在淺層次上面,并不能夠適應現階段網上銀行業務的快速發展需求。
三、建立和健全我國網商銀行安全保障機制
(一)針對網商銀行安全問題制定具體的市場準入標準
網上銀行系統的構建具有公共性,必須充分的考量到消費者的利益。基于此,《網上銀行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對銀行市場準入的標準進行了明確的規定,例如網上銀行應該具備風險控制的能力、擁有良好的電子硬件設施、具有充足的資金等。雖然國家政策對網絡銀行的成立進行了規定,但是在實踐層面仍然欠缺具體標準。針對目前網上銀行所存在的問題,我國政府部門也應該發揮其領導作用,進一步著手制定網上銀行具體的標準,例如技術標準、法律標準、風險控制標準等。
(二)繼續完善網上銀行內部控制系統
內部監控系統的建立是保障網上銀行安全性的重要環節,通過行之有效的內部監控系統減少因交易風險。世界各國大多建立起來了銀行內部監控系統,但是在不同的國家和地區網絡內部監控系統的完善程度存在差異。例如,德國的內部控制系統中,針對網絡用戶的用戶名、交易密碼、登錄密碼等進行了有效的限制,在不同的賬戶上也需要設置不同的密碼,這種方法雖然有效的防止了黑客盜取密碼的行為,但是過于繁雜的密碼系統也增加了用戶的負擔。所以我國在建立網上銀行內部控制系統時,可以充分的參考世界各國的內部控制系統的優勢,提升網絡銀行交易的安全性。
(三)提升網上銀行客戶的安全意識
改革開放之后我國面臨著國家的快速轉型,但是消費者并沒有真正的認識到應該如何結合國家快速轉型來提高自身的安全理念。大多數消費者認為自己的信息以及資金存在銀行上就能夠十分安全,并沒有認識到網絡銀行的資金和信息也會因為惡意攻擊而被他人獲取。例如,許多上年紀的人都會教用戶密碼設置為自己的身份證號或是生日,這種密碼設置方式很容易被別人猜到,從用戶賬號破解的角度來看,也十分容易被人盜用。此外,部分銀行客戶人員會使用公共計算機進行網上交易,公共計算機的安全性較低,所以很容易導致機密性的資料被他人盜取。數據表明,發展到2018年,我國網絡銀行交易額已經達到了千億元。所以網上銀行的安全性與我們每個人都息息相關,客戶不僅僅要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識,而且還必須嚴格按照銀行的規定進行操作。
(四)強化網上銀行監管力度
網上銀行安全性匱乏的原因就在于目前沒有制定出嚴格的監管制度,為了更好的保障消費者的安全,必須從監管制度的建設角度入手。國外銀行研究系統經驗豐富,大量的運用了監管體系來保證消費者的消費安全,所以我國也可以針對網絡安全借鑒國外的發展經驗。監管體系的建立不僅有利于取得消費者的信任,避免不必要的交易摩擦;而且,還有利于形成一個相對公平的競爭環境,為中小銀行的轉型和發展提供機會,從而降低金融體系的總體風險。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顯著提升,銀行業的發展迅速,網上銀行逐步得到推廣和大范圍應用,而網上銀行在為人們帶來更多便利的同時,也存在著較大安全隱患,網上銀行的安全保障機制仍然有待進一步完善。網上銀行的安全問題逐漸得到廣泛重視和關注,現階段創建更為安全的網上銀行交易環境成為銀行業的首要任務,其緊迫性和重要性顯而易見,如今多方面對創建網上銀行安全保障機制已達成共識。但同時,我們也應清楚的認識到網上銀行安保機制的建立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多方面力量包括網銀客戶自身的不懈努力。
參考文獻
[1]決戰大數據[M].浙江人民出版社,車品覺,2014.
[2]合同法總論[M].法律出版社,韓世遠,2011.
[3]中國侵權責任法教程[M].人民法院出版社,王利明,2010.
[4]債法原理[M].北京大學出版社,王澤鑒,2009.
[5]網絡銀行監管法律制度研究[M].法律出版社,王遠均,2008.
[6]網上銀行業務安全的法律保障機制研究[M].武漢大學出版社,余素梅,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