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博
【摘要】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許多商業銀行正在利用互聯網來提升工作效率和客戶體驗。目前,商業銀行主要圍繞結算業務建設網上銀行,信貸業務特別是表外信貸業務配套較少。
近年來,商業銀行表外信貸業務發展遇到諸多困難,如單筆業務金額較小、經濟資本占用較高、容易被偽造、操作流程復雜、基層信貸人員營銷意愿不強等問題。但是許多企業客戶為減少經營現金流出、充分利用財務杠桿,對銀行承兌匯票、保函等表外信貸業務需求旺盛。這與商業銀行逐漸萎縮的表外信貸業務形成矛盾。
本文從商業銀行角度出發,探討在互聯網時代,依靠商業銀行自身信貸業務規模優勢以及逐步升級的核心系統,以發展的角度尋找一條解決表外信貸業務矛盾的新途徑。
【關鍵詞】商業銀行 互聯網 信貸業務
一、標準化改造
標準化改造指的是商業銀行表外信貸業務集中處理流程的標準化,避免分支機構各自為戰,以不同流程和審批尺度處理表外信貸業務。標準化是商業銀行表外信貸業務的互聯網接口大范圍推廣的前提條件之一。
通過集中處理可將商業銀行表外信貸業務流程進行分工。由客戶通過直連或客戶端等互聯網接口提交表外信貸業務申請,以及貿易背景文件材料后,由集中處理機構進行業務受理、材料處理、業務申報、合同處理、貸后檢查、到期解付等程序,并對各階段分別控制,形成標準化流水線作業。表外信貸業務互聯網接口推廣可以擴大規模提高效率,進一步降低單筆業務成本分攤。
二、自動化改造
為了進一步提高表外信貸業務處理效率,商業銀行可引入技術,進行自動化改造,進一步降低商業銀行人力成本的同時,也可為互聯網接口客戶提供更好的體驗。
在業務申請環節,在核心系統中引入人工智能對文本智能識別,通過人工與智能識別結合的方式,完成商業合同、招標書、中標通知書、發票等文本關鍵信息的錄入。錄入完成后,由核心系統自動生成填寫完整的申報書、申報表等材料。同時還可以引入稅務機關發票信息,檢驗發票真偽,來協助判斷貿易背景的真實性。
在業務審批環節,由核心系統根據已經設置好的參數和閥值,對申報關鍵信息進行分類,以確定權限。如為業務風險較低、完全符合各項信貸政策的業務,則由核心系統進行初審,再由人工復審。如為業務結構復雜、突破信貸政策的業務,則交由審批人人工審批。
三、自助化改造
自動化改造完畢后,商業銀行可進行自助化改造,充分利用互聯網渠道和網點柜面渠道的整合,為客戶帶來快捷高效的體驗。
一方面,商業銀行可推出自己的商業合同(或條款),通過手續費優惠等方式,鼓勵客戶通過商業銀行互聯網接口與其合作伙伴在第三方(商業銀行)線上簽訂該商業合同(或條款),推動形成市場統一的商業合同文本(或條款),進一步推動標準化改造,加快表外信貸業務中合同審理的流程,并幫助客戶降低交易成本。
另一方面,鼓勵客戶自行通過電子銀行或網點自助設備向商業銀行申請表外信貸業務并提交背景材料,從而減少信貸人員工作量,進一步降低商業銀行運營成本。
最后,對于必須出具紙質文件的保函、票據等表外信貸業務,可跨地區授權基層網點進行打印并加蓋公章,客戶或其商業合作伙伴持有有效的授權,可到商業銀行任意網點進行銀行承兌匯票、保函等表外信貸產品的打印,并由柜臺加蓋公章。
四、智能化改造
表外信貸業務還需要進行智能化改造,使客戶在辦理表外信貸業務時,獲得更多附加服務。
如在電子銀行客戶端中加入財務顧問功能,在客戶通過電子銀行辦理表外信貸業務時,顯示該筆業務為客戶帶來多少直接或間接受益。如客戶在網上銀行開立一張銀行承兌匯票時,系統在顯示手續費的同時,計算出:
在當前貸款利率水平下,為客戶節約多少貸款成本;
在當前存款利率水平下,為客戶帶來多少利息收入;
購買多少收益率的理財產品,可以覆蓋手續費;
當前手續費水平需要客戶該筆業務利潤率達到多少;
當前手續費水平需要下游企業提供多少商業折扣,可以接受現金或支票方式支付。
……
在為客戶提供上述信息的同時,還可引導客戶在電子銀行中填寫銷售利潤率、商業折扣、目標利潤率等、目前融資成本等自身財務數據,并在商業銀行核心系統中形成大數據,通過這些數據幫助客戶進行計算和分析,同時也為商業銀行結算、信貸、風控、營銷做數據支撐。
在月末、季末、年末,核心系統根據客戶整個周期表外信貸業務的辦理情況,出具分析報告,為客戶節約的財務成本等,供客戶財務部門參考。
五、多元化改造
在標準化、自動化、自助化、智能化改造完成后,可將更多的資源投入到財務、法律、金融、技術、解決方案等服務領域,為客戶提供多元化服務。如:
(一)評級服務及輸出
無評級客戶辦理表外信貸業務門檻較高,其可通過互聯網接口,向商業銀行申請評級,由核心系統進行評級初判和審批人員人工復審,為客戶提供評級服務,并跟據評級結果重新評定客戶辦理表外信貸業務的手續費率。
商業銀行還可向客戶提供評級報告,幫助客戶從銀行角度了解自身經營情況。同時,還應允許客戶對評級結果評價和反饋,幫助商業銀行從不同角度了解客戶經營情況。另外,在得到客戶授權的前提下,商業銀行也可向咨詢公司、財務公司、擔保公司、保險公司等客戶出售評級報告,用于了解某一家公司的經營情況,以提高這些機構自身的風險識別能力。
(二)專家咨詢服務
建設專家咨詢平臺,可參考醫院專家門診方式,將商業銀行各領域產品經理信息公開,接受客戶預約,上門為客戶講解政策、產品,或為客戶提供建議和咨詢。同時可吸引社會主流經濟學家、財務專業人士、大學教授等非銀行專業人士加入該平臺,為客戶提供多元化服務。客戶在上門服務完成后可對服務進行公開評價,促進商業銀行產品經理和非銀行專業人士的合理競爭。
該服務為有償服務,可按次數或小時計費,如客戶辦理所介紹的產品,產生費用的,可使用之前繳納的專家咨詢服務費用進行沖抵。對于重點客戶,可根據其綜合貢獻減免此項費用。
參考文獻
[1]中國農業銀行山東省分行課題組,宋秀峰,趙崇民.商業銀行深化互聯網金融服務的探索與思考[J].《金融發展研究》,2014(3):35-38.
[2]張立偉.大力發展銀行承兌匯票業務 提高商業銀行綜合收益[J].《中國證券期貨》,2013(1X):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