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
5月上海,“戲劇靜安”風景獨好。2018年上海·靜安現代戲劇谷展演將會有來自8個國家17部作品,在5月5—23日集中亮相靜安戲劇舞臺。本期《上海戲劇》將分三個板塊,更有層次、更有趣味地梳理和推介這些劇目。三個板塊分別是:編輯推薦,分門別類地將劇目、劇團、導演等亮點綜合呈現;私人戲單,特別邀約戲劇評論家、戲劇導演、戲劇觀眾從自己的角度出發,給出他們的私人戲單,供大家參考;主創自薦,創作者應當是最了解自己作品的,本刊采訪到了多位展演劇目的創作者,讓他們來自薦此次參演的作品。
編輯推薦
推薦一:
在中國現代文學中汲取力量
文學是戲劇不可撼動的靈魂,很多戲劇創作都會從文學作品中汲取力量,2018現代戲劇谷展演劇目中就有好幾部是由中國現代文學作品改編的。
根據著名作家路遙獲茅盾文學獎的同名小說改編的戲劇谷開幕大戲《平凡的世界》;國家話劇院排演的改編自老舍同名長篇小說的《四世同堂》;“老舍專業戶”方旭最新打造的《老舍趕集》;法國導演米歇爾·迪蒂姆執導的由魯迅小說改編的《阿Q》;還有同樣改編自魯迅同名小說的《鑄劍》,它是波蘭導演格熱戈日·亞日那與中國團隊合作的。
推薦二:
中國的原創戲劇
原創的缺乏是中外戲劇界面臨的共同問題,然而在此次展演中,我們還是可以看到一批堅持原創的中國戲劇人帶來他們最新的優秀原創作品。音樂劇《阿爾茲記憶的愛情》,由韓紅擔任音樂總監和作曲、田沁鑫編劇并執導,用音樂展現愛的信仰與忠誠;荒誕喜劇《帝國專列》由過士行編劇、易立明導演,集驚悚、懸疑、心理劇等元素;話劇《家客》由喻榮軍編劇、周小倩導演——消失了40年的丈夫突然回轉,“闖入者”的前情后續娓娓道來;話劇《蕭紅》由齊齊哈爾話劇團創作,展現了蕭紅漂泊、抗爭的人生經歷。
推薦三:
立陶宛戲劇
以戲劇為“第二宗教”的波羅的海國家立陶宛,近年來的戲劇作品頻繁受到國際尤其是中國戲劇界的關注。2018現代戲劇谷特別設置了“立陶宛戲劇節”作為節中節,于5月17—23日在大寧劇院集中呈現由立陶宛VMT國立劇院帶來的《靈魂的故事》《假面舞會》《三姐妹》三部作品。
立陶宛VMT國立劇院坐落于立陶宛首都和經濟、文化中心維爾紐斯,擁有建筑精美的劇場和才華橫溢的劇團成員。劇團成立于1990年,如今已然成為立陶宛的文化名片,其創始人、藝術總監里瑪斯·圖米納斯,被譽為立陶宛國寶級導演,是莫斯科瓦赫坦戈夫劇院唯一外聘的藝術總監,曾獲得全俄戲劇獎“金面具”獎章、俄羅斯聯邦國家獎章等榮譽。根據契訶夫經典名劇演繹的《三姐妹》和根據萊蒙托夫同名詩劇演繹的《假面舞會》都是圖米納斯的代表作品。《愛沙尼亞青年報》如此評論:“里瑪斯·圖米納斯的作品里不乏動作表現、光影和笑料。但是淚水不斷地從我們眼中流出,這是一個知道如何完美表達黑色幽默的導演。”
2018年,是瑞典國寶級導演兼劇作家英格瑪·伯格曼誕辰100周年。《靈魂的故事》由立陶宛VMT國立劇院制作,基里爾·格魯薩耶夫執導,這位生于1984年的年輕導演是里瑪斯·圖米納斯的得意門生。《靈魂的故事》是一部獨角戲,其劇本出自伯格曼之手。伯格曼曾聲稱,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受到現實生活經驗的啟發,因為他一生有過五次婚姻、數個情人,他是女性的最佳觀察者與描摹者。這部獨角戲中的女主角維多利亞由立陶宛女演員金特·拉特威奈特實力出演,她飾演的維多利亞展現出作為上流社會女性的焦慮和桀驁不馴的本性,以及渴望成為演員而未果的失落。舞臺上的維多利亞變換著各種身份角色,讓觀眾看到了一個多面的女人形象。
推薦四:
俄羅斯最古老的國家劇院
亞歷山德琳娜大劇院,又稱俄羅斯國家普希金戲劇學院劇院,成立260多年,是俄羅斯最古老的國家劇院,也是俄羅斯毫無爭議的最高戲劇殿堂,此次該劇院帶著《哈姆雷特》《大膽媽媽和她的孩子們》兩部力作來到上海。
《哈姆雷特》由瓦列里·福金(Valery Fokin)導演,用散文詩化的表現形式來演繹莎士比亞的著名悲劇。自2003年以來,亞歷山德琳娜大劇院一直由藝術總監瓦列里·福金領導。福金是享譽歐洲的藝術家,曾四次榮獲俄羅斯國家大獎,2006年他成為俄羅斯聯邦總統文化藝術委員會主席團成員,2012年擔任俄羅斯劇院導演行業協會主席。編劇瓦季姆·列瓦諾夫對《哈姆雷特》進行了與時俱進的改編,將莎翁的悲劇設置在當下,突出權力斗爭的主題,為觀眾理解戲劇沖突作了新的嘗試。
2018年,是戲劇大師布萊希特誕辰120周年。《大膽媽媽和她的孩子們》創作于1939年,1941年在瑞士首演。亞歷山德琳娜大劇院的這一版本由世界聞名的希臘裔戲劇導演提奧多羅斯·特佐普羅斯(Theodoros Terzopoulos)執導,他是布萊希特作品的忠實演繹者、阿提斯劇團的創始人、戲劇奧林匹克國際委員會的發起人和奠基者之一。2014年第六屆戲劇奧林匹克,特佐普羅斯曾攜阿提斯劇團為北京觀眾帶來埃斯庫羅斯的悲劇《被縛的普羅米修斯》。
郭晨子的私人戲單
郭晨子|劇評人、編劇
《大膽媽媽和她的孩子們》
難以忘懷俄羅斯亞歷山德琳娜大劇院來中國演出過的《欽差大臣》,對于這家有兩百多年歷史、梅耶荷德曾經工作過的劇院如何演繹布萊希特的作品,非常期待。
有時,會因為一場戲而由衷地致敬一個民族,毫無疑問,俄羅斯亞歷山德琳娜大劇院的演出在此之列,也想看到他們的《哈姆雷特》。
《靈魂的故事》
電影導演之外,伯格曼是一名編劇,也多次將斯特林堡的作品搬上舞臺。《靈魂的故事》是由伯格曼編劇的,立陶宛VMT國立劇院在舞臺呈現上運用了影像。所以,舞臺、影像和伯格曼之間的互文關系是我感興趣的。
《三姐妹》
原因當然是里瑪斯·圖米納斯導演創建的立陶宛VMT國立劇院和契訶夫的《三姐妹》。當然,《假面舞會》也不可錯過,圖米納斯導演2010年在俄羅斯瓦赫坦戈夫劇院再度排演了該劇,“原版”就在立陶宛VMT國立劇院。
《老舍趕集》
《老舍趕集》《我這一輩子》《離婚》《貓城記》《老舍五則》《二馬》,方旭一直致力于改編老舍先生的作品,遺憾之前都錯過了,這一次希望能趕上!
對經典文學作品的演繹,應該不僅是方旭先生一個人的堅持。
《帝國專列》
據說過士行的劇本寫在二十年前,二十年前的世紀末,他回望了晚清;又一個二十年過去了,“回望”他的回望,也許更有意味?
主創推薦
《三姐妹》|推薦人:導演里瑪斯·圖米納斯
童年永遠保持著它的光輝,給人以安全感。你在童年時感到安全,是因為你身邊都是熟悉的人與親人。當家人漸漸離去,安全感也隨之離去。我在執導《三姐妹》時想要通過搭建一個獨特的舞臺來紀念這種逝去的童年與安全感。童年一直悄無聲息地留存在我們心中,就像某些沒有被喚醒的想法,也許某天會閃現出來,讓你明白那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篇章。
如果活在19世紀,我會過得很好。那時的人們擁有榮譽感、良心和責任,愛就愛了,恨就決斗。而現在太繞彎了,今天的社會,沒有人出來承擔責任,都會說很多理由,但就是不承認自己的錯誤。
劇中,我們去探討這個人是什么樣的,而不說他是何種性格,有沒有沖突。把對人物的刻板印象和想象全部去掉之后,我們才開始排練。文學作品的文本僅僅是表面,作者真正想表達的是潛藏在文字之下的。陽光照射在湖面上,湖面波光粼粼非常美麗,然而深入湖面以下的那個世界,可能會很可怕,我和我的演員要試圖沉入湖底,去挖掘潛藏在文字之下的東西。演員演得很投入,他說我把一切都給了。而我說,你別都給,把你知道的留給自己,把你不需要的扔給觀眾。如果你打開自己的心靈給觀眾看,觀眾看了以后只會說“謝謝”。你藏起來的,才是鉆石,觀眾反而很想得到。
周可的私人戲單
周 可|導演
《假面舞會》
對每一個導演來說,創建一個自己的劇院都是最大的夢想之一。導演里瑪斯·圖米納斯做到了,在立陶宛創建了立陶宛VMT國立劇院。雖然后來擔任了俄羅斯瓦赫坦戈夫劇院的藝術總監,但他讓立陶宛的戲劇綻放出光彩。此次的《假面舞會》來自于立陶宛VMT國立劇院,很想看看與瓦赫坦戈夫劇院的版本有何不同。
《大膽媽媽和她的孩子們》
前年亞歷山德琳娜劇團帶來的《欽差大臣》讓人眼前一亮,演員嫻熟的技術技巧以及舞美的適度夸張都恰到好處地凸顯出俄式喜劇的諷刺感。不知道他們將以何種風格來演繹布萊希特的這部作品。
《洪水》
椎·劇場在劇目選擇和呈現上,與國內其他小劇場戲劇很不相同。當然,這與它有一個前衛、激進的非典型性學院派的藝術總監和制作人有關。不知道中國演員與外國導演碰撞產生的特殊化學反應的作品,能否帶來一些發現和驚喜。
《靈魂的故事》
雖然同是立陶宛VMT國立劇院的戲,但這部戲的導演不是圖米納斯。它是一部關于一個中年女人如何自我和解,探索內在精神的獨角戲,運用了影像技術,但終究還是一部看演員的戲。也許是人到中年,期待在別人的世界里尋找自己的道路。
《學院》
英國壁虎劇團曾經到中國演出過的《外套》和《迷失》都不曾讓觀眾失望。看肢體劇的好處在于,目光不用不停地在字幕機與舞臺之間來回掃描,只需盯住舞臺,享受肢體在那個空間里創造出的一切,參與感更強。
嬉瑪的私人戲單
嬉 瑪|滬上戲劇觀眾
《鑄劍》
去年《酗酒者莫非》之后就聽說了《鑄劍》這部中波合作作品,年底的內部試演屏蔽了非業內觀眾,緊接著北上多地巡演,到今年5月才回到上海,這部戲算吊足了上海觀眾的胃口,好不好總得鑒定一下。
《特洛伊女人》
要說鈴木忠志,似乎永遠是“經典故事+多文化元素+精神病院”解讀,他的舞臺永遠充滿能量,給人強烈的震撼。看劇目介紹,說這是個看似毫無“戲劇性”的作品,于是我很好奇這個故事里的哀嘆和等待會以何種能量呈現在舞臺上。
《平凡的世界》
陜西人藝版的《白鹿原》在上海演出兩輪反響很不錯,讓大家對陜西人藝改編鄉土歷史鴻篇巨作抱有很大的信心和期待。看劇照,似乎也呈現出了廣闊的空間和宏大敘事。希望這個《平凡的世界》能繼續保持優良水準。
《學院》
壁虎劇團的《外套》《迷失》廣受贊譽,與上海話劇藝術中心合作的《驚夢》很有氣質。回憶、夢境、痛苦,《學院》關注的是精神健康問題,不知道壁虎的暗黑系風格這次會不會帶來治愈和安慰。
《三姐妹》
立陶宛戲劇這幾年在中國正走紅,圖米納斯也算是個當紅的“辣子雞”,烏鎮的《葉甫蓋尼·奧涅金》是贊“美”聲一片。期待看到他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和由他解讀的契訶夫。
主創推薦
《阿Q》|推薦人:導演米歇爾·蒂迪姆
我最早看到《阿Q正傳》是20歲的時候,后來40歲、50歲左右又閱讀過幾次,自身對于這個故事的認識也隨年齡的增長而更加深刻,因為每個年齡段的人去閱讀這篇小說都會有不同的感悟。阿Q這個人物對于我來說就像卓別林曾表演過的流浪漢一樣,是一個有著喜劇外殼的悲劇性人物。阿Q和地球上的任何人一樣,他有他的各種嗜好,就像現在的人會吸煙,去酒吧,看到女人會很興奮,想要摸一摸。特別是遇到想要的,也會在欲望驅使下賭一把,試一次,如果失敗了,就用“精神勝利法”麻痹自己。
《阿Q正傳》雖然是發生在中國的“未莊”這樣一個小村子里的事情,但我認為阿Q并不完全是一個中國特色的故事。在我來看,這是一個全球性的、典型的故事。小說發表至今將近100年,但它就像莎士比亞或古希臘劇作家們撰寫的故事一樣,和具體的歷史背景、時間的長短無關,至今閱讀起來仍然非常有共鳴。這是一篇很有意思的、深層次探討人性的小說。
就像我之前所說過的,小說表現的是一個全球性的、跨越時間的人性的主題,所以我這次想用一種很現代的手法、用現代的音樂、現代的服裝、現代的新媒體,來表現這個100年前的故事。當然,其中也會有一些非現代的象征性的處理,比如長辮子,作為年代和人們思想束縛的一種象征,同時也致敬魯迅先生犀利的幽默,革命的結局就是辮子剪掉了嘛,但是思想上的“辮子”還在。我希望觀眾也能對這部小說,對我的表達方式有共鳴。
馬俊豐的私人戲單
馬俊豐|導演
《假面舞會》和《三姐妹》
之前看過圖米納斯導演的《葉甫蓋尼·奧涅金》,極其驚艷。導演手法克制而精準,表演風貌豐滿而濃烈。極少有舞臺作品能兼具這樣的特質,柔軟又溫暖、憂傷又壯麗。現代戲劇谷一下請來兩部他的作品,過癮!
《平凡的世界》
個人對以方言為主的舞臺劇很感興趣,因為不同的語言會反映出極具特色的文化信息。正巧年前我剛完成一部滬語舞臺劇《繁花》,很想看看其他導演是怎么做的。
《鑄劍》
歐洲導演執導中國故事本來就非常鮮見,之前有陸帕導演的《酗酒者莫非》珠玉在前,而這部作品在之前的演出中曾引起巨大的爭議,無論是歐洲導演對中國故事的重構還是跨文化引起的誤讀,都使我對這部作品充滿期待。
《平凡的世界》|推薦人:編劇孟冰
你曾經在心里想過要過不平凡的生活嗎?
你目前感覺自己生活在平凡的世界嗎?
那么,來看戲吧,來看平凡世界里的你和他。
首先,話劇《平凡的世界》是根據路遙同名獲獎小說改編,看話劇就可以了解到中國當代文學最高水平,描寫了改革開放初期中國西部農村的社會百態。因為有《白鹿原》在前,于是陜西人藝提議我來改編《平凡的世界》。我認為改編應當尊重原著,當然在舞臺上展現一部長篇小說,是要在取舍上下很大功夫的。我最后決定,用四組年輕人的感情經歷串聯起全劇,舍棄了很多其他豐富的內容,所以說戲劇改編只能是窺見一斑。
其次,話劇《平凡的世界》能夠讓你以戲劇的形式重新閱讀一部文學作品。戲劇有其獨特的魅力能夠感染觀眾,我會利用戲劇方式來講述這個故事,觀眾可以從中得到感情的沖擊、催化和共鳴,也就是劇場性。
再次,作為編劇,我在改編中注入了新的思想。小說是30年前的創作,30年來人物和社會都在發展,回溯往事會有新的感慨和感受,所以我試圖給劇中人物涂抹亮色,將那些時代的發展投射到這些人物身上。
主創推薦
《特洛伊女人》|推薦人:導演鈴木忠志
特洛伊中最關鍵的戲劇性事件是特洛伊城的淪陷,這是整個故事的發生背景。《特洛伊女人》表現了幸存婦女在戰后等待著淪為奴隸的場景,她們想象著今后的悲慘人生,劇中人物唯一的戲劇動作就是對境遇的持續哀嘆,這就是為什么一些人會認為這雖然是一部戲劇作品卻毫無“戲劇性”的原因。但是作為一個戲劇人,我卻認為沒有什么能比被迫等待和想象一個可悲無常又無法改變的命運更具有戲劇性的了。我希望通過這種雙重曝光法跨越時間和空間,來揭示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普通百姓在戰爭浩劫中的不幸。
《老舍趕集》|推薦人:導演方旭
這部戲還是延續老舍的幽默風格,自從《二馬》后我有了明確的創作方向,就是讓觀眾看到不一樣的老舍。一提到老舍,大家都會想到《茶館》《龍須溝》《四世同堂》那個調性,但我這回做的在視覺上會不一樣。比如在服裝上就不寫實,衣服采用的是特殊材質再加上油畫,人穿上后有點像漫畫中的人物,按現在的形容來說是“二次元”。當然整部戲還是有年代氣質的,不完全寫實。這次全男演員陣容,《二馬》的原班人馬,6位男性演員演繹劇中17個角色,其中3個是女性角色。
《老舍五則》是選取了老舍先生的5個短篇,這次的《老舍趕集》挑選了6個短篇。其中一篇是《話劇觀眾須知二十則》,選這個是因為我想跟觀眾聊聊,比如在劇場里總看到觀眾看手機、吃東西等等,想要以一種好玩不尷尬的方式和觀眾聊一聊這些問題。之前《老舍五則》的5個故事是獨立的,而這回《老舍趕集》選擇的故事都與理想生活和理想家庭有關,所以最后一篇我選的是《我的理想家庭》。
《學院》
|推薦人:導演阿米特·拉哈夫
《學院》講述了病人和治療師間的關系,劇中每一個人都被渴望關心的愿望所驅使……
我們正在進入一個可能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分裂和疏離的時代。我們是否因為失去了理解彼此的能力而無法給予對方保護和關懷?現如今,“關懷”這一概念已然成了一種政治“貨幣”,每天鋪天蓋地出現在各類媒體報道之中。
《學院》的創作初衷是受壁虎劇團探索人性復雜性的驅動,我們渴望施以關懷,渴望相互依賴。我們試圖通過壁虎劇團真誠的形體表現來創建一種親密、有趣和有啟發性的關系,一個所有人都相互依賴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