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興運
摘要:本文分析了當前高校基建工程項目內部審計的現實問題,就加強高校基建工程項目的造價控制,合理保證建設資金的安全和使用績效,就基建工程內部審計實現價值增值提出有效的路徑、方法。
關鍵詞:高校工程;內部審計;價值增值;提升方法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各地高校建設資金投入的占比加大,加強基建工程項目的造價控制,合理保證建設資金的安全和使用績效,成為各界關注焦點和高校內部審計工作面臨的難點問題。一方面,需要高校領導加強對基建工程審計的重視,大力支持內審機構開展工作。另一方面,內審部門需強化自身職能,調動積極性,履職盡責,提升內審價值的增值,切實提高工程項目資金使用績效。
(一)工程竣工決算,以事后審計為主
目前,高校基建工程項目審計存在的最為突出的問題是審計監督的滯后性。通常提起審計,人們長期形成的思維定勢是工作干完結束了,該結帳算清要錢了,這時讓審計來算算,到底該付多少錢。因此,工程審計大多在竣工決算階段,也就是工程竣工決算審計,是最終工程付款的依據。在項目決策實施階段、預算階段,在對項目造價影響較大的決策與招標投標階段(審計的事前階段),一般是審計很少參加。招標文件前期的起草準備、制訂過程;工程量的實地勘查和計量、工程量清單的編制;合同的簽訂等方面,審計監督不能到位。在施工階段(事中階段),因各種原因導致的設計變更情況;現場簽證、簽證單制作各方參與情況;工程項目存在的隱蔽工程事項等,對工程造價控制有重大影響的問題,由于審計部門的事中未參加,很難在工程決算階段(審計階段)發現和處理,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工程造價的真實性。
(二)合同簽訂不嚴謹、不規范
工程項目合同,是項目執行的重要依據,也是審計部門要求報審的必要材料。在建設項目的合同管理中,未對合同簽訂與審查、審批與履行、合同的跟蹤管理、合同檔案保管等建立規范的合同管理內部控制制度;所簽合同未經法侓、審計、財務、政府采購等專業人員審核;重大合同會簽制度沒有建立與實施等;套模板,空話多,實質細節性的地方有漏洞等,在合同執行環節出現問題產生分歧、糾紛。有的合同對工程條款不齊全;有的對進度款撥付、工程結算辦法、質量保修等約定不清;有的對風險分擔范圍約定不明確。有的合同只是工作人員代簽;有的合同沒蓋公章和加蓋騎縫章,漏填金額、日期等。
(三)報審工程資料不完整、工程簽證不規范
竣工結算資料的完整性、規范性是實施竣工決算審計的前提。要在工程建設過程中及時做好工程竣工結算資料管理和結算審計準備。施工單位有時出于自身利益考慮,提供資料不合作、不及時等給審計帶來難處。
實際工程施工中,會因各種因素導致工程項目的各種變更。例如,由勘查資料不準引起的基礎變更;由于設計理念改變的變更;新的科學、先進的施工工藝使用等。變更使得前期的招標圖、施工圖、驗收結算提交的竣工圖等不同。一系列的變更,作為合同有效補充的簽證單,更需要按照施工要求的變化,及時辦理。因變更辦理簽證不及時,結算簽證不規范,報審計的工程資料不完整等,影響審計及時開展的情況很多。
(四)高校內審部門存在工程審計資源配置不足問題
高校內審部門人員多由財務人員轉崗而來。雖幾經專業培訓,對工程造價知識相對不足。另外,工程項目情況復雜,專業性強。加之單位重視審計工作情況不夠,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干事創業的事業心,擔當精神不夠,對工程審計有依靠財政投資評審、會計師事務所等社會中介審計的思想,獨立開展基建工程審計的積極性不高。人力資源重新配置問題,急需解決。
內部審計創造價值的前提是管理層、審計對象必須接受和運用審計結果。審計部門有“為”才能有“位”。如何作為,才能實現內審價值增值目標,即體現內審價值最大化。現結合建設工程項目,就內部審計價值增值路徑、方法作以探討。
(一)整合審計部門職責、配置力量,優化專業、人員結構
審計部門的結構和人員素質,是決定內部審計能否實現增值目標的關鍵因素。面對高校巨大的工程建設資金投入,適應預算管理和財政績效評價,對工程審計提出更新要求。高校是各類人才集中地,調整、優化審計人員組合,保證內部審計部門具備懂建筑、經濟管理、工程造價、懂預算、懂法律、懂財務的隊伍,才能完成內審工作新使命。作為高校內審人員,必須不斷強化自身的職業勝任能力,忠誠責任擔當,嚴守審計紀律,成長為單位風險、控制和治理方面的復合型專業人才,確保有能力履職盡責。
(二)以實施內部控制建設為抓手,加強風險防控,減少審計風險
財政部2015年12月21日發布(財會[2015]24號)指導意見,提出最遲在2016年底,各行政事業單位要全面建立起單位內部控制制度。文件就推進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的必要性、總體要求、主要任務和保障措施等作了指導和說明。高校要按照國家和省、市有關實施內部控制建設的部署,根據單位層面和業務層面的內控要求,對單位現有基建制度進行規范完善,對基建工程業務的主要風險點進行梳理,逐項提出防控措施,并抓好落實。做好基建工程內控制建設的大文章,后期方便審計工作的開展,從根本上實現減少審計風險。
(三)規范高校建設工程項目審計工作,提高審計質量
根據基建工程項目實施跟蹤審計辦法等有關規定,實施建設工程項目審計質量控制。工程項目的質量控制主要包括對資料送審、過程控制、現場核查、項目核對、審計復核、爭議處理、審計定案等環節。
要強化資料的報送與審核工作。加強審計與相關業務部門之間的溝通,使項目審計所需的立項報告、可行性研究報告、概算批復、合同、招投標文件等基礎性資料能及時收集和整理,保證及時性,按照審計方案開展項目審計。在資料審核過程中,應與建設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保持聯系。建設單位和監理單位應首先對施工單位報送資料進行審核,拿出審核意見,報送審計部門,以確保施工資料的完整和真實。審計部門在接到資料后,根據審計相關規定,認真開展對項目的審計,對重點分部、分項工程和主要材料價格進行認真分析,對項目的變更簽證等認真審核,規范審計行為,切實提高審計質量。
(四)對建設工程項目實施全過程跟蹤審計
建設工程項目開展全過程跟蹤審計是形勢發展與國家實施審計工作“全覆蓋”的需要。工程項目管理涉及多部門、多環節,其核心在于工程造價控制。應以清單編制作為工程造價控制的重要抓手。對建設工程項目實施全過程跟蹤審計,主要是強化項目過程管理。改變辦理竣工結算了,審計才參與的工作方式。從招投標階段開始就做準備,在中間環節、施工過程中做好結算的種種準備等。單位領導支持,審計部門盡職,將審計工作前移,變事后為事前、事中。才有可能做到進一步降低建設資金使用風險,降低審計風險,提升審計效果。
(五)加強基建工程施工合同管理
對竣工結算審計提交的資料,工程合同、補充合同,有關工程會議記錄、變更協議、會審會簽記錄、簽證報表、材料價格審定表、預算書、竣工結算書等所有資料都是竣工結算的依據。對合同文件、施工過程中的簽證、會議紀要等補充資料,要仔細把握。對工期、付款、計價標準、結算辦法、價款調整、材料價格規定、工程質量保證、獎懲措施等與造價密切相關的條款給以重點關注;對合同與招標文件合同條款的一致性認真審核。
加強基建合同管理,是單位減少施工管理漏洞,降低風險,提升工程項目管理水平,維護權益,促進單位價值的增加及目標實現的一種管理控制重要內容。只有做到全過程、全方位、科學的管理合同,才能避免經濟上不必要的損失。
高校基建工程內部審計,首先取得領導的重視與支持,加強組織建設,優化配置審計資源與人員結構,提升職業勝任能力。同時加強工程合同管理、做好審計溝通,通過有效的全過程跟蹤審計,以實施內部控制建設為抓手,以工程量清單造價控制為手段,創新審計思維,改進內審方法,提升審計水平,努力作為,實現審計價值增值。
參考文獻:
[1]曾小文.對工程造價審計的思考[J].審計理論與實踐,2003(12):41-42.
[2]王玲.高校內部審計轉型與發展的思考[J].中國內部審計,2009(8):15.
(作者單位:棗莊科技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