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穎
摘要:營改增作為我國稅制改革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它是國家為應對當前經濟增速放緩的新常態而出臺的一項有利于企業實現融合發展的稅收制度。從國家層面來看,營改增之后總體上是會降低企業稅負的,但是對微觀企業來說卻是一柄雙刃劍,給企業的經營管理,特別是財務方面帶來了較大的影響。因此探討營改增對生產制造企業的財務影響并加以應對具有實踐意義。本文在分析營改增對生產制造企業的積極意義的基礎上,闡述其對生產制造企業的財務影響,并提出相應的應對措施,以期能夠對生產制造企業的持續穩定發展有所幫助。
關鍵詞:生產制造;營改增;財務影響;對策
營業稅改征增值稅,簡稱營改增,自2012年1月1日期開始在上海試點運行,2016年5月份在全國范圍內全行業試點推行,營改增既符合社會化大生產發展的客觀需要,有利于我國企業各種資源的高效合理配置,同時又摒除了增值稅和營業稅并行的諸多不利,擴大了征稅范圍,確保了增值稅抵扣鏈條的完整性。從國家層面來說,營改增是企業的一項稅收政策紅利。
我國之所以要推行營改增,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其不同行業,特別是生產制造企業具有以下積極影響:一是營改增對生產制造企業的產業結構調整具有促進作用,即營改增改變了原來的重復征稅的現象,從而有利于生產制造企業進行產業的整合和調整,進而影響其產業結構;二是營改增之后,企業若籌劃得當,則可以有效降低自身的稅負成本,從而有利于企業提高經濟效益和增強綜合競爭力;三是營改增對于提升生產制造的國際競爭力具有積極作用,即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我國的生產制造企業開拓國際市場成為可能,營改增在降低其勞務成本和材料成本的同時也提高了其在國際上的競爭力。
雖然從生產經營的角度來看,營改增對其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但是從財務的角度來看,營改增對生產制造企業的財務影響卻具有兩面性,具體體現在:
(一)營改增對生產制造企業經營成果的影響
經營成果的衡量標準主要是凈利潤。營改增之所以會對生產制造企業的凈利潤等經營成果產生影響,主要是因為其對生產制造企業的凈利潤影響因素如收入、成本等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1.對營業收入的影響
營改增之前,營業稅屬于價內稅,生產制造企業在銷售產品時所取得的收入含營業稅,而營改增之后由于營業稅被取消,增值稅屬于價外稅,企業在銷售商品時所取得的收入不含營業稅額,所以同一件商品在營改增后的銷售收入要比營改增之前的收入入賬金額小。從這個角度來看,營改增之后生產制造企業的營業收入將會有一定的降低。
2.對營業成本的影響
營業成本主要包括主營業務成本和其他業務成本兩部分,其中主營業務成本以原材料、人工成本和固定資產折舊為主,其他業務成本包括材料讓售、出租包裝物成本或攤銷額等。而影響營業成本的主要因素是原材料和人工成本,由于營改增的全面推開,原有的一些不能抵扣進項稅的材料供應商和提供勞務的勞務派遣公司也能夠提供增值稅專用發票,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業原材料和勞務費的取得成本,進而有效降低了營業成本。
(二)營改增對生產制造企業現金流的影響
現金流主要是指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根據收付實現制要求,通過一定的經濟活動而產生的現金流入、流出情況的總稱。營改增對現金流量的最大影響在于流轉稅稅負的變化,以增值稅為稅基計算的相關稅種繳納的減少客觀上為生產制造企業節約了現金的流出,反映在現金流量表中即是“支付的各項稅費”項目的減少,從而使得企業的現金流量情況表現良好,從而會促使企業擴大投資,并提高銷售收入,使得生產制造企業的現金流量進入一個良性循環。
(三)營改增對生產制造企業財務核算的影響
營改增之后不同行業之間的進項稅抵扣鏈條被有效銜接起來,生產制造企業的稅負極大可能會被降低,但是降低稅負的前提是其能夠取得足夠的進項稅抵扣發票。從這個角度來說,營改增之后生產制造企業在進行財務核算時,必須重點把握企業所取得的發票是增值稅一般納稅人所提供的發票,如采購原材料、出差的住宿費、會議費等費用支出項目,都應要求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只有這樣才能增加生產制造企業的進項稅抵扣額,從而降低企業的稅負。
正因為營改增對生產制造企業在經營成果、現金流量和財務核算方面具有重要的影響,若企業不能夠科學合理應對,則很有可能對企業的生產經營產生較大的負面影響,因此生產制造企業有必要采取一定的應對措施:
(一)積極學習營改增之后的各項稅收法規及政策,降低涉稅的政策風險
國家稅務總局對此次稅改的指導方針是“簡稅制、寬稅基、低稅率、嚴征管”,以實現對增值稅抵扣鏈條的銜接,降低企業的整體稅負。因此生產制造企業應當積極學習營改增之后的各項稅收法規和政策,并應用于企業的各項管理活動中,在充分利用此次稅改紅利降低稅負的同時,減少企業涉稅的政策風險。
(二)進行稅收籌劃,對企業的內部管理結構進行優化
營改增之后企業要進行稅收籌劃,對企業的內部管理結構進行優化,須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
一是要通過對財務管理的規范和提高財務人員的業務水平入手。當前我國稅務機關對增值稅的管理是十分嚴格的,所以營改增之后生產制造企業應當進一步強化對增值稅專用發票的開具、審核、取得、認證、抵扣等業務的管理,降低企業因發票管理而引起的涉稅風險,否則有可能因為達不到稅務機關的要求,就無法作為進項稅額進行抵扣;同時企業應當對財務和稅務相關人員進行營改增的專題培訓,使其能夠對營改增之后的各項財稅政策熟練掌握并在日常工作中加以應用,從而為企業決策提供準確率較高的財務信息。
二是要在生產環節中管理責任明確,賬務比較清晰。根據稅法規定,企業在原材料的采購和儲存的過程中若出現非正常的損失,則損失部分的抵扣鏈條被破壞,必須做進項稅轉出,不得抵扣。所以這就要求生產制造企業在原材料、產品管理環節中的會計賬目清晰明了,責任到人,以有效降低這方面的涉稅風險。
三是在合規合法的前提下積極進行稅收籌劃,降低企業的稅負。營改增給生產制造企業的稅收籌劃帶來了較大的空間,所以企業有必要在合法合規的前提下重新對自身的業務進行稅收籌劃來有效降低稅負:其一生產制造企業可根據自身的規模、業務情況選擇適用小規模納稅人或者一般納稅人以實現合理避稅;其二是合理控制生產制造企業的銷項稅額和進項稅額以實現降低稅負,例如可根據增值稅暫行條例中對不同銷售方式的納稅義務時間的詳細規定,企業可制定委托收款、托收承付或者委托代銷等方式和策略;其三是要及時關注國家的政策導向,充分利用國家的各項稅收優化政策調整企業的生產管理結構,從而降低稅負;其四是從貨幣時間價值的角度考慮,盡量實現延期納稅,延期納稅可以有效減少企業的稅金現金流的流出,從而緩解企業的資金壓力。
(三)調整企業產品的定價策略,轉嫁稅負
如上文所述,營改增之后生產制造企業的營業成本會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在此情況下若企業生產的產品適銷對路,產品價格維持不變的情況下,企業將會獲得更高的劉潤,若產品出現銷路不暢的問題,則企業可以有更多的調整定價策略,從而實現薄利多銷,為企業提供充足的現金流。這些行為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有效將營改增之后的稅負轉嫁給下游企業,從而來提升自身的經濟效益。
營改增對生產制造企業來說是一柄雙刃劍,雖然它有降低企業稅負的可能,但同時它也給企業的財務帶來了較多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對企業的經營成果、現金流和財務核算的影響上,因此生產制造企業應當及時從學習營改增之后的各項稅收法規及政策、進行稅收籌劃,對企業的內部管理結構進行優化、調整企業產品的定價策略,轉嫁稅負等方面采取對策來降低營改增對企業帶來的不利影響,同時實現涉稅風險的管控,為企業的健康穩定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
參考文獻:
[1]杜文嘉.“營改增”對我國企業財務的影響—以中國東方航空為例[D].山東財經大學,2014.05.
[2]易娜,覃新蓉.營改增對我國企業財務的影響[J].財經界(學術版),2015(02).
[3]付亮.營改增對企業財務管理帶來的挑戰及影響[J].市場研究,2016(12).
[4]于琦.“營改增”對企業財務管理的影響與策略[J].財會學習,2018(01).
[5]鐘雪.“營改增”對企業財務績效影響的研究—基于交通運輸上市公司經驗數據[D].江蘇科技大學,2015.05.
(作者單位:天水鐵路電纜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