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棟
【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世界進入信息時代,互聯網迅速發展,越來越多的新興科技相繼產生。2015年以來在金融技術領域一種名為區塊鏈的技術迅速產生發展。它的出現深刻地改變著當前的金融業態和商業模式,或將成為未來新型商業模式發展的新方向。本文通過詳細介紹區塊鏈技術,深度研究區塊鏈技術在商業銀行中應用的可能性,并提出相應的方法途徑。
【關鍵詞】區塊鏈技術 商業銀行 應用
改革開放后,我國經濟迅速發展,金融業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近年來“互聯網+”概念的提出對金融業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為了實現金融業的“互聯網+”,作為有力工具的區塊鏈技術迅速進入人們的視野。本文中,我們將深度探討何為區塊鏈技術,應用區塊鏈技術對商業銀行的重要意義以及具體應用的措施。
一、區塊鏈技術在商業銀行中應用的內涵和外延
(一)區塊鏈技術是什么
通俗地說,區塊鏈技術是一個公開的分布式賬簿系統。它是一種類似鏈條狀的虛擬系統,每一節鏈條之間都存在一個節點,上面是每一個參與交易者的信息,完整地儲存著每一份公共賬簿備份。不斷增加的交易使得信息不斷累積,新的信息數據將附加到已經存在的鏈條上,這樣的一節一節的鏈條組合起來就形成了我們所說的區塊鏈。也就是說,整個區塊鏈上面記錄著所有的交易信息。
(二)區塊鏈技術的特點
一是去中心化。正如區塊鏈的外貌一樣,我們可以看到它是由一個一個區塊鏈接組成的,各個鏈接是平等的,沒有中心環節。因此,不存在中心化的管理緩解,每一區塊、每一節點的權利和義務都是均等的,它們共同維護著系統的良好運行。
二是開放性。區塊鏈整個系統是對外開放的,在區塊鏈中,除交易用戶的私人信息可以被加密以外,所有的數據,都是公開的,我們可以在這里查找任何公開的信息。
三是自治性。區塊鏈各個鏈條和節點都有協商一致的管理規范,整個系統中的所有節點都能夠在不需要任何人為干預下安全地交換數據。
四是信息不可篡改。信息一經添加至區塊鏈中就會被永久的保存起來。任何人都無權修改,安全性能很高。
五是匿名性。由于區塊鏈的各節點之間交換信息不需要相互信任,所以交易雙方不需要公開其身份,具有較強的匿名性。
(三)區塊鏈技術在商業銀行中應用的重要意義
據調查,我國商業銀行現階段的互聯網金融大多數是傳統的電子化,交易雙方還必須建立在互相信任的基礎上。具體來說,特別是在我國這種信任本位的傳統國家,商業模式還基于社會組織架構,雙方產生交易的前提是要有一個信任制度體系,這種信任制度體系可以由政府監管部門,銀行信用體系等機構來完成。如果沒有這種信任制度,陌生的雙方就無法進行交易。而區塊鏈技術可以完全改變這種傳統模式,正是由于區塊鏈技術具有去中心化、自治性等特點,它可以通過建立一套基于信任的電子算法,在各個區塊鏈中建立“信任”制度,這樣一來,交易雙方無需信任制度就可以開展經濟活動從而降低企業成本,實現最低價的價值轉移,獲取高額利潤。可以說,區塊鏈技術是人類社會信用史上的一次創造性革命,它極有可能重構人類的生產、生活方式。所以說,我行應緊跟時代發展潮流,在銀行內部應用區塊鏈技術,以促進我行的穩步發展,并形成充足的技術儲備,使我行在未來的區塊鏈技術應用中占據主動地位,爭取更多的話語權,從而能在未來的國際國內區塊鏈技術應用的標準制定中充分發揮我行的優勢,促進我行的創新發展。
二、區塊鏈技術在商業銀行中應用的具體措施
(一)緊跟發展趨勢,把握國際動向
出于對數字貨幣潛在風險的擔憂,我國的商業銀行都很少采用區塊鏈技術,很少有進行數字貨幣交易的銀行,對數字貨幣背后的創新技術的研究也比較滯后,如今,區塊鏈技術作為一種去中介化的新興模式在中國迅速興起,我行也應高度關注國際同行在該技術上的最新創新動向,及時調整發展戰略,盡早加入研究、開發區塊鏈產品的行列,形成符合我行特色的新“互聯網+”金融的運營模式。
(二)組成研發實驗室,加快研究速度
我行可以網羅國內外優秀人才,成立研發實驗室,或積極與金融科技公司合作,從我國國情出發,創新區塊鏈技術應用空間,開發普惠平衡的金融產品。
(三)堅持引進來的同時走出去,積極參加國家交流會議
我行不僅要引進國外先進的技術、人才,同時還要大力發揮我行的優勢,形成具有我行特色的區塊鏈技術應用空間。同時要積極參與制定國際區塊鏈技術應用標準的制定,爭取話語權,為區塊鏈技術在我國得到又好又快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三、小結
本文介紹了區塊鏈技術,深入地論述了商業銀行應用區塊鏈技術的重要意義,并為其在我行更好地應用提供了相應的意見和建議。我行應積極引入區塊鏈技術,申請區塊鏈技術專利,深入研究區塊鏈技術細節,儲備必要的區塊鏈技術。在未來的應用中占據主動地位,爭取話語權,促進我行又好又快發展,促進區塊鏈技術在我國得到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美)梅蘭妮·斯萬.區塊鏈新經濟藍圈及導讀[M].北京,2016.
[2]中國區塊鏈掛術和產業發展論壇中國區塊鏈技術和應用發展白皮書.
[3]黃銳.金融區塊鏈技術的監營研究,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