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春花
【摘要】“7S”管理是打造一流企業和創建本質安全的有效載體,本文結合鴻山熱電公司兩年多的“7S”管理實踐,探討發電企業如何通過“7S”管理促進安全管理。
【關鍵詞】“7S”管理 促進 企業安全管理
2014年5月起,鴻山熱電公司分區域分批逐步推行“7S”管理,有效提升了現場和內業管理水平,實現“人造環境和環境造人”的目的,使企業形象煥然一新,員工素養得以提升,設備健康水平不斷提高,安全管理更上一層樓,“7S”管理成為鴻山熱電一張響亮的名片。
一、“7S”要素
“7S”有7個要素,分別為:整理(SEIRI)、整頓(SEITON)、清掃(SEISO)、清潔(SETKETSU)、素養(SHITSUKE)、安全(Safety)、節約(Save),因前5個羅馬拼音和安全、節約的英文均以“S”開頭,簡稱“7S”。
整理:將現場物品區分為有用的和無用的,并將無用的物品清除掉。
整頓:合理安排現場物品放置的位置和方法,并進行必要的標識。
清掃:對現場環境進行綜合治理,清除工作場所的垃圾、灰塵、污漬及其它污染源,排除影響員工健康安全及產品質量的不利因素,使問題得以呈現。
清潔:持續推行整理、整頓、清掃工作,使之制度化、規范化,始終處于受控和持續改進狀態。
素養:就是養成遵守既定事項的習慣。
安全:就是清除工作中的一切不安全因素,杜絕一切不安全現象。是以上5S的保障,也是其目的和成果之一。
節約:全員參與,減少浪費,優化流程,降低成本。
二、“7S”與安全生產的內在關系
在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影響安全生產的兩大要素是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狀態。人的不安全行為是指人在生產活動中表現出來的非正常行為,是人在生產活動中,曾引起或可能引起事故的行為,屬于人為失誤。在生產過程中發揮一定作用的機械、物料、生產對象以及其他生產要素統稱為物,由于物的能量可能釋放引起事故的狀態,稱為物的不安全狀態。因此,規避人的不安全行為和控制物的不安全狀態就可以實現安全生產的目的,而這恰恰也是“7S”管理7個要素的目標。
整理整頓:使生產現場規范有序,各類物品各就各位,大大減少人為誤操作的可能。
清掃清潔:通過對現場環境和設備進行綜合治理,提升設備可靠性,控制物的不安全狀態。同時,通過對工作流程的梳理和優化,減少人為誤操作的可能。
素養提升:養成遵守既定事項的習慣,人的安全意識隨之提升,實現從“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轉變。
三、“7S”管理促進安全生產實踐
如何通過開展7S活動,全面改善工作環境,提高設備可靠性,提升員工綜合素養,從而達到提升安全生產管理水平的目的,重點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從內業入手,打好安全保障基礎
生產經營工作各項基礎資料繁多,而任何一份基礎資料都是過程管理的直接體現,是進行問題反查的基本依據,也是總結經驗和持續改進的基礎。因此,要重視基礎資料管理,做到一檔一盒,文件盒內的每份文件要按要求做好編號,編制卷內目錄;此外,每個文件柜門上要有標簽,每組文件盒外要采用形跡管理來固定位置,才能做到在30秒內找到所需要的文件,真正做到“凡事有據可查”。
(二)從設備入手,提高設備可靠性
可靠的設備是安全生產的基礎,通過推行“7S”管理,公司2015年設備缺陷數量較2014年下降49.8%,繼電保護動作投入率、正確率達到100%,獲得省“繼電保護先進單位”稱號。一是加強技術改造,提高設備健康水平。通過整理、整頓、清掃對設備進行整治,大幅減少了生產現場“跑、冒、滴、漏”等現象,如對燃煤電廠重大污染源磨煤機設備進行石子煤排放裝置改造,從根源上解決了煤粉污染問題,徹底改變了臟、亂、差的問題。二是加強目視化管理,防止誤操作。在所有設備區域增加目視化管理,如點檢看板、點檢腳印、測溫測振點,提示設備點檢部位、參數、常見故障處理、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項等管理內容,以及在進口電氣設備操作屏旁增加中文的菜單、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項,無論誰都能迅速判斷異常與否,且判斷結果不因人而異,有效防止操作誤差。
(三)從定置入手,確保安全可控在控
控制物的不安全因素要從定置入手,注重對易燃、易爆、有毒、污染環境的物品實行特別定置,物品儲存量和處理都要求達到最低值。還應將化學垃圾進行分類處理,即將不同材質、不同成分的化學廢棄物分類定置存放,使危險化學廢棄物能得到最正確最安全的處理。此外,應將化學品安全數據或安全技術說明書(MSDS)、操作流程和意外傷害應急處置方法進行目視化并定置管理。
(四)從現場入手,營造安全工作環境
良好的工作環境,是安全生產的根本保障。通過油漆作戰給地面、設備及構架等涂上不同顏料,將人行通道和設備區域明確劃分開來,使生產現場安全通道、設備區域、轉動機械等色彩分明,提升了安全警示效果。對吊物作業、易發生機械傷人的不安全場所及通道等實行定置管理,添加醒目的警示線。在機組檢檢修期間要事先梳理檢修現場要素,做好檢修區域劃分布置,工器具及拆下的設備零件放置有序,實現現場管理定置化、規范化。檢修過程強化人員管控,實行管理人員簽到制及進入主機檢修區域人員報備制管理;強化安全管控,嚴格執行檢修現場“紅袖章、紅馬甲”制度,落實起重作業、高空作業等安全措施,在高壓加熱器等有限空間設備檢修處增設作業安全警示牌;強化檢修現場文明作業,狠抓專項檢查,推進隱患排查治理,現場安全生產管理進一步提高。
(五)從督查入手,及時消除安全隱患
監督是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避免習慣性違章的有效手段。安全工作與“7S”管理相輔相成,為強化日常監督工作,首先應做好融合,將各部門安全員納入“7S”督導師網絡,每月組織安全管理部門、生產部門的安全員參加公司“7S”例行檢查;同時,“7S”管理人員每月也參加安全管理部門組織的安全大檢查。其次要加強考核,對發現的不安全隱患及時進行內部網上曝光要求限期整改,督促各區域做好保持和提升工作,通過持續改進,推動企業安全水平不斷提高,切實做到本質型安全。
四、結束語
7S只有開始,沒有結束。它是一個循環往復、持續改進提升的過程,通過整理、整頓、清掃、清潔,不斷提升人員的安全素養和安全意識,達到排除安全隱患、降低安全風險、減少安全事故的目的。
參考文獻
[1]7S管理理念在電廠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運用分析[J].任泊冰.科學中國人.2017(17).
[2]7S管理在發電企業中的創新與提升[J].趙銀順,湯博宇.企業改革與管理.2015(16).
[3]發電企業實施固定資產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意義[J].吳曉娟.中國國際財經(中英文).20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