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研究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關于僑務工作重要論述的形成背景、理論精髓及其時代意義,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僑務工作重要論述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的共同屬性內在關系。從中我們認識到,在構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中,我們要重視和依靠海外華僑華人的優勢。
【關鍵詞】習近平 僑務論述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將廣泛團結聯系海外僑胞和歸僑僑眷,共同致力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報告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的高度,將海外僑胞和歸僑僑眷視為重要力量加以緊密團結。海外僑胞和歸僑僑眷是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獨特優勢和寶貴資源。習近平總書記在多種場合對之表示高度贊揚和認同,習總書記指出,中國改革開放事業取得偉大成就,廣大華僑華人功不可沒;廣大華僑華人要把握機遇、發揮優勢,積極關心和參與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在互惠合作中實現自身事業更大發展,等等。習近平總書記對海外僑胞和歸僑僑眷的地位、作用以及僑務工作的重要作用、指導思想、基本任務和方針政策,做過一系列重要論述(以下簡稱“重要僑務論述”),為深化僑務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構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中,要牢牢把握大聯合大團結主題,始終依靠僑、服務僑、為了僑。
一、“重要僑務論述”的形成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行動指南,必須長期堅持并不斷發展。習近平關于僑務工作重要論述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具體表現之一。
第一階段,長期僑鄉工作是習近平關于僑務工作重要論述形成的實踐基礎。福建是全國的僑務大省,海外華僑華人,占全國的,習近平從1985年至2002年前后17年在福建工作,親臨僑鄉對僑情僑務深刻了解和研究,其關于僑務工作重要論述逐步形成。這期間,他發表的《“大僑務”觀的確立》,對其僑務觀進行了階段性總結。“大僑務”觀的提出為僑務工作提供了指導思想。2002年至2007年在僑務大省浙江和新僑集中地上海任職,其關于僑務工作重要論述得到不斷豐富。提出如何正確處理涉僑的“五個關系”、僑務工作的主體問題、僑務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等,指導僑務工作上一個新的臺階。
第二階段,在國家僑務政策高度上重視海外華僑華人。2013年9月25日,習近平向第十二屆世界華商大會大會發來賀信。賀信中指出,我們將進一步深化改革、完善政策、強化服務,依法保護華商投資興業權益,鼓勵和支持廣大華商為中國發展獻智出力。
第三階段,將海外華僑華人的命運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緊密聯系在一起。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僑務工作做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他強調,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海內外中華兒女共同努力。提出要凝聚僑心僑力,把廣大海外僑胞和歸僑僑眷緊密團結起來,最大限度把海外僑胞和歸僑僑眷中蘊藏的巨大能量凝聚起來、發揮出來,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斷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海外華僑華人與中華民族是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
二、“重要僑務論述”的重要內涵
“重要僑務論述”的精髓體現在:1995年“大僑務”觀念的確立;提出“奉獻論”“愛國論”“機遇論”“紐帶論”“優勢論”等與僑務相關重要論述,“根”“魂”“夢”的核心思想。“重要僑務論述”從國際視野的角度、從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超前思維進行宏大敘事。
海外華僑華人是中國和住在國的建設者。一方面,習近平認為廣大華僑華人是祖國革命和建設的重要力量,如在捐資助學、技術引進、投資興業、慈善事業和祖國統一都作出了突出貢獻。2013年10月4日,他出席馬來西亞各界華僑華人歡迎午宴時表示“中國改革開放事業取得偉大成就,廣大華僑華人功不可沒。”另一方面,習近平認為廣大華僑華人積極融入住在國,是住在國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廣大華僑華人秉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艱苦創業,拼搏進取,積極融入住在國社會,同當地人民和睦相處,在事業上取得長足發展,為各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作出了積極貢獻。”“兩個多世紀前,首批華人抵達特立尼達島,在那里落地生根,同當地民眾和睦相處,成為特多多民元民族和文化密不可分的一部分。”[接受特立民達和多巴哥《快報》、哥斯達黎加《共和國報》和墨西哥《至上報》的聯合書面采訪,2013年5月,《習近平同志僑務工作論述摘編(2016版)》,中國華僑華人歷史研究所,2016年10月第6頁。]“馬來西亞華僑華人為馬來西亞經濟繁榮、社會進步、社會和諧、種族和睦作出了重要貢獻。”“廣大海外僑胞,要弘揚中華民族勤勞善良的優良傳統,努力為促進祖國發展、促進中國人民同當地人民的友誼作出貢獻。”[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的講話,2013年3月17日,《習近平同志僑務工作論述摘編(2016版)》,中國華僑華人歷史研究所,2016年10月第5頁。]
海外華僑華人是愛國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黃乃裳開墾“新福州”九十周年紀念會暨學術研討會上的講話指出,“黃乃裳先生是中國近代史上一位著名的愛國者。”[習近平:在黃乃裳開墾“新福州”九十周年紀念會暨學術研討會上的講話,《習近平同志僑務工作論述摘編(2016版)》,中國華僑華人歷史研究所,2016年10月第85頁。]“在中國革命和建設的事業中,愛國華僑為了中華民族的進步和昌盛做出了巨大貢獻。”[習近平:在黃乃裳開墾“新福州”九十周年紀念會暨學術研討會上的講話,《習近平同志僑務工作論述摘編(2016版)》,中國華僑華人歷史研究所,2016年10月第90頁。]海外華僑華人心系祖國,懷揣赤忱的愛國情懷,一直以來都是祖國革命和建設的重要力量。
海外華僑華人中華民族的獨特外部機遇。“中國已經確定了‘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開啟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新征程。實現中國夢,是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共同愿景,也將為世界各國人民帶來更多利益和機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為廣大華僑華人施展抱負提供了廣闊舞臺。同時,實現這一偉大事業,中國離不開與世界發展接軌,華僑華人跨越文化、國別、族群,是其中的先行者和實踐者。
海外華僑華人優勢是“中國夢”的實踐者。習近平在歐美同學會成立100周年慶祝大會上的講話,“希望廣大華商把握機遇、發揮優勢,積極關心和參與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在互惠合作中實現自身事業更大發展,為共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推動中國人民同世界各國人民的交流合作,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習近平:致第十二屆世界華商大會的賀信,2013年9月25日,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9/25/c_117506805.htm]十九大報告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要培養造就一大批具有國際水平的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習近平:在歐美同學會成立100周年慶祝大會上的講話,2013年10月22日,人民網 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3/1022/c1024-23279205.html]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必須立足國內、開拓海外,發揮僑智優勢引領創新,服務創新型國家建設。要把做好留學人員工作作為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的重要任務,以更大力度推進“千人計劃”、“萬人計劃”。
海外華僑華人是連結中國同世界各國的紐帶。習近平在中日友好七團體及僑界四團體舉行的歡迎招待會上的講話“60多萬旅日僑胞長期在日本工作和生活,自覺而積極地充當中日交流的橋梁和紐帶,是中日友好事業的重要使者。”[習近平:在中日友好七團體及僑界四團體舉行的歡迎招待會上的講話,http://www.fmprc.gov.cn/ce/cejp/chn/xnyfgk/t645529.htm]近平出席馬來西亞各界華僑華人歡迎午宴時指出,馬來西亞華人“是中馬友誼和合作的親歷者、見證者、推動者;到中國投資興業,捐資助學,推動兩國文化交流,為中馬關系發展牽線搭橋。沒有華僑華人的努力,就沒有中馬關系今天的大好局面。希望馬來西亞廣大華僑華人朋友抓住機遇,繼續發揮優勢,促進中馬合作,實現自身事業更大發展,為中馬共同發展多作貢獻,為中馬友好大業再立新功。[習近平出席馬來西亞各界華僑華人歡迎午宴2013年10月4日,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3-10/04/c_117595776.htm]改革開放四十年來,華僑華人發揮在資金、技術、管理、商業網絡等方面的優勢,在中國各地投資興業,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有力促進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有力推動了中國同世界的交流合作。
3.“重要僑務論述”的核心。早在1995年,習主席任中共福建省委常委、福州市委書記時,發表《“大僑務”觀念的確立》一文。文章指出,在新時期,僑務工作要有新的觀念、新的思路。要充分發揮“僑”的優勢,深層次、寬領域、全方位地開展經濟、科技、文化等方面的交流與合作,為現代化建設服務,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同國際經濟接軌鋪路,為世界和平和發展做出貢獻。[習近平:《“大僑務”觀念的確立》,《戰略與管理》1995年第2期。]這一精辟論述,標志著習近平“大僑務”觀念的確立。“大僑務”的“大”體現在,工作力量上要調動各部門力量參與,在工作內容上要進行全方位的合作交流,在工作對像上重視新僑工作,在工作范圍上要在更廣的范圍中尋找新的合作伙伴。
“重要僑務論述”的核心是“根、魂、夢”。2010年7月25日,在海外華裔及港澳臺地區青少年“中國尋根之旅”夏令營開營儀式上,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家副主席習近平的講話中提出了“根、魂、夢”的論述。他說,“團結統一的中華民族是海內外中華兒女共同的‘根”,“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是海內外中華兒女共同的‘魂”,“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海內外中華兒女共同的‘夢”。
身份認同問題是移民群體無法回避的一個客觀存在,其具有多元性和復雜性,容易成為住在國質疑和排擠移民群體的理由和借口。“根、魂、夢”這一論述從民族認同和文化認同的角度,明確海外華僑華人的身份認同問題。華僑華人在長期海外生活中,早已融入當地社會和國家,在國家和政治上認同當地國家,對中國僅僅是民族認同和文化認同。這一論述有利于打消住在國對海外華僑華人的猜忌和不信任,有利于海外華僑華人更好地融入當地社會,更好地為中國與住在國之間的友好交往搭建橋梁。“根、魂、夢”的提出是新形勢下對海外華僑華人與中國關系新的論述,是新時期做好僑務工作的重要指導思想,是實現“中國夢”的理論指南。
基金項目:本文為福建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一般項目“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僑務的論述與構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研究(課題號:2013D23)”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李慧芬(1982-),女,福建社會科學院助理研究員,主要從事華僑華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