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私募基金在我國已有二十多年的歷程,近年來發展迅猛并初具規模。但在規模不斷擴大的背后,由于缺乏明確的法律制度和有效監管,私募基金已經暴露一系列問題。本文從私募基金及其監管的概述出發,針對其在法律制度、管理主體、信息披露及市場退出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思考。
【關鍵詞】私募基金發展歷程存在問題監管對策
一、私募基金及其監管概述
(一)私募基金的含義
相對于公募基金,私募基金是面向特定投資者以非公開方式募集資金,并由基金管理人以基金方式運作的集合投資方式。
(二)私募基金的監管特點
1.以預防性與原則性為監管目的。主要向特定投資者發起,更多依賴于投資者自身的專業性與整個市場的規范化運作保護自身利益。
2.以募集對象與方式為重點監管內容。監管側重于基金管理人資格與投資者資格,而有關基金運作由當事人協商確定。
3.以經濟手段為主要監管手段。監管通常僅制約投資的主體資格,通過基金各參與主體間的相互制約與市場競爭的規范達到監管目的。
二、私募基金在我國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盡管近年來我國私募基金取得較快發展,但由于其自身的缺陷及外部環境的制約,已經暴露了如下問題:
(一)監管缺乏法律根據與保障
目前,我國私募監管的法律主要是2003年《證券投資基金法》和2016年《私募投資基金募集行為管理辦法》。前者著重對公募基金的監管,后者主要集中于投資者適當性管理、私募基金管理人資格等方面的規范。可見目前資本市場沒有一部專門針對私募基金的法律規范。
(二)基金管理人缺乏監管
私募基金由于市場監管不嚴且法律支持缺乏,與客戶簽訂的合同經常得不到法律保障,這給低信用的管理人提供了鉆空子的機會。有些管理人私下建“老鼠倉”,引起與投資人之間的沖突。更有甚者,為了增加返傭,頻繁短線操作委托資金,加大投資風險。
(三)信息披露不足
私募基金作為一種金融產品,其信息披露不足將導致很大風險。由于法律指導的缺乏,投資者通常不會主動要求信息披露,所以不能及時監督基金的運作。違法運作行為一旦發生,投資者往往就要遭受巨大損失。
(四)市場退出機制不完善
我國目前的私募基金在退出機制上仍有許多缺陷:首先,投資心理不健康,投機性動機過強,妨礙金融穩定與經濟發展。其次,企業上市困難,IPO作為私募股權投資最理想的退出方式,受國內不發達的資本市場的限制太多。我國本土私募基金之所以遠遠不如歐盟資本市場,很大原因就在于此。
三、私募基金在我國監管的對策思考
(一)相關法律要完善
目前我國資本市場沒有一部專門針對私募基金的法律規范,因此專門法的制定需提上日程。要針對我國現行《投資基金法》、《公司法》、《證券法》等成文法律,以及關涉企業并購、境外上市等的法律條文進行歸納整合,切實為私募資金發展過程中實際面對的一系列具體細節問題制定相應法律規范,并以此為我國私募基金的穩定有序發展創造法律環境支持。
(二)信用評級待創新
伴隨著我國私募基金數量的增多,其信用等級和管理運作卻魚龍混雜。投資者在選擇適合的投資目標時,必須先知曉目標基金的運作狀況。這就要求信用評級機構對私募基金進行評級,并且要求相關部門和行業協會建立監督制度,促進信用評級的規范化和制度化。對基金管理人職業道德的培訓必不可少,以此增強其責任感和客戶利益至上的意識。
(三)信息披露須加強
從目前我國私募基金信息披露極不透明的現狀出發,相關監管部門應采取舉措,要求私募基金定期向投資者公示其資產和負債的規模與結構,也可以構建相應查詢渠道,讓客戶自主查詢基金運作情況,使基金經營更加透明。當然,為保持私募基金封閉操作的優勢,監管部門應當對私募基金定期向其備案的投資情況、資產組合和資產狀況進行保密。
(四)退出機制必完善
目前我國私募基金退出的方式主要有IPO、新三板、股權轉讓、并購、股權回購、破產清算、借殼上市退出等。這些退出方式在運作上的制度安排還有欠缺,致使私募基金退出安排比較混亂,投機現象十分嚴重。因此,監管部門應當盡快出臺對私募基金退出渠道進行監管和控制的相應制度,規避不合理套現行為的發生,以防機構投資者操縱市場。可以考慮盡快放開私募基金進入交易所場內交易或者通過柜臺市場交易,拓寬私募基金退出機制,增強流動性。
四、結論
我國私募基金正處于快速增長階段,對于其在法律制度、管理主體、信息披露及市場退出方面存在的問題,必須對癥下藥,加強監管。只有制度完善了,監管到位了,才能彌補在資金運作和法律地位上的缺陷,從而促進私募基金的健康發展,推動中國金融市場的蓬勃發展。
參考文獻
[1]夏斌.中國私募基金報告[J].金融研究.2001(8):18-31.
[2]顏慧.私募基金監管:國際調整與我國的制度選擇[J].中國金融,2009(23).
[3]溫海萍.我國私募基金監管問題研究[D].廣州:暨南大學,2012.
[4]何杰.我國私募基金監管問題及解決[J].經貿實踐,2016(08).
作者簡介:杜雅靜(1996-),女,漢族,江蘇蘇州人,蘇州大學東吳商學院金融學本科在讀,研究方向:金融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