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企業社會工作作為社會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服務體系內容涵蓋多個方面,其中尤其要厘清企業社會工作的服務對象、服務范圍和服務方式。厘清企業社會工作的服務對象、服務范圍和服務方式對把握企業社工服務體系的主要內容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企業社會工作 服務體系 服務對象 服務范圍 服務方式
社會工作是運用科學知識、采用合理方式開展的助人活動,它以為個人和社會解決問題為導向,以促進個人與社會和諧發展、健康發展為目標,是現代社會的重要助人活動。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發展和人們精神境界的不斷提高,我國的社會工作也得到了迅速發展,并逐漸步入到了人們的生活之中,專業領域也隨之而得到了擴散和拓展。企業社會工作作為社會工作的重要一環,其重要意義越來越為人們所認識,其功能和作用越來越得到彰顯。企業社會工作又稱為勞動社會工作、工業社會工作、職業社會工作等等,其名稱之多,也反映出了企業社會工作內涵的豐富。一般來說,企業社會工作是指企業社會工作者運用社會工作的理念、知識和技能,在企業當中幫助員工解決工作、家庭、生活等方面的難題,促進他們健康發展,提高其潛能,提高企業業績,更好地實現企業發展目標。
一、企業社會工作的服務對象
企業社會工作的服務對象十分廣泛,覆蓋面涉及與企業生產直接或間接相關的個人、家庭和社會,場域覆蓋生產環境、生活環境和社會環境。具體來說,企業社會工作的服務對象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企業一般員工及家屬,即企業當中從事生產工作的工人、從事銷售工作的人員以及企業服務部門從事服務工作的人員及其家屬。其中,家屬中對企業員工的生產生活帶來負面影響的部分,是企業社會工作服務的重要對象。第二,企業管理人員,主要包括企業各級各層的管理人員。第三,企業工會代表,包括企業工會、地區工會、產業工會等的干部。第四,社區,主要是指企業所在地的社區群眾以及社區內部的軟硬件設施等資源。第五,企業社群,包括企業組織、企業結構、企業環境等層次不同的企業社群體系。企業社會工作正是以這些服務對象為主體,把解決他們的問題、排除他們的困擾作為重要目標的。這些問題和困擾紛繁復雜,各不相同,主要有勞資糾紛的問題、勞動環境的問題、工作環境的適應問題、工作安全問題、健康保健問題、婚姻家庭問題、娛樂休閑問題、住宿就醫問題等等。企業社會工作者要找到服務對象存在的問題,并探尋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進而找到合適的解決方案,通過各種渠道使他們遇到的問題得到解決。企業社會工作者為服務對象做好服務工作,解決他們的各種問題,能夠促進企業生產的發展,提高企業的業績,進而更好的參與到市場競爭中。因而,企業社會工作對企業、員工以及社會的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其服務對象十分廣泛。
二、企業社會工作的服務范圍
企業社會工作的服務范圍也很廣泛。相關工作人員在密切聯系企業管理部門、工會及相關組織的基礎上,為服務對象提供了多樣化的服務。這些服務包括為員工提供福利、協調員工人際關系、為員工提供教育培訓等等。就目前來說,我國的企業還沒有普遍建立起專門的社會工作崗位,也缺乏職業化、高水平的社會工作隊伍。只是賦予了工會組織、勞動和人事部門相應的服務職能。企業社會工作的服務范圍廣泛,能夠有效的改善企業員工的工作環境,激發他們的工作積極性,為企業的發展提供有力的保障。第一,為員工提供福利。為員工提供福利是重要的企業社會工作,集中表現在改善企業員工的勞動條件和生活條件,如為員工提供良好的工作設施設備,減輕員工的勞動強度,為員工提供安全工作的保障,協助員工解決子女教育問題和住房問題,組織員工參加文體活動等等。第二,協調員工人際關系。企業內部員工的人際關系狀況對企業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人際關系和諧,往往能夠助力企業發展,反之則會限制企業發展。企業員工之間的利益分配、職位升降等,都會影響到企業內部的人際關系狀況。為此,企業要想辦法化解因競爭而產生的結果差異導致的思想矛盾,消除員工之間,員工與管理干部之間的思想隔閡。第三,為企業員工提供培訓。員工素質對于一個企業的發展顯得越來越重要,對員工的培育也被企業管理者所關注和重視。很多企業引入常態化的培訓機制,為員工提供業余的終生教育,提高他們的技能和素質,適應企業的發展要求,不斷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培訓形式具有多樣性,如開展技術競賽,舉辦技能技術培訓班、組織工人夜校等等。此外,企業社會工作者還積極為企業員工解決他們的實際問題,如婚姻問題、健康問題等等。
三、企業社會工作的服務方式
企業社會工作的服務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一是個性化服務。關注企業員工的實際需求,為他們提供針對性的服務,如針對員工的婚戀需要,為他們提供婚戀培訓、婚戀交友等服務,針對員工的自我發展需要,為他們提供教育培訓服務,針對員工的心理憂慮問題,為他們提供心理疏導服務。如此一來,就能實現服務的點線面的結合,既從整體上為員工提供一般化的服務,又能根據各自不同的需要,為他們提供針對性的服務,提高服務的質量和水平。二是干預式服務。企業社會工作部門要通過大數據技術等數據搜集處理渠道,搜集、整理和分析員工的信息,把握他們的潛在問題,并采取干預式的方式進行早期干預,把問題消弭于未發,避免因問題的發生而導致的嚴重后果。第三,溝通式服務。企業社工服務部門要搭建訪談、調解、信訪、直接對話等平臺為員工與員工之間、員工與管理者之間、員工與社區之間提供溝通的有效渠道,使他們的的不良情緒能夠及時化解,為提高員工參與企業管理的積極性奠定基礎。第四,整合式服務。企業社工服務部門要整合民政、工會、人力資源、社工委等多個服務主體,聚合主體的服務能量,使企業社工服務能夠多平臺吸收能量,強化自身的服務能力,滿足不同群體的實際需要。此外,企業社會工作的服務方式還有其他方面。這些方式在運用中不是獨立出現的,而是交叉出現,協同發力的。企業社會工作者要善于根據實際情況采取不同的服務方式,提高服務的水平和效果。
參考文獻
[1]陳建勝.企業社會工作助推企業履行內部社會責任的本土實踐——以嘉善為例[J].浙江學刊,2015(06).
[2]盧磊.美國企業社會工作的發展歷程及其經驗啟示[J].社會工作,2015(04).
[3]張默,盧磊.我國企業社會工作發展的歷程和趨勢[J].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學報,2015(04).
[4]吳建平.略論企業社會工作的理論架構[J].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學報,2014(04).
[5]王辰辰.企業社會工作嵌入工會工作路徑初探[J].社會福利(理論版),2014(06).
作者簡介:朱旭峰(1992-),男,遼寧大學人口研究所16級社會工作專業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