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的特點是輕松柔和、連貫均勻、圓活自然、協調完整,動作銜接緊密,練習起來不受場地、環境氣候的影響,對不同年齡層的練習者都有很好的鍛煉價值,有著良好的群眾基礎。在中學階段,積極地開展太極拳教學,使中學生在鍛煉身體的同時,多了解和弘揚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學會鍛煉身體的方法,終身受益。
1.初級中學擁有良好的教學優勢
1.1 場地設施小,好開展
傳統體育運動項目,如足球、籃球、乒乓球、游泳等均需要較大、規范的場地、器材、設施等方能開展,太極拳課程的開設,對場地和設施的要求極低,只需要不大空間并可開展,教具也基本不需要對學生的著裝也只是寬松舒適,再配備一雙武術鞋就好。
1.2 普通高校開展多,太極拳傳播廣
近年來,國內各高校都相繼在體育選修課中或必修課中開設了太極拳的教學內容,列如:云南民族大學剛剛開辦了太極學院,昆明醫科大學近年來入學新生體育課都必須進行太極拳考試。倘甸鎮初級中學教學質量水平較高,每年都為上一級學校培養大批的合格人才,體育課程太極拳的開展為學生日后升學打下良好的基礎。
1.3 項目安全,易組織
相對于現有的學校體育運動項目來說,太極拳是柔和的,沒有大幅度的位置變動,動作慢而有力,可以的有效避免學生在練習時摔傷或碰傷。在太極拳教學中很少進行激烈的對抗,特別是初級太極拳一般選擇單練教學,肢體碰撞較少,避免或減少運動損傷
1.4初級中學學生對太極拳感興趣,易學習
太極拳的基本動作較為簡單,比較容易操練和掌握,學習周期相對較短,對不同年齡特征、性別和生理特征的學生,都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適合的練習項目,并且從動作學習到動作掌握也比較容易,青少年也因此而感興趣,學習意愿性強。
2.初級中學開展體育太極拳的制約因素分析
2.1學校領導重視程度不夠
調查研究發現,學校對體育太極拳的開展、訓練重視程度遠遠不夠。學校雖然以辦特色學校為由,以發展學生特長為主,進一步提高學校的升學率,但是學校真正對學生體育的開展、培養這方面做的確實很少,不管是對學生的體育訓練還是對體育教師的工作都表現出無所謂的態度,那么導致教師在教學、訓練方面也是無所謂的態度去實行。
2.2教練員能力和數量不足
倘甸鎮初級中學現有的體育教師都是之前各地方鄉鎮上任教的中小學體育工作者,相比較與那些參加過大型比賽或高水平運動員存在著很大的差距。第一,多以足籃排專業為主,對太極拳沒有專業的教師;第二,沒有帶隊的經驗和實踐的經歷;第三,沒有科學的訓練方法與訓練手段;第四,沒有系統訓練的實際培訓過程;第五,學校體育教師教學能力有限且教師隊伍數量不足等。這是導致太極拳在倘甸鎮初級中學體育課堂中開展滯后的重要原因。
2.3資金缺乏
不管在學校舉辦的活動中還是在其它方面都相對來說符合學校的要求,但是在體育教學的開展,體育設施的資金投入這塊不容樂觀。學校沒有定量的資金投入到體育設施上是不能滿足體育太極拳正常實施的原因之一。
2.4場地器材不足
運動器材不足及場地破損。體育太極拳是需要學生必須參與的運動,所以需要一定的訓練場地來滿足學生正常的訓練需求,而訓練場地不足會出現部分學生在練習另一部分在旁觀看等待訓練的情況,其次,場地破損還會導致運動員的意外受傷,比如:不同程度的擦傷、各部位的扭傷和撞傷,從而影響學生的太極拳訓練計劃的正常進行。
3.結論與建議
3.1結論
3.1.1初級中學體育太極拳課的開展受到了廣大學生的歡迎和家長的認可,通過對初中太極拳特長生的培養不僅可以帶動學校體育工作的開展,營造良好的校園體育氣氛、輸送大量體育人才,而且還可以帶動更多地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鍛煉,促進其身心健康發展。
3.1.2初級中學體育設備不完善,來源單一、訓練年限普遍較短、運動水平不高、成績不明顯、學校對體育事業支持力度不夠、訓練器材和場地設施欠佳、比賽機會太少,訓練成績不能充分展示,致使不能滿足太極拳的開課。
3.1.3初級中學體育教師水平一般、沒有太極拳專業的知識支撐,沒有豐富的帶隊經歷,經驗欠缺。
3.2建議
3.2.1初級中學教育主管部門應加強學校特色教育的認識,把太極拳納入各級中小學教育地范疇,開展“太級拳進校園”活動,在體育課安排太極拳教學,把太極拳運動納入縣運會、校運會的競賽內容。利用課間操、課外活動時間進行太極拳的練習,培養太極拳愛好者。開展太極拳活動興趣小組,使個人帶動班級,帶動所有的學生進行練習。
3.2.2 可以通過從高等院校聘請,組織體育教師培訓,也可以利用太極拳社會團體的專業力量。
3.2.3 初級中學教育主管部門要加大傳統體育教育資金投入,為太極拳在中小學中順利發展提供保障
3.2.3、開展豐富多彩的太極拳交流研討活動與班級之間的太極拳比賽活動。以班級為單位組成小組,小組間進行較量,利用積分制決出冠亞軍,學校并對冠亞軍進行獎勵。
7.2.5加大宣傳,營造氛圍。充分利用升旗、班會、課堂、大課間、學校宣傳櫥窗、板報等形式,進行廣泛的宣傳,營造氛圍,使“健康第一”、“學太極拳、練養身心”等理念深入人心。
3.2.6 成立學校太極拳表演隊挑選優秀人員組成一支學校太極拳表演隊,一是負責再次對班級學生進行指導,以提高太極拳動作的規范性;二是積極參加各級各類表演、比賽活動,以提高學校太極拳的普及程度和知名度。太極拳表演隊每周至少集中訓練一次,不少于一節課時間。
參考文獻
[1]董世彪.太極拳進入高校體育教育的可行性探究[J].百度學術:體育文化導刊,2015.
[2]王博.太極拳融入延邊地區中學體育課堂的可行性研究[J].延邊大學,2016.
[3]何海蘭.太極拳作為高中體育課堂內容的可行性研究[J].運動,2013.
[4]孫曉玲.中學開展太極拳教學的可行性研究[J],2013.
[5]石衛麗.邯鄲市中學體育教學引入“楊式”太極拳的可行性研究[J].牡丹江師范學院,2014.
[6]呂書煥.太極推手引入山東省普通高校體育院系太極拳教學的可行性研究[J].曲阜師范大學,2014.
[7]李懷續,黃康輝,顧春雨.太極拳推手在霍營小學社團課程中開展的可行性研究[J].全國體育科學大會,2015.
[8]劉滿華.太極拳取代中學生課間廣播體操的可行性分析[J].學周刊旬刊,2015.
[9]李宏琦.試論太極推手在中學武術課開展是否有可行性[J].教育技術研究,2011
[10]賈國文.義務教育學校關于太極拳實施的可行性報告[J].中華武術:研究,2011
作者簡介
楊利珍(1984.4--),女,漢族,湖南醴陵人,講師,碩士,主要從事體育課程與教學論研究
(作者單位:云南民族大學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