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嬌
摘 要:改變學習方式,讓學生學會學習、培養學習能力是許多語文教師課堂努力的方向。轉變教師角色,搭建平臺,面向學生,通過興趣激發,課前預習,課中點撥,課后強化,提高學生自學能力,養成了主動學習、獨立思考的習慣,提升了語文素養。
關鍵詞:語文;能力;自主學習;方法
改變傳統的、單純的知識傳授,讓學生學會學習、培養學習能力是許多語文教師課堂努力的方向。所以,在小學階段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如何對學生進行自學能力的培養呢?
一、激發內在需要,引發自學的動機
夸美紐斯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一旦被激起,就能點燃學生我要學習之火,那學習的勁頭就會隨之而來,相繼出現的必定是海闊天空。
1.“疑”中激趣——培養學生自學的信心
學習貴有疑,如何培養學生“疑”的能力?用心呵護孩子稚嫩的心靈,善待孩子每一個問題,培養孩子的自信心,特別是心中有疑問時,抓住時機,給予關注,教給方法,因勢利導,激起他們好問,從而誘發孩子自學的欲望和興趣。在指導學生自學課文時,要強調學生邊讀邊思,尤其在“思”字下工夫,學會質疑,釋疑。如教《跨越百年的美麗》的一文中,在學生閱讀課題之后,問孩子:“你們有什么問題嗎?”有學生提出:“有什么美麗能跨越百年?”我就自然而然,切入課文,讓學生帶著這個問題自讀課文,去了解課文。
2.“境”中引趣——帶上老師巧設的慧心
入情入境的學習能有效點燃學習的火花,激發孩子學習的興趣。教師只有帶領學生深入文本,徜徉其中,才能引起他們自學的興趣。在教學時,充分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制作成精美的課件。再現文中所表達的意境,圖文并茂,視聽結合。讓學生多種感官參與體驗,“身”身入其中,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必將大大提高。
如在教學《找春天》這一課時,我先讓學生欣賞美麗的春色,再引領學生走進課文。學生通過觀察,聯系自己生活的實際,很快入情入境,與作者情感產生了共鳴。
3.“讀”中生趣——來自自我嘗試的愜心
讓學生反復朗讀課文,以讀激情,使他們產生濃厚的興趣去自學課文。特別在教古詩詞時,放手讓學生去讀,在讀中悟詩情,知詩意,再配上古樂,激發學生強烈的閱讀興趣,使他們帶著最佳的自學心境,進行品詞品句,理解詩文內涵,收到了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二、診脈課前預習,激發自學的潛能
課前預習是課堂教學的有利鋪墊,教師必須充分利用這一環節,向學生滲透自學的意識,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預習,是在教師的指導下,運用已學知識,上新課前做的“熱身運動”,也是高效課堂必不可少的環節。
1.傳授方法——自主學習的根基
學會預習方法是孩子自我學習的第一步,在學習前,我們可以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習目標,教給他們預習的方法。
(1)預習時,教師事先出示一份預習單。學生根據預習單,預習課文,預習方法可以多樣性,查找資料,上網瀏覽,討論交流,鉆研等。如在教《貓》一課中,我先讓學生課前找一些有關貓的資料,了解它們的生活習性,有條件的,可來一下親密接觸,甚至留影、畫畫。
(2)指導孩子使用工具書。字典或詞典等工具書,能幫助孩子掃除閱讀障礙,提高閱讀能力。因此,必須教給孩子查字典和詞典的方法,并能獨立運用,形成能力。
2.掌握特點——自主學習的紐帶
指導學生結合單元導讀和閱讀提示進行自學,教師要讓學生學會掌握特點,讀懂各類文章。如《十六年前的回憶》一文的教學,可設計多種練習,讓學生邊讀邊想邊做練習,理解語言知特點,分析動作抓特點,體會心理明特點,對比之中想特點,最后歸納出:李大釗是個忠于革命、視死如歸、愛親人的革命者形象。在此基礎上及時引導學生歸納讀寫人文章時,抓住人物特點的方法:通過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來抓住人物的特點。
3.設計學案——自主學習的竅門
學案是服務于學生,是以生為本。教師備課時,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盡可能考慮學生的參與率、興趣率、效率等,促使學生自覺有效地參與到教與學的雙向活動之中。
三、營造學習氛圍,增強自學的能力
教學要建立在學生獨立充分的自主學習基礎之上,努力使課堂教學成為推進、鞏固獨立學習行為,深化獨立學習效果的活動。注意學生的學法遷移,從簡單到復雜,從課中延伸到課外。教師只有這樣教學,學生才會由對知識的被動接受轉變為對知識的探究,并逐步形成自學能力。
1.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
只有營造出民主、活躍的課堂氛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教師以旁觀者的身份,只要做好微笑、點頭、傾聽。通過自身的表情、動作等,鼓勵學生自由地說出自己的觀點,讓學生在思維、語言、表達等能力上得到鍛煉,同時也釋放了教師自己,何樂而不為呢?
2.給學生留足表現的時間、空間和機會
放手讓學生大膽地去想、去看、去說、去畫、去做、去懷疑,既教給學習方法,又教給獲取知識的途徑。如上二年級的《秋天的圖畫》一課時,在設計時充分體現一個“畫”字,老師和學生都用畫的方式來表達一定的思維結果,老師用“簡筆畫”板書出書上所說的秋天的事物,課中還設計讓學生畫一畫秋天,這樣就激起了學生主動探究的意識和興趣,還拓展讓學生畫春、夏、冬,培養了學生動腦和動手的能力。學生在探究怎樣畫這一過程中,也就理解了課文,比老師直接講出來的效果好多了。
總之,要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我們要著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語文的能力,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讓他們不畏知識的更新和時代的變遷,可以充滿自信地成為新時代的寵兒。
參考文獻:
沈家莊.語文教育新思維[M].南寧:接力出版社,2003.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