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癥其實是一種民間的通俗說法,它泛指所有的惡性腫瘤。惡性腫瘤的英文名為cancer,這個詞匯的本義為“螃蟹”,這是因為腫瘤細胞的膨脹、扭曲,很像橫行霸道的螃蟹。人們之所以“談癌色變”,是因為惡性腫瘤的生長速度通常比較快,而且還有侵襲性及向遠處擴散和轉移的性質,如果沒能及時有效地控制,可能會導致死亡。癌癥的出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所以我們在抗癌的道路上也要堅持,不管是在生活方式還是飲食習慣上,都要養成好習慣。
談到預防癌癥,專家建議大家要格外關注自己的體重,千萬不要以為年紀大了,體重增加是一件正常的事,身體的過度肥胖或消瘦都可能增加癌癥發生的風險。可通過建立和堅持健康的飲食方式,將體重穩定在一個健康的數值上。保持健康的體重不但能預防癌癥,而且對其他的慢性病也有預防作用。
有一種說法是,1/3 的癌癥都是吃出來的,雖然有夸張的成分,但是“病從口入”這一點確實是有道理的。一部分的消化道的腫瘤,比如說食管癌、胃癌、腸癌,均與飲食關系密切,所以很多科學家或是醫學工作者,就設想能否從某種食物中發現能夠抗癌、治療腫瘤的物質或者是合成一種藥物。有些飲食可能確實與腫瘤的發生有相關性,但是如果說食物能治療癌癥,這方面的支持性證據還不足。

因此,建議大家在飲食上,不要因為某種食物可能對癌癥有預防作用,就只吃那一種。飲食上要多樣化,不能只吃一兩種,也不要吃得過飽。
以李開復為例,他患癌后積極治療,均衡飲食,經過17 個月的治療和調理,終于戰勝了淋巴癌。他曾公布過自己的飲食原則,就是著重于4大類食物的均衡:
1. 多吃蔬果、全谷類、海產品、低脂或無脂食品,以及豆類、堅果等。
2. 少吃紅肉和加工過的肉類。
3. 糖是公認的對身體不好的食品,也是癌細胞最愛的養分,少吃甜食、少喝含糖飲料。
4. 每天喝1杯紅葡萄酒,因為紅酒里面的白藜蘆醇可以抑制不當的血管增生,遏制癌細胞擴張。
研究發現,經常運動的人在運動中和運動后,情緒會變得非常愉悅。大家可能也會有這樣的體驗,踢場足球、打場籃球,或者老年人跳個廣場舞,雖然身體有點兒累,但是心情會變得很好。因此,建議大家平時要適量運動,這樣既能控制體重,又能愉悅心情,可謂一舉兩得。

仍以李開復為例,他患癌后堅持以下幾項運動,輔以飲食調理,對情緒的改善效果顯著:
1. 每周爬山2~3 次,爬山時至少做到一半時間頭腦處于放松的狀態。
2. 做瑜伽或甩手功,每周2 ~3 次。
3. 能走路就走路。
4. 做些有趣的運動,比如Kinect(體感游戲)。
5. 每周2 次按摩,讓經脈血液疏通。
其實不光是在防癌上,在癌癥的治療過程當中,心理治療也是不容忽視的。心理上的治療可能來自醫生的專業建議,也可能來自家庭的親情支持,或者是朋友的幫助。很多人只有在得了癌癥之后,才開始珍惜生活,讓自己慢下來、靜下來,這種態度的轉變,對癌癥的治療來說其實是積極的,但我們更倡導大家在患癌之前就注意改善生活質量,釋放無謂的情緒壓力,開心健康地過好每一天。
需要注意的是,睡眠質量對心情的影響是巨大的。如何保證良好的睡眠呢?這里為大家推薦的是李開復總結的5個優質睡眠訣竅:
1. 睡前不要安排費時費力的工作。
2. 設定一個停止工作的時間,睡前加班,遠不如第二天早起再做效率高。
3. 記錄每天睡覺和起床的時間,養成健康的睡眠習慣。
4. 不要因為失眠而感到壓力大,注意放松。
5. 睡眠的質量比時間更加重要,讓自己處于舒適的狀態。
總之,對于癌癥的預防,我們可以從生活方式、飲食習慣等方面進行調整。另外,如果是中老年人,尤其是過于肥胖者或有吸煙、喝酒等不良習慣及有家族病史的人群,還要定期進行身體檢查。一旦罹患癌癥,早發現早治療對于改善預后非常有利。
(編輯 宋 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