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50年代,一位30多歲的年輕醫生參與研發了一個特別的醫學研究項目。這個項目受到當時國務院總理周恩來的高度關注。經過這么多年的研究與發展,這一療法早已走入大家的生活,讓中國數千萬患者受益,并成為現在大家特別熟悉的一種中醫治療方法,它就是冬病夏治敷貼療法——三伏貼。

說起三伏貼很多人都不陌生,不僅僅是各地中醫醫院,很多中醫館、中醫診所也普遍開展了這一診療項目。冬病夏治不僅價格實惠,更是有著老少皆宜、操作簡單、時令性強等優勢,花上很少的錢、占用很少的時間就能有效地調養身體、調補正氣,也難怪入伏第一貼時各醫院的敷貼門診都人滿為患了。今天,我們請到冬病夏治療法發明人之一,88歲的國家級名老中醫田從豁,與大家分享這個神奇的療法。

田老是我國著名針灸專家,內病外治大師,臨床上擅長針法、藥法、灸法、貼敷多法并用。想要“手到病除”,若貼敷使用得當便有可能實現。曾有患者發生咯血,病情難以控制,田老速讓人取來大蒜搗為蒜泥,然后貼于患者腳底的涌泉穴并輔以其他治療,很快患者咯血的癥狀就得到了控制。田老告訴我們,蒜泥或蒜片有一定的刺激性,將其貼敷于相應的穴位上,就如同針刺一樣可以對穴位產生刺激,激發穴位的治療功效,發揮出和針灸相近的治療效果。
【簡便保健敷貼法】
1.敷貼足三里
日常生活中,田老會使用大蒜來敷貼足三里以起到保健、增強免疫力的作用。足三里是人體的保健穴、長壽穴,唐代著名醫家孫思邈在《千金要方》里有著“若要安,三里常不干”的論述。通過蒜來刺激足三里是簡便易行又十分有效的保健方法。
【定位】
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橫指、脛骨邊緣位置。位于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犢鼻(膝部,髕骨與髕韌帶外側凹陷中)與解溪(足背踝關節橫紋中央凹陷處,當拇長伸肌踺與趾長伸肌腱之間)連線上。
【取穴方法】
取穴時坐在凳子上,將小腿垂直于地面,摸到膝眼的凹陷處,四個手指并攏,將食指放在膝眼處,小指對應的地方就是足三里。
【操作】
以蒜泥或蒜片貼敷于穴位上。
【功效】
經常艾灸或按壓或貼敷足三里,可以增強人體的免疫力、補中益氣、通經活絡。

2.敷貼內關
十人九胃,很多人都受到胃部不適的困擾。常見的惡心、嘔吐、打嗝等不適,中醫認為其多與胃氣上逆有關,敷貼內關穴便可以調理氣機,緩解這些胃部不適。
【定位】
位于前臂掌側,曲澤與大陵的連線上,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
【取穴方法】
食指、中指、無名指三指并攏,將無名指放于左手腕橫紋上,那么左手的內關穴就在食指的下邊,在這里用力按壓可以找到兩條“筋”,兩筋之間就是內關穴。
【操作】
以蒜泥或蒜片貼敷于穴位上,平時亦可以中等力度自行揉按穴位以調暢氣機。
【功效】
調理氣機、和胃降逆。
三伏貼等穴位敷貼方法的核心便是敷貼所使用的藥品。1956年,田老作為項目主要參與人員研發了適用于冬病夏治敷貼法的消喘膏。顧名思義,消喘膏對慢性氣管炎、哮喘、過敏性鼻炎等疾病療效十分顯著。田老在日常臨床診療中發現,如果患者感覺最近咳嗽、痰多、咯白痰,亦可以貼敷消喘膏來輔助緩解癥狀。

【方解】
本方中白芥子性味辛溫,有“去冷氣,安五臟,逐膜隔之痰”的功效;延胡索善于活血、行氣、止痛, 是中醫止痛的良藥,有著非常好的止痛效果,是治療痛證十分常用的藥材;細辛辛溫,歸心、肺、腎經,是治療寒飲伏肺證的要藥,有著解表散寒、祛風止痛、通竅、溫肺化飲的功效。甘遂味苦、甘,大寒,有毒,有“下五水,散膀胱留熱,皮中痞,熱氣腫滿”的功效。這幾味藥材同用,可以共同起到溫肺化飲、散寒平喘等功效,對緩解部分呼吸系統疾病的癥狀大有裨益。
【注意】
田老提醒,白芥子有一定的刺激性,貼的時間長了或者制方時藥物炒的半生不熟則容易使皮膚起皰。
【定位】
肺俞穴:第3胸椎棘突旁開1.5寸。
心俞穴:第5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膈俞穴:第7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取穴方法】
這三個穴位均位于脊柱上。低頭時,頸部摸到最高的突起處就是第7頸椎棘突,往下數三個椎體就能找到第3胸椎棘突,然后方可定位肺俞穴。再從第3胸椎棘突往下數相應的椎體再旁開1.5寸,便可找到剩下的穴位。
【操作】
1.找到相應的穴位——肺俞穴、心俞穴、膈俞穴,并用干凈的棉簽、紗布擦去皮膚上的油脂,避免油脂層阻礙藥物的吸收。
2.將制作好的消喘膏放到三伏貼貼片(藥店可買到)中間,壓扁使藥膏均勻分布在貼片上。
3.將放了藥物的三伏貼貼片貼于穴位上,保證三伏貼中的藥物覆蓋穴位。
【專家提醒】
1.在貼的過程中,出現任何不適就要馬上撕下來。
2. 首次貼敷以三小時為宜,如沒有不適感,以后的貼敷時間可以延長到六小時。
3. 完成貼敷后,撕下來如果發現有很小的水皰,通常可以慢慢自行吸收掉。如果發現水皰較大或伴有疼痛、劇癢等不適,建議去醫院尋求處理。
4. 兩歲以下小孩及孕婦,還有陰虛陽亢之人不宜采用這種方法。
膝關節不適是困擾著許多中老年人的問題,作為人體十分重要的承重和運動關節,使用了大半輩子難以避免地會出現老化、損傷。田老在治療膝關節疾病的時候,有一種經驗取穴治療法——關節三針。所謂關節三針,就是以品字形圍繞髕骨選取三個穴位——內膝眼、外膝眼、鶴頂施以針刺,針刺15分鐘后,患者通常會感到膝關節疼痛感明顯減輕,雙腿輕松許多。

針刺治療需要到醫院由醫生進行,我們日常生活中可以采用安全簡便的灸法來改善膝關節不適。
【操作】
在內膝眼、外膝眼、鶴頂穴三個穴位做溫和灸,每個穴位五分鐘。有條件的家庭可以使用艾灸盒灸這三個穴位15~20分鐘,更加安全簡便。平時也可以自行揉按這三個穴位,可以輔助緩解膝關節不適癥狀。
(編輯 車 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