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角是在幼兒園的室內、廊沿或活動室的一角,供飼養小動物、栽培植物、陳列幼兒收集來的無生命物品的,是幼兒開展非正規性科學活動的場所。自然角也是孩子們的主要活動區之一,是培養幼兒產生科學探究興趣的小天地。在自然角經常會看到孩子們擠成一堆看小魚吃食、小烏龜摞起來曬太陽,也會聽到他們提出各種各樣的稀奇的問題,還會看到他們為一些問題爭論不止,所以,自然角為幼兒反思與解釋的學習品質提供了良好氛圍和條件,如何充分地利用自然角支持幼兒養成反思與解釋的良好學習品質,我總結了以下方法:
環境創設法
自然角環境創設要生活化 "教師通過觀察,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內容,發揮幼兒主動性,從生活中尋找有趣的變化,讓幼兒參與搜集標本及廢舊物等各種材料。越是從幼兒身邊發現的有趣事物和幼兒參與的環境設置,對幼兒的吸引力越大,他們才愿意全身心投入活動,體驗科學探究的喜悅,并對自己創設的環境格外地愛護和珍惜。
自然角環境創設要適應幼兒發展需求 "在不同年齡階段,幼兒的身心發展存在著年齡差異,自然角的環境創設要適應不同年齡階段身心發展的需求,按照幼兒的認知水平,選用合適的內容和材料。適宜的環境與內容才能激發幼兒積極的思考與探究,太易或太難要么對幼兒沒有挑戰性要么使幼兒失去信心。
材料支持法
支持小班幼兒反思與解釋的適宜材料 "一是運用照相機。動植物生長具有一定的季節性和階段性,小班幼兒觀察能力以及繪畫表現能力都比較弱,那么照相機能很好地用照片或視頻的方式幫助記錄動植物的生長過程。幼兒通過觀看照片和視頻就能很清楚地感知動植物的變化,也就逐漸地進行一些思考。
二是運用圖片或者實物。圖片和實物具體、清晰,小班幼兒看到以后很容易理解和明白,教師可以通過圖片為自然角種植區、養殖區、欣賞區做標志……
支持中大班幼兒反思與解釋的適宜材料 "一是制作記錄表。中大班幼兒具有一定的書寫、繪畫能力,此時讓幼兒用繪畫、文字的形式記錄動植物的生長變化,既形象又生動,在記錄的過程中能夠很好地促進幼兒進行比較、觀察與思考,是一種非常適宜幼兒反思與解釋的方法和手段。
二是選擇必要的工具。中大班幼兒認識了一些工具以及會運用一些工具了,通過運用這些工具,幼兒才能發現哪種工具更好用,哪種方法更好,也才能激發幼兒反思與解釋的學習品質。
師幼互動法
猜想法 "猜想是各年齡階段幼兒都具有的能力,在幼兒階段應鼓勵幼兒大膽地猜想,然后支持和鼓勵幼兒在過程中動手動腦尋找答案或解決問題。自然角材料豐富,幼兒的猜想也十分豐富,教師應支持幼兒的猜想,為他們提供必要的支持。
討論法 "在自然角活動中,幼兒容易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觀點,也有很豐富的猜想與想象。那么,結合幼兒感興趣的問題進行討論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通過討論能找出孩子知道什么。其次,根據孩子的觀察問一些跟進的問題。
再次,傾聽孩子的感受,梳理有價值的經驗。
實踐驗證法 nbsp;幼兒科學學習的核心是激發幼兒探究興趣、體驗探究過程,發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幼兒通過猜想、討論之后,最重要的就是實踐驗證。實踐驗證要根據幼兒提出的猜想、觀點進行設計,教師和幼兒從中共同梳理經驗,反思與解釋自己的探究結果。實踐結果顛覆了許多幼兒以前的想法,這樣既培養了他們積極思考、不輕易下結論的學習態度,也對反思與解釋學習品質的養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家園合作法
積極良好的學習品質僅僅依靠幼兒園、教師的培養是遠遠不夠的,家園合作的合力才能有效地促使幼兒養成良好的學習品質。為了促使幼兒反思與解釋學習品質的養成,家園合作可以從以下兩方面開展:
共同調查法 "自然角活動中,教師、家長了解了幼兒的想法以及現有經驗,那么共同通過網絡、手機、圖書等手段豐富幼兒的知識經驗才能夠為幼兒反思與解釋學習品質的培養提供更大幫助。
主動提出問題和孩子討論 "問題是思考的起點。幼兒腦子里會有很多問題,當孩子向父母提出問題時,父母要和孩子一起討論,耐心地向孩子解釋,父母積極地幫孩子解決問題,孩子就會提出更多的問題。同時,父母也可以經常給孩子提出一些問題,讓孩子的大腦經常處于活躍狀態,通過這種方式來鍛煉孩子的思維能力。
總之,培養幼兒反思與解釋學習品質的方法很多,本文僅僅是以幼兒園自然角活動為例進行闡述的,我認為不同的情景、不同的區域活動、不同的事件所運用的方法和策略應該是不盡相同的。同時,在兒童的學習與發展中,學習品質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反思與解釋這一學習品質與其他學習品質聯系緊密,在培養幼兒反思與解釋這一學習品質的同時,也應注重其他學習品質的培養。
(作者單位:北京市房山區西潞街道辦事處中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