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天生就有好奇心,尤其是幼兒時代,如果我們走近孩子就會發現,在他們的眼中,世界是那么奇妙,大自然的一草一木、身邊的一點一滴都能夠引起孩子們極大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換言之就是好奇心是促使幼兒探索學習的前提,更是激發幼兒認識這個世界的動力。《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將“學習品質”列為實施《指南》所需要把握的幾個方面之一,而好奇心與興趣是不可少的學習品質,足以見得,如何激發、培養幼兒的好奇心是多么重要的課題。
筆者在小班工作的幾年中,越發感受到了激發和培養幼兒好奇心的重要性,因此,筆者也著重積累了一些用之有效的方法策略。
呵護幼兒好奇心的萌芽
區域活動的時間又到了,這天,溯溯、雨涵、易澤來到了建構區,他們很快地搭好了帶滑梯的房子。過了一會,筆者看到,雨涵開始拿著小動物放在滑梯頂部,小動物緩慢地滑了下來,她特別興奮,這時,溯溯和易澤發現了這個有意思的游戲。于是,溯溯也開始在滑梯上嘗試讓小動物滑下來,玩了一會,他們又拿來了一塊方形積木也放在滑梯頂端,果然方形積木也徐徐地滑下來了,他們幾個興奮得不得了。見狀,我走過去,故意拿起一塊圓形積木放在滑梯上,他們看到積木很快就滾下來,易澤也趕緊拿起旁邊的圓形積木玩起來,孩子們一邊拍小手一邊笑著。他們的笑聲引起了旁邊的孩子們的注意,只見拼插區的陳兒拿插片過來滑滑梯,米粒拿起旁邊的圓柱滑滑梯,車區的軒軒干脆拿著小車輪來玩。這時,筆者在旁邊又搭了一個滑梯,并且分別拿了圓形積木和方塊積木,把它們都放在滑梯上:“孩子們,你們看,他們下來的方法一樣嗎?”米粒:“不一樣,一個快!”軒軒突然大聲說:“老師,這個是滑下來的,這個是這樣咕嚕咕嚕滾下來的!”他一面說一面還做著動作想讓我們明白。“你好聰明,那我問問大家,哪個是滑下來的,哪個是滾下來的?”這回他們都爭先恐后地回答:“圓的積木滾下來,方塊滑下來!”我肯定了大家的答案,并提議他們繼續試一試別的東西,看看是不是這樣……
由于孩子們對滑梯喜愛,他們開始玩新的游戲,而這時,作為老師,筆者就及時發現了幼兒的興趣點,立刻引導幼兒的探索行為,把圓形積木放上去,給孩子們另外一個思路,及時順應幼兒的興趣點,促使幼兒積極地去探索,運用暗示、提問、肯定的方式進行積極應答,使幼兒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滿足探索事物的好奇心
一天,軒軒和米粒在科學區一起玩顏色變變變的游戲,他們不小心將顏料還有水灑了出來,桌子和托盤里到處都是,米粒的眼圈已經紅了,她問軒軒怎么辦,軒軒則顯得非常鎮靜,他拿起托盤里面的小抹布說:“沒事沒事,這不是有抹布嗎?”說著他就擦起來,可是桌子上的水是干了,但是顏料卻是越擦越臟,軒軒看到我在旁邊馬上說:“陳老師,這抹布是干的,我們擦不干凈桌子,我能把它弄濕了嘛?”軒軒見我點點頭,趕緊跑進盥洗室,打開水龍頭涮抹布,最后還不忘把抹布用力擰一擰……
孩子們在進行有關水的科學游戲時,弄臟桌子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作為老師,我們應該是孩子游戲的旁觀者、引導者,而不是干預者。因此在這里,我選擇相信軒軒,讓孩子自己去找尋解決問題的辦法,軒軒用抹布去擦桌子,而當他發現干抹布只能把水擦干不能去掉顏料時,他進一步猜想濕抹布可以將桌子徹底擦干凈。孩子能夠結合自己日常看到過的家長和老師打掃的經驗,也勇于去嘗試,驗證自己的想法是否有效。
激發幼兒好奇心的動機
我們進行了一節“小白兔跳染缸”的活動,小白兔為什么變了顏色?小白兔從紅色染缸跳入黃色染缸會變成什么顏色?這些問題激發起幼兒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心理后,我們又為幼兒適時地提供了小白兔的底紙、顏料水、筆等,讓幼兒自由選取認為合適和有用的材料,進行嘗試。在嘗試中,有的幼兒發現顏料水相互摻和也會變色,他們把黃水和藍水倒在一起發現變成了綠水;有的幼兒直接用水筆在色紙上畫畫,結果發現也會變色,紅色的水筆在黃紙上畫小花,結果變成了橙色的小花。幼兒在一次次的嘗試中總結經驗,不斷拓展自己的思路,也正是在這反反復復的游戲中發現了顏色的可變性,逐漸強化了他們對顏色的認識。正是由于老師把握了時機,激發了幼兒的好奇心,還為幼兒提供了可供探索的材料,幼兒才會自己去探索、去發現,這種自我發現無疑強化了幼兒內在的動機。
好奇心只有通過正確的引導,才能被逐漸轉化為個體內在的求知欲,成為興趣的先導,成為不斷進取、不斷探究的動力因素。
孩子們也許想去舔一舔恐龍的腳印,想去看一看外太空的生物,想知道小螞蟻的家到底什么樣子……這些好奇心聽起來真是天馬行空。但我卻并不覺得可笑和不切實際,作為老師,我真希望,我能夠用我有限的知識和能力最大地保護好孩子們天生的對科學、對自然的熱愛和好奇,我更希望孩子們的夢想可以實現,成為他們想成為的科學家、考古學家、醫生或者警察。但無論成為什么職業的人,孩子們能夠一直對世界、對未知保持一份好奇心,如此才能推動孩子們的發展,推動社會的發展!
(作者單位: 北京市房山區西潞街道辦事處中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