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任那天起,許家贊就謀劃著如何將這所百年老校帶向一個新的高度。
許家贊是董家溝小學校長,這所始建于1916年的老牌學校曾是當地小學教育的一座高峰。但隨著時間推移,學校發展陷入了低谷。2014年,許家贊受聘于該校。他生于斯長于斯,從百年董小走出去,如今又回歸,以領頭人的身份回報百年董小,給予孩子成長、成才的精神給養。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有怎樣的校長,就有怎樣的學校,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陶行知曾經說過:“校長是一個學校的靈魂。”校長的教育理念,決定著學校的發展方向;校長的素質高低決定著一所學校辦學的成敗。
百年老校,如何煥發新生,從這個意義上講,許家贊是帶著使命來的。
百年校慶,精神引領
董家溝小學曾在21個月里先后替換了四位校長,學校工作一度懈怠混亂,家長不認可,教師不認同,領導不滿意。在學校的發展低谷,許家贊這個校長并不好做。
“2015年到2016年,我們如一棵深深扎根的樹,不隨波逐流,不浮光掠影,不迷失自己。”上任伊始,許家贊未曾想過力挽狂瀾,也不想華麗逆襲,因為這是教育的陣地。在教育領域深耕細作幾十年,許家贊深知做教育激進不得,更來不得半點浮躁。
從1916年到2016年,董家溝小學經歷了百年風雨滄桑歷程。許家贊把握時機,以百年校慶為契機,以百年校慶為精神引領,帶領全校師生開始重振旗鼓。
許家贊帶領學校種植綠植,平整操場,開放圖書館,引進“高品質課堂”,設立校史館,開辦學校食堂,慰問為董小百年做出貢獻的老教師……
董家溝小學以全新的姿態迎來了百年校慶。2016年10月,中國共產黨第十五屆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為董家溝小學百年校慶題辭。如何讓首長的囑托更好地引領董小師生眾志成城砥礪前行?為此,許家贊和學校領導班子特意從山東孔子故鄉選石一尊,將首長題辭鐫刻其上,立于百年董小大門左側。
“這座文化石高1916毫米,寓意董小1916年建校;厚100厘米,契合為百年校慶而立之意;長5.77米,旨在為百年董小未來發展凝聚各方力量。”許家贊希望文化石成為百年董小最美的文化景觀,成百年老鎮董家溝的一道靚麗風景,更希望這種仰望教育、崇尚文化的精神穩穩地根植于百年董小每位師生的心里。
“讓我們成為校園的美麗風景”
“怎么讓土地不長草?種上莊稼。”母親教導許家贊的話,時隔多年,言猶在耳,他更能體會耕種與收獲的意義。
初回董小,學校樓宇后面原本是一大片廢棄的荒地,孩子們順著窗戶隨手就把垃圾甩出去。許家贊就開荒置田。
“校長,為什么要種瓜啊?”孩子們看到校長種瓜秧,揚起小臉問他。
“因為百年董小頂呱呱!”不能用多么高深的道理講,許家贊就用最直白的話回答孩子。
“哦,百年董小頂呱呱。”孩子們跑著笑著歡呼著。許家贊的眼晴濕潤了,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非他,乃心靈的轉向,引導孩子轉向愛、善、智慧。
如今這片廢棄的荒地種植櫻桃蔬菜,學校開創了別具特色的董家溝小學“頂呱呱農事課程”,每年的“秋實節”笑得最開心的就是孩子們。
“我們要創設好校園環境,實現文化浸潤,從一點一滴開始,培養孩子的習慣。”孩子們每一個細微的變化,許家贊都滿懷欣慰,“我們這邊的孩子跟城市里的孩子不同,需要慢慢教。以前我們孩子進學校不會沖廁所,現在廁所衛生保持得干干凈凈。以前學校所在街道經常投訴,說我們孩子把一條街的燈泡都打壞了,現在這樣的投訴沒有了,孩子們還成了街道文化活動的主力軍。”
管得很“寬”的“怪校長”
許家贊這個校長管得很“寬”,不光“管學生”,還“管家長”。
每年九月份,新生入學,第一次家長會,許家贊都會親自給家長們講課。“我主要講家庭教育。家庭教育佷重要,但是我們這里家庭教育缺失嚴重。我希望讓家長慢慢懂得該如何去對待孩子,懂得給予他們充滿關愛、溫暖和自由的環境,讓孩子健康成長。”
董家溝小學家長大多來自于學校周遭的農村,學歷不高。“這些家長由于沒有受到過系統完善的學校教育,不懂得孩子在不同年齡段的心理認知特點。學校教育做得再好,如果沒有家庭教育配合,那么5+2=0,是不可能育人成才的。”
除此之外,許家贊還很“怪”,他專門召開“胖子家長會”,召集學校所有“胖孩子”家長,講健康知識、講身體的重要性,“涵養良好習慣,享受健康成長”的校風不是停留在紙面上的。在他看來,人是教育的最高價值。如果孩子體質下降,我們宣傳的所有“教育改革成果”都毫無“輝煌”可言。
“教育是慢下來的藝術。”什么叫教育?許家贊說,教育就像養花一樣,一邊養一邊看,一邊靜待花開。“我們需要成全教師,賦能學生。追光逐夢,珍惜每個細小光芒的綻放。”
如果將 “1”理解為一棵樹,那么100年的歲月,董小人的事業,就是“樹人”。樹人的事業,亦是生命的事業。在許家贊看來,教育的本質不是等級的劃定、優劣的甄別,而是一種成全。董小努力地躬行教育實踐,讓每個人在董家溝這所百年老校遇見更美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