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的提出
經過多年英語教學改革,我國的英語教學有了質的飛躍。但通過對學生長期的觀察與調查,我發現學生并不能準確地明白自己在英語中遇到的問題以及不知道應該如何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更重要的是,學生缺少自我評估能力,以至于學習效果和學習能力的提高不明顯。這背后隱藏著的是學生對于學習缺少責任感,很少或不會進行自我管理。針對這一現象,幫助學生培養自我管理意識、增強學習的責任感,從而提高英語學習能力是我們目前需要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
理論依據
自我管理策略是語言學習尤其是外語學習的重要指導理念。它是指承擔自己學習的責任,并對自己的學習加以控制的過程。近年來,教育界的趨勢是增強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責任感,通過對學習者自身的主體意識的強化,進而發揮自身的能動性和自我調控、自我超越能力,從而實現對外語學習的領悟,達到培養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目的。
研究目標
認知方面:通過分析英語目標測試反饋表,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與建構知識的能力,從而滲透學生自我管理的意識。情感方面:通過分析英語目標測試反饋表,增強學生自我潛在的學習動力,樹立激勵機制,增強學習自信心,激發學習英語的熱情,培養學生學習的責任感與能力。
研究方法
一是文獻分析法:在課題研究的起始階段,通過閱讀中英文相關教育心理方面的書籍、報刊、雜志,了解國內外最新的研究成果,為本課題的研究進行了充分的理論方面的準備與參考。二是行動研究法:結合行動研究法設計并梳理了“學生自我管理與學習責任感”方面的相關研究內容,進行實時動態研究。三是調查法:教師自編的英語學習調查問卷和反饋表,收集整理學生英語學習情況,并對收集到的所有數據進行量化的分析、研究與整理。四是經驗總結法:運用經驗總結法對每次量化后的問題進行實時總結,并及時反饋給學生與家長,以便有效地指導后續的課題研究。
研究步驟與過程
第一階段:制定課題計劃和實施方案;第二階段:收集英語測試反饋表并進行數據分析與整理;第三階段:綜合整理歸納研究成果,撰寫研究報告。在研究過程中,教師通過認知行為矯正,要求學生能夠通過“設立目標——自我觀察——自我評估——自我強化”這一流程進行自我管理的學習與責任感的培養。
本學期初,教師對四年級一個班的學生進行了課前調查,建立了班級公共郵箱,并對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和背景進行了調查。通過調查發現,學生學習興趣濃厚,在課外參加輔導班的學生占全班一半,可是學生并不能準確地明白自己在英語中遇到的問題,更為重要的是,學生缺少自我評估能力。針對上述問題,教師決定采用遞進式的教師指導與學生自評相結合的評估方式幫助學生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
在數據收集方面主要采用目標測試反饋表,該表主要包括:聽力筆試基礎知識取得的成績、不足之處、學習建議以及表揚表現突出的學生。在第一次和第二次收集數據過程中,由教師采取示范性的指導,第三次和第四次由學生進行自我評估,而且在第四次的評估中,教師還增加了為第五次設立目標的任務,學生通過自我評估,設立了有挑戰性的但通過努力能夠實現的目標。第五次由學生對本學期五次目標測試進行綜合性的歸納整理,制定學習目標與方案,并進行檢測和繪制數據柱狀圖。
研究成果
自我評估是自我管理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教師檢測自己的教學成果與學生提高學習能力的重要參照標準。本學期通過對學生目標測試單元成績的收集整理,使學生及時得到反饋,從而有效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能力。本學期共進行了五次有針對性的學生目標測試成績的數據收集。通過五次的評估,可以明顯地看出學生不合格人數從開學初的三人到最后降為零。優秀的學生從9人提高到13人,已經超過了班級學生人數的一半。
收獲與成效
學生層面 "在此次研究的過程中,學生非常喜歡這種自我管理與自我評估的研究模式,他們感到自己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學生通過設立自己的目標,培養了堅忍不拔的學習毅力,喚起了英語學習興趣。通過自我的不斷強化與激勵,增強自信心,進一步培養學習責任感,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
教師層面 "在整個研究過程中,教師通過支架手段,幫助學生增強自我管理意識,提高學生學習動機。通過收集學生數據,及時分析學生學習的問題所在,學生在英語學習中達到自我建構知識過程的同時,教師也與學生不斷共同學習與成長。
學生自我管理與學習責任感的研究不僅對英語學習有重要意義,對于其他學科也有很深刻的指導意義,是現代個體意識培養與提升的重要組成部分。此次研究中,雖然學生優秀和不合格的比例有了顯著的變化,但是良與合格的人數變化幅度卻不明顯,這也指明了下一階段需要重點關注的學生群體與今后的研究方向。與此同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學習多樣性的特點,從多種渠道進行更有效的數據搜集,從而幫助學生進行更全面的自我評估,從而進一步持續不斷地提高他們自我管理的能力,并不斷增強學習的責任感。
(作者單位:北京第二實驗小學朝陽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