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我們要引導、支持、鼓勵幼兒參加豐富多彩的音樂活動,注重幼兒感受、體驗和情感的表達方式,積極地豐富幼兒的音樂經驗和審美情趣,提供幼兒自主表達的音樂空間,提高幼兒的音樂表現技能和能力,讓幼兒真正成為音樂活動的主人。音樂欣賞,是一種無形的藝術形式,它作用于人的感官——聽覺,使人產生激憤、哀憂、和諧、愉悅等多種情緒,音樂欣賞的過程,也就是對音樂形象的審美過程,它能陶冶幼兒的情操,開發幼兒的智力,促進幼兒全面、和諧的發展。
培養幼兒對音樂欣賞活動的興趣
音樂是一種美的再造,是人生命過程中的燦爛陽光,是不可缺少的精神糧食;音樂又是開啟智慧之門的神奇鑰匙,當一個幼兒能與音樂交上朋友時,就意味著他的人生之旅將是豐富多彩的。所以音樂欣賞活動興趣培養的實質是讓幼兒與音樂交上朋友。
通過欣賞活動讓幼兒發現音樂的美妙,喜歡音樂 "幼兒的無意注意占優勢。一首美妙的旋律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只要幼兒注意,音樂興趣的培養就有了可能性。由于音樂旋律引起了幼兒的興趣,那么對音樂旋律欣賞的無意注意久而久之就成了有意注意,幼兒的有意注意便決定了他的注意傾聽和樂于傾聽,而樂于傾聽就創造了幼兒留意音樂、發現音樂美的機會與情境,幼兒的音樂興趣會很快地發展起來。此外,在幼兒園的音樂欣賞活動中,有些音樂是由教師彈奏的,所以幼兒就會對教師產生崇拜與敬佩。
通過教師音樂才華或同齡伙伴的影響,引發幼兒探索音樂的美好愿望 "充分利用教師的感召力和幼兒對教師的崇拜,當音樂從教師那里發散出來時,幼兒將會把對教師的感情涌入到音樂之中。同時,對教師的熱愛也就注入到對音樂的喜愛之中了。同齡伙伴中,往往會有種種因素造就的音樂兒童,如善于唱歌的、善于彈琴的等,可以讓這些優秀的幼兒發揮榜樣的作用。
幼兒音樂欣賞的有效方法
幼兒園的音樂欣賞活動一定要有趣味性、針對性和實效性,從而使幼兒漸漸地能感受、理解音樂。這就需要教師設計有效的方法,逐步提高幼兒對欣賞音樂的興趣。
語言導入法 "語言導入法是音樂欣賞活動中最常見的表現形式。即:教師用一段富于引導性的抒情語言或編一個具有引導意義的故事,來引起幼兒對音樂欣賞內容的興趣。教師設計的故事角色要與情節中音樂作品的形象、結構相對應,使幼兒對音樂有一個初步的印象;教師在講故事時應該留有余地,千萬不能將故事情節講得太詳細,應只留給幼兒一個印象。再欣賞音樂,幼兒就很容易進入情境之中。這既能激發幼兒欣賞的興趣,又能將幼兒帶入音樂情節之中,是十分有效的方法。
視聽結合法 "視聽結合法是指幼兒理解音樂作品有一定困難時,可以加入一些視、聽覺方面的教具。采用視聽覺的輔助,給幼兒感受音樂旋律、節奏帶來很大的幫助。例如:在欣賞《啄木鳥》樂曲時,其中有一段是講述啄木鳥在為蘋果樹啄蟲。在啄蟲時,音樂是很有節奏的,但在欣賞這段音樂時,幼兒較難分辨,這時我就利用蘋果樹教具,將音樂中的節奏以樹洞的形式畫在每棵蘋果樹上,老師邊讓幼兒聽音樂,邊以啄木鳥的身份演示教具中的啄洞節奏,使幼兒將視覺和聽覺相結合,很快就理解了音樂中的節奏。
主題提示法 "在幼兒音樂欣賞中,教師通過講解、說明和提示等語言引導,直接將幼兒帶入音樂作品的主題中。這種方式適用于音樂結構比較簡單或音樂形象十分鮮明的音樂作品。例如:《獅王進行曲》這首樂曲,是法國著名作曲家圣桑所寫的《動物狂歡節》的第一篇章。樂曲形象生動地表現了森林里,獅子和小動物們狂歡的情景,樂曲用鋼琴的顫音、沉重有力的頓音、渾厚低沉的旋律,表現了獅子威風凜凜的步伐和神態,加上獅子威猛的吼叫,使整個森林都為之震撼。初步感受樂器、音的高低、力度等音樂要素對動物形象的塑造作用。活動中我讓幼兒感受獅子的音樂形象;在體態上模仿獅子走路、吼叫等動作,并用一些通俗易懂的符號來提示幼兒,從而提高幼兒的欣賞能力。
對比欣賞法 "在幼兒音樂欣賞中,引導幼兒通過辨別不同作品來發展聽辨力和審美能力。例如:讓幼兒欣賞《獅王進行曲》這首曲子,讓幼兒體會獅子威猛、雄壯的特點,再讓幼兒感受曲中的小動物的歡快、跳躍,將獅子與小動物對比欣賞,引導幼兒從比較中鑒別兩種體裁作品的不同表現。在對比欣賞時,調動幼兒的聽辨積極性,培養了幼兒聽音樂的能力,也調動了幼兒的主動性,能幫助幼兒較好地揭示樂曲的基本特點與性質。
總之,在幼兒園中,教師應重視音樂欣賞這一重要的內容,不能忽視欣賞,要通過欣賞音樂來擴大幼兒的音樂眼界,使他們有機會接觸更多的音樂作品,提高對音樂的興趣,激發幼兒審美情趣與審美情感,感受音樂欣賞活動帶來的愉悅和創造樂趣。教師在活動中要給幼兒表現和鍛煉的機會,使幼兒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身心得到和諧發展,能力得到不同提高,讓音樂真正成為孩子們一生中的玩伴。
(作者單位:北京市豐臺實驗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