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 委
教育部、國家語委:建設中華經典誦寫講基地
為切實發揮語言文字在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中的重要作用,教育部、國家語委近日印發《中華經典誦讀工程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明確將在全社會遴選建設中華經典誦寫講基地。
《方案》提出,將依托基地開展豐富多彩的誦讀、書寫、講解、演講、吟誦、創作、展示等活動,加強中華經典的研究闡釋、教育傳承及創新傳播,集中展示、宣傳、傳播中華優秀語言文化。鼓勵支持學校和社會各界建立完善各種經典誦寫講社團和組織,充分利用好地方圖書館、書店、自媒體等學習場所和工具,弘揚中華優秀語言文化,營造全社會誦讀經典的文化氛圍。
在師資方面,方案要求實施中小學和幼兒園教師經典誦寫講教育培訓計劃,豐富培訓形式。各級教育(語言文字)部門應根據需要組織中小學及幼兒園在崗教師參加經典誦寫講教育專項培訓;中小學語文、歷史、道德與法治(或思想政治)、綜合實踐活動等課程教師應參加脫產或在線培訓。實施名師英才成長計劃,培養一批學生和社會喜愛的語言文化代表人物。
教育部:嚴禁商業廣告、活動進入中小學
教育部辦公廳近日發布《關于嚴禁商業廣告、商業活動進入中小學校和幼兒園的緊急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求各地從近日發生于山東菏澤的“紅領巾印有萬達商業廣告事件”中吸取教訓,同時對各地提出緊急要求。《通知》指出,各地要立即對區域內的中小學校、幼兒園開展全面排查。重點排查在中小學校、幼兒園開展商業廣告活動,或是利用中小學生和幼兒的教材、教輔材料、練習冊、文具、教具、校服、校車等發布或者變相發布廣告等行為。
教育部:今年將建國家教材建設重點研究基地
近日,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關于組織申報國家教材建設重點研究基地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指出,2018年啟動首批12個基地建設,對教材建設研究高度重視,具備相關學科或專業領域教材建設工作基礎的高等學校、教科研院所等機構均可申請設立國家教材建設重點研究基地。
據悉,國家教材建設重點研究基地主要圍繞聚集專業力量、探索教材建設規律、建設教材數據中心、促進研究成果交流傳播、進行咨詢指導服務5項任務持續進行實踐探索。種類包含:一是學科專業類,包括中小學(含中職)道德與法治(思想政治)、語文、歷史三科教材(各1個,共3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即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四科教材(各1個,共4個);高校經濟學、新聞學兩科教材(各1個,共2個)。二是管理類,包括民族教育、職業教育教材建設和管理政策研究兩科教材(各1個,共2個)。三是綜合類,大中小學德育一體化教材研究一科教材(1個)。
教育部:年底前全面完成校外培訓機構整改
近日,教育部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切實做好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整改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求各地認真傳達學習、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規范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精神,切實做好校外培訓機構整改工作,務求今年年底全面完成整改。《通知》指出,校外培訓機構治理工作現在已進入整改攻堅期,這是一場刻不容緩、務求必勝的攻堅戰,各級教育部門務必予以高度重視,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整改進度,確保不折不扣按時完成專項治理整改任務。《通知》強調,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要會同有關部門抓緊完善校外培訓機構設置標準,按照標準對培訓機構逐一對標研判,完善整改臺帳,明確整改具體事項和時間表,實行整改臺賬銷號制度。
教育部:原則上不舉辦面向義務教育階段的競賽
為規范管理中小學生全國性競賽活動,防止活動項目過多過濫,切實減負,近日,教育部印發《關于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國性競賽活動管理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對中小學生競賽活動作出了具體的規定。《辦法》對申請舉辦競賽的組織主體、申報依據以及需提交的相關材料作出了詳細具體的規定,從源頭上嚴格規范競賽活動。《辦法》提出:競賽組織主體應為在中央編辦、民政部登記注冊的正式機構,必須具有法人資格。主辦方必須信譽良好,無不良記錄。競賽依據文件的效力等級不得低于國務院部門規章或部級規范性文件。
嚴格準入條件是規范管理競賽的重要前提和保障。《辦法》明確指出,教育部負責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國性競賽活動管理工作,并委托專業機構負責具體受理、初核工作。同意舉辦的競賽活動,有效期限原則上為1年,期間一般舉辦1次。
地 方
福建:提高貧困殘疾兒童康復補助
日前,福建出臺《殘疾兒童康復救助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從今年10月1日起開始施行。貧困殘疾兒童康復服務補助標準提高至每人每年不超過18000元、每月不超過1800元。各縣(市、區)人民政府應將殘疾兒童康復救助資金納入政府預算。
《辦法》明確,殘疾兒童救助年齡為0—6歲,貧困殘疾兒童救助年齡為0—14歲。為了方便不在戶籍地居住的殘疾兒童申請康復救助,殘疾兒童監護人可以向殘疾兒童居住證發放地的縣級殘聯組織申請康復救助。康復救助補助僅用于支付康復服務、聽力殘疾兒童人工耳蝸手術、基本型輔助器具適配的費用,不包括食宿、交通等非康復費用。《辦法》還規定,聽力殘疾兒童進行人工耳蝸手術,省級財政為每名救助對象提供不超過6萬元的基本型人工耳蝸產品一臺,按實際使用額給予補助。
廣西:大力提升師范專業辦學能力
近日,廣西教育廳宣布,全面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師范教育能力。廣西以師范院校為主體啟動實施高校師范專業辦學能力提升計劃,近6年累計投入近4億元,重點建設20個教師教育基地,新建500余間實訓室,改建400余間實訓室,新增1萬余套實驗實訓設備。
目前,廣西所有教師教育院校都配備了數字微格教室、教師基本技能訓練室、教師語言訓練室和遠程教學觀摩室,建設了7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50門自治區級精品課程,組建了22個自治區級教學團隊,師范專業辦學條件明顯改善。同時,廣西著力加強鄉村教師隊伍建設,實施農村小學全科教師、縣級中職學校教師、小學壯漢雙語教師定向培養計劃,優先滿足深度貧困縣和邊境縣教師補充需求。
浙江:編制校園“小微權力”清單
近日,浙江省教育廳出臺《關于加快建設“清廉學校”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學校治理、師德師風、學業管理等多個方面提出了具體要求,其中特別強調要把各類“小微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
《意見》明確,各級各類學校要梳理編制“小微權力”清單,規范教育、管理、服務各個環節的標準和要求,堅決清除學生和家長有苦說不出、敢怒不敢言的“眼中釘”“心頭痛”。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公平公正對待每一名學生,不能給學生貼上分數標簽。要明晰班主任職責,規范班主任行為,防止利用家長群等謀私利、夾私活等行為。堅決遏制“家長作業”和家長輔導作業負擔過重的傾向。規范各類評比表彰和獎懲制度,讓獎懲體現公平正義。同時,《意見》強調要嚴格各學段的學業管理,淘汰“水課”,打造“金課”。
江蘇:出臺職校有償招生處理辦法
江蘇省教育廳日前公布《職業院校有償招生行為處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對職業院校有償招生說“不”,涉嫌犯罪的將依法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辦法》提出,職業院校招生過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認定為有償招生行為:利用經濟手段招攬、買賣生源;與生源學校簽訂招生等相關協議并違規給予相應費用;按招生人數違規向生源學校或其工作人員支付費用;委托中介機構、個人或利用在校學生招攬生源并支付活動費、高額差旅補助等費用;向推薦生源的個人支付禮金、禮品、有價證券等或組織旅游、宴請、娛樂等活動;按招生人數違規給校內教職工發放獎金等。
《辦法》要求,職業院校如出現有償招生,應由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給予警告或者通報批評;情節嚴重的,給予減少招生計劃或者依法給予暫停招生、停止招生等處理。
遼寧:加強校車安全管理工作
遼寧省政府日前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校車安全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為全省中小學生上下學交通安全做足保障。《意見》規定,已取得校車標牌的非標準校車,要分階段、分批次更換為標準校車。
《意見》要求,校車配置在遵循“保障學生就近入學、建設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入學、公共交通滿足入學、提供校車服務”依次優先原則的基礎上,根據實際需要統籌規劃實施。有關職能部門要嚴格按照《校車安全管理條例》規定的校車使用許可和校車駕駛人必備條件審核、發放許可證。校車的設計和制造必須符合國家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