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本是兒童認識世界的途徑,是兒童學習語言的媒介,也是兒童教化啟蒙的憑借。通過繪本教學的學習,培養學生讀圖、觀察、想象、口頭表達能力,開闊學生視野,激發學生愛讀書的興趣,培養學生讀書的習慣,促進閱讀能力與說話、寫話能力的提高。結合研究,本文將從三方面闡述“繪本與寫話”教學的實施策略。
研究背景與目的
小學低年級段的孩子大多七、八歲,他們認識世界、學習語言也大都是從圖畫世界習得的。與成年人相比,他們會更容易發現“圖像”,更愿意從圖像中獲得信息。小學低年級的語文教材也是“圖文并茂” ,教學中要求教師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圖畫,借讀畫來理解字、詞、句的意思。在說話、寫話過程中,更是常常借助一幅幅圖畫,引導學生觀察、想象,從而使學生樂于表達、學會表達。一、二年級的學生識字量很少,這就決定了在低年級引導學生讀書要選擇一些字少圖多、符合學生認知水平的圖書,學生才會感興趣,在讀圖、讀簡單文字的過程中,學會觀察、學會讀圖、學會想象,在語言的形象過程中,逐步學會表達。
“繪本”大多文字簡潔,敘述流暢,為讀者提供了一個可仿照的范本。“繪本”在結構上會經常使用到反復、類比、對比等方法,也極易模仿。將“繪本”的閱讀與低年級“寫話”相結合,使學生在讀“繪本”故事的過程中,學習表達,在創作“繪本”故事的過程中,運用表達,提高學生的口頭與書面表達能力。
實施策略
讀圖猜想、聽文知意是基本的閱讀方式 "圖畫書的閱讀既需要“讀圖”,還要“聽文”,讓“文”與“圖”有機地結合起來,產生一種全新的“意”。這種“意”的產生正是兒童認識世界的起點,也是學習語言的起點。“讀圖”“猜想”“聽文”幾種方式是有機結合、相互輔助的,根據教學的需要,交互使用,最終的目的是幫助學生自主感知故事情節,了解故事內容,初步感悟故事表達的情感和表達的方式。一是讀整本圖,猜測故事情節與內容。《我爸爸》是英國作家安東尼·布朗的繪本,畫面感強,語言簡單。作者用兒童的眼光,借著想象力十足的童言童語,讓穿著格子睡袍的老爸化身為十項全能的超人,描繪了一個可愛、幽默,在孩子眼里卻了不起的、偉大的爸爸形象。教學過程中,安排學生先讀整本繪本,猜測故事情節與內容,再聽老師繪聲繪色地講述文本,印證自己的觀察與推測。
二是讀重點圖,提煉把握故事的主要情節。《愛心樹》是美國作家謝爾·希爾弗斯坦用美國鄉村布魯斯音樂的節奏,講述了一段有關“索取”與“付出”的、耐人尋味的故事。大樹給予了一個男孩成長中所需要的一切,把無私、博大的愛給予了小男孩,而自己卻不圖一絲一毫的回報。這是一本有關“愛”的繪本故事。它以簡單利落的黑白線條勾勒形象,沒有背景,留有很大的空白。文字簡潔、明了,略含幽默、諷刺、憂傷的氣息。這本書的內容較多,于是在教學時,在學生先整體感受故事內容,初步了解了故事情節的基礎上選取了“引導學生讀重點圖,提煉把握故事的主要情節”的方式,幫助學生深入了解內容,體悟故事表達的情感。
三是讀有關聯的一組圖,猜測重點情節內容。《想吃蘋果的鼠小弟》是日本作家中江嘉男編文,上野紀子繪畫,合作完成的。想吃蘋果的鼠小弟是一個擬人化的小朋友形象,他以自己小個子的角度觀察世界,他通過不斷學習、嘗試以及合作,達成自己的愿望。這是一本看似非常簡單的繪本,文字簡單而且不斷重復,畫面也留下了非常大的空白幅面,圖畫基本上是灰度的,只有幾個蘋果被涂成了紅色。那幾塊圓圓的紅色構成了整個圖畫故事的重心,它們是主人公鼠小弟所渴求的目標,似乎也象征著孩子們在生活中所渴望實現的各種目標。而且文中重復的文字和句式能幫助孩子很好地把握相關的語言點。在教學中,設計“讀有關聯的一組圖,猜測重點情節內容”這一環節,能幫助學生通過觀察,建立聯系,準確把握情節,同時學習表達。
關注說、寫訓練是必須落實的教學任務 "一是結合“繪本”中的基本句式設計仿寫訓練點。結合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認識規律,在選擇的繪本故事中,多選取文字簡潔,敘述流暢,易于模仿的繪本。例如一些在表達方式上經常使用到的反復、類比、對比基本句式,在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這些句式,引導學生與生活實際相結合,運用這些基本句式來表達。二是結合“繪本”所表達的主題,設計說、寫訓練。每一篇繪本故事,都會有自己要表達的主題,在教學時,可以結合主題,來設計說、寫的訓練點。
畫寫結合是訓練寫話能力的有效方式 "秦牧曾經說過:“繪畫可以說是用線條和顏色來表現的文學,文學也可以說是用文字來表現的繪畫。”繪本閱讀帶給孩子的是“圖”與“文”的震撼,這樣的一種表達方式,也可以讓學生借鑒,讓他們自己畫、自己寫,畫心中所想,寫畫中之意,巧妙地讓繪本閱讀與寫話結合起來。
“繪本閱讀”與“寫話訓練”的有機結合,使學生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也為低年級“寫話”教學開辟了一條新的途徑,在閱讀繪本故事時,學生的情趣被激活,思維被打開,情感被喚醒,盡抒童真、童趣。“繪本與寫話”教學為低年級學生的“讀”與“寫”架起了一座七彩的橋,有效提高了低年級學生的閱讀與表達能力。
(作者單位:北京小學豐臺萬年花城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