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教育在基礎教育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英語課程標準》要求初中學生掌握聽、說、讀、寫四種基本技能。在這四種技能中,“寫”這一技能又是一種較高的綜合語言能力的體現,考察的是學生對所學語言知識的綜合運用水平,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要求較高。如何有效地開展英語寫作教學,指導學生有的放矢地進行書面表達,探尋適合學生的教學策略是教師的首要問題。
分析現狀——找“病因”
寫作教學中的客觀因素 "在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忽視了教材中對于寫作任務的安排,主要因為兩個客觀因素:一是寫作耗時長、問題多、提高慢;二是因為寫作是長期積累和堅持的訓練,需要持之以恒。通過多年的英語教學實踐,我發現英語寫作教學與英語日常教學并不沖突,只要掌握策略方法,制訂詳細的訓練方案,進行一些寫作指導就能在一段時間的訓練后有顯著效果。
學生寫作中的自身因素 "基礎知識不扎實,知識儲備不足,語言組織能力差,缺少系統性的寫作構架,缺少寫作技巧指導和佳作賞析,對于文章好差的辨別能力有限等等。上述種種因素綜合導致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差,表達能力不強,無法正確表述自己所想,甚至是不能很好地將已有知識加工、提煉。所以,要想在寫作上有所改善,就要分析所教學生的問題因素,結合教學實踐去指導寫作。
對癥下藥——開“藥方”
采他山之玉,納百家之長 "要想做到語言的有效輸出就要從注重語言的有效輸入開始做起,教師可以進行相關的寫前策略指導。一是聽力材料的有效利用。聽力素材可以從聽覺上讓學生對語言的表達和結構形成初步印象。素材中的地道用語、習慣表達、固定搭配等短語、句型都可以指導學生做分類記錄以備寫作之用。這樣可以在寫作中避免“中文式英語”的錯誤表達,提高正確率的同時使文章更歐化、更地道。二是口頭表達的強化使用。口頭練習原本是一種輸出方式,但在對已學內容進行鞏固性輸出的同時也是對今后寫作的輸入。課堂是學生練習口語的主要場所,二人對話練習、課文復述、講故事等都是很好的練習途徑。三是閱讀內容的合理選用。課本提供了大量的閱讀材料,除了訓練閱讀能力外,還可以進行合理的選用。有的文章適合背誦,有的文章適合仿寫,有的適合復述、講故事等。另外,除閱讀課本上的內容外,還應適當增加課外閱讀及范文背誦,特別是優秀篇目、熱點話題、經典段落、名言警句等。
提綱而眾目張,振領而群毛理 "寫作的關鍵是抓住要點,理清思路,教師應在寫作過程中進行必要的策略指導,使學生能夠迅速而準確地找到要點內容并理清思路。一是認真審題,確定主題。每篇作文都會有一個主題,要指導學生找關鍵字、詞、句,提煉中心內容,然后確定主題。初中作文字數不多,短而精是關鍵。主題句可謂是點睛之筆,寫主題句應注意以下幾點:歸納出要寫的文章包括幾個要點;提煉出一句具有概括性的話;語言運用上要保證主題句具有可讀性,能夠抓住、吸引讀者。二是發散思維,合理布局。使用頭腦風暴的方法發散思維,在知識庫存中搜索信息,并將其結合主題進行篩選。開始部分要指出本文中的要點、核心內容;正文部分要圍繞主題展開敘述并且要有自己的觀點看法;結尾部分要再次對全文進行總結和概括。做到全文中心突出,段落間有機地聯系,內容完整、連貫,前后呼應,與主題無關的內容要果斷舍掉。
精雕細琢出美玉,查遺補漏出美文 "玉石不精雕細琢不足以成美玉,好文不檢查修飾難以抓人目。要想寫出好的作文,除了主題明確、布局講究外,還應有細節的關注。一是修枝剪葉,潤色拋光。好的文章應像茶一樣清新沁鼻,耐人尋味。在指導學生寫好文章要做到如下幾點:連詞的妙用。尤其在文章每段的開頭,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使文章顯得層次分明、邏輯嚴謹;詞組、句型的巧用。恰當地使用詞組及句型可以為文章潤色、增彩,起到點睛的作用;名人名言適度的引用。恰到好處地引用經典名言可以使文章更加流暢。二是未雨綢繆,防微杜漸。先秦·韓非《韓非子·喻老》中曾提到:“千丈之堤,以螻蟻之穴潰;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煙焚。”因此,糾錯檢查是很重要的一步,教師應在寫作完成后進行檢查糾錯方面的策略指導。在訓練寫作初期,學生的自身水平有限,很難發現自己文章中的問題,在自查完成后可以兩人一組互查,多人小組討論查。教師也可有針對性地選擇幾篇展示出來大家一起找問題。當然,一篇文章的好壞一定是有評價標準的,教師可以將考試評判標準進行講解,日久天長學生就會熟悉而做到心中有數。
綜上所述,英語寫作教學是一項集長期性、復雜性、綜合性等于一體的課堂教學內容。它不僅要求教師有扎實的基本功,能夠靈活地使用和把握教材,更要求教師有豐富的知識、見識、方法策略和足夠的耐心。正所謂:貴堅持,顯成效。
學生們的潛力無限可挖,關鍵在于挖掘者的引導和激發。在教學上我們要不斷地“刷新”,而不是一貫地“復制”。只有這樣才能在教學的道路上越走越輕松,越走越遠。
(作者單位:北京市第八中學大興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