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總復習開始后,在一次次的綜合練習過程中,筆者發現許多學生不僅是因為知識點掌握不牢固而失分,更多的是因為閱讀及寫作能力差而失分。以往我們總是強調要提升閱讀寫作能力,但是就“能力”這個虛且大的概念而言,筆者在思考:究竟學生在閱讀和寫作上缺失的是什么能力呢?在平日反復的綜練中,通過總結學生錯誤的共性,筆者發現在學生語言能力強弱的背后,邏輯思維能力的強弱也是導致學生英語閱讀和寫作能力差異的一大主要因素。因此,我們在強化學生語言訓練和學習的同時,還應將邏輯思維訓練結合到語言學習當中來,特別強調要與閱讀和寫作訓練相結合。
英語閱讀中的邏輯思維訓練
閱讀的思維形式是閱讀篇章存在和表達的方式,即概念、判斷和推理。而邏輯思維是人們對客觀事物本質和規律的反映。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就必須讓他們學會在閱讀過程中自覺掌握邏輯思維的形式,并遵守邏輯思維的規律,即明確概念、正確判斷、合理推理。《高中英語教學大綱》對閱讀的思維能力訓練有著明確的要求,北京市高考英語《考試說明》中也明確提出:要求學生能夠利用上下文推測詞義,推斷隱含意義,理解句子、段落之間的邏輯關系。因此,我們要把學生的邏輯思維訓練作為英語閱讀教學重點之一,具體包括:
一是在課本精讀文章中的邏輯思維訓練。在對課堂中的精讀課文的處理中,我們一定要重視問題的設置。通過問題去培養學生追根溯源、判斷有據、推理有依的思維習慣。思維訓練是一個長期的思維習慣的培養過程,因此我們在課堂中的精讀設題一定是有針對性的、有思考價值的訓練,而絕不能做成形式的提問。
二是在課外泛讀材料中的邏輯思維訓練。在泛讀訓練中,我們強調的是閱讀的量化,題材的廣度和閱讀的速度,要求學生們在速讀中要做到明確概念及觀點,抓住文章主旨。
總之,英語閱讀理解中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就是培養學生的分析、綜合、判斷、推理、概括等思維習慣,同時運用邏輯思維的三種基本形式可提高英語閱讀理解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目的在于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思維習慣,掌握閱讀技巧,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和能力。
英語寫作中的邏輯思維訓練
語言是思維表達的工具,語言的邏輯性也正是思維邏輯性的體現。然而在英語寫作教學中,我們給了語言太多的關注,而忽視了比這更重要、更具根本性的邏輯思維訓練。學生在習作中語句之間缺乏關聯,段落間缺乏聯系從而造成文章行文不暢,表意不清。即使學生能夠寫出很多漂亮的句子,這樣的文章也不能稱之為佳作。文章只有在文題統一,行文流暢,表意清晰,詳略得當的基礎上,按表達需要采用多樣的句式,恰當的用詞,才能被稱之為好的文章。從北京市高考英語科《考試說明》中對學生寫作的提出的考查標準來看,語言邏輯性是對學生寫作的考查重點。因此高三學生的寫作訓練必須是在思維邏輯訓練的基礎上的語言提升,而不能只單方面加強語言訓練。
首先,要培養學生的審題習慣。審題是寫作的大前提,文章體裁正確,內容扣題體現的是邏輯思維中的同一律。同一律反映了事物間的本質、必然的聯系,是人們思維必須遵守的原則。如不遵從邏輯思維規律,必然要犯邏輯錯誤。寫作前的審題是學生良好的邏輯思維習慣的體現。
其次,在情景作文寫作訓練中,要增強學生的要點間的聯系意識和依據主題進行詳略分配的意識。要點齊全是情景作文寫作的主要評分標準之一,因此教師和學生們都在“要點”上下足了功夫,但忽略了篇章的整體意識。針對這類問題,我們在寫作訓練中必須加入針對要點間聯系的思維及語言訓練,強化學生寫作中的邏輯意識,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此外,要點的詳略分配也是一個體現思維邏輯性的問題,在我們的寫作訓練中還要強化學生針對文章主題進行選材,并根據主題的需要進行材料的詳略安排的意識。
第三,在開放作文寫作訓練中,加強帶圖議論的訓練。在開放作文的寫作中,學生往往是描圖之后直接表達見解,但是圖與觀點之間有什么內在聯系呢?這一點就會體現出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表述能力。而開放作文考查的重點不是學生的語言水平而正是學生的思維及表述的邏輯性。所以在開放寫作的帶圖議論環節上,我們還要設置更多的專項訓練,以增強學生的邏輯表述意識并使之形成表述習慣。
總之,語言與思維是密不可分的,語言邏輯性訓練必須基于思維邏輯性訓練。正如語言學家葉蜚聲在《語言學綱要》中所言: “思維的時候需要語言;語言是思維的工具,也是認識成果的貯存所。”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我們不能單純地把注意力放在英語語言水平的提升上,還要同時加強學生的思維邏輯性的訓練,特別是在閱讀與寫作方面。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有效地幫助學生提高綜合語言能力以及英語學科成績,讓學生感受到英語學習的成就與快樂。
(作者單位: 北京市大興區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