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長相知》是詩歌和音樂的完美結合,以抒情的方式集中性的反映出社會生活,采用豐富的情感傳達主人公的思想?!堕L相知》改編為歌曲,為當前的古詩詞歌曲創作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借鑒意義,其本身的藝術處理手段充分結合了現代聲樂技法,將技巧和情感進行完美融合。本文主要是從《長相知》的基本情況分析入手,針對《長相知》中所表現的藝術處理手段進行全面細致的說明和介紹,并提出了《長相知》為古詩詞歌曲藝術處理提供的借鑒內容。
[關鍵詞]《長相知》;解讀;古詩詞;歌曲;藝術處理
[中圖分類號]J6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2233(2018)05-0082-02
在源遠流長的中華歷史文化發展進程中,古詩詞這朵璀璨的明珠,是中華文化的精粹代表之一。以中國古詩詞為基礎所創作的古詩詞歌曲,數量和質量都在顯著提升,相應所產生的影響也是越來越大。古詩詞歌曲,是中國古典詩詞內容和西方藝術歌曲形式充分結合的重要產物,將古詩詞、人聲和音樂完美融合到一起,豐富了音樂的內涵,展現出古詩詞的文化藝術魅力。《長相知》是漢代樂府民歌中的一首情詩,其在語言和韻律方面呈現出獨特的美感,將其作為歌曲進行演繹,是古詩詞歌曲改編創作的成功代表,對于展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積極意義。
一、《長相知》的基本分析
1.《長相知》的詩詞內容和意境分析
《長相知》的詩詞內容為:“上耶!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長相知,長相知,長相知。”這首情詩選自漢代樂府民歌,主要是表達一種指天為誓訴說愛情的堅貞和永久。詩詞開始的“上邪”之中“上”即為上天,這是在古代詩詞之中常見的意象,直言“天啊”;“相知”意為相愛;“長”代表著永遠,“長命無絕衰”是指永遠相愛,不會衰斷;“山無棱,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這句主要是說除非山峰無棱角,江水變得枯竭,冬天雷聲不斷,夏季長降暴雪,天地之間合并,我才會和你斷絕。這首詩詞中的最后三局“長相知”則是后人所加的。整首詩詞都表達了愛情的忠貞,采用了夸張的表現手法,凸顯了創作者本人的意志?!堕L相知》的藝術美感始終為人稱道,其所展現出的意境美超過了眾多古詩詞藝術歌曲[1]。
2.《長相知》這首古詩詞歌曲的基本情況
《長相知》本是漢樂府詩集《饒歌》的情歌之一,在作曲家石夫的改編之下,成為了一首流傳較廣的歌曲,這首歌曲主要是描寫了一位癡情女子對于愛人的熱烈表白,主人公直抒胸臆,表達了“與君相知無絕衰”的愿望,又借助了多個奇特的自然變異,從“與君絕”的角度刻畫了主人公意志堅定的形象,這種表現手法遠比普通的平鋪直敘要更為有意趣。古詩詞歌曲《長相知》沿襲了詩歌本身的熾烈感情,曲風方面古樸而典雅,營造出優美的意境,其繼承了中國古代聲樂藝術,大量吸收了西方聲樂的創作手法,并將兩者進行創新表現,為古詩詞歌曲的改編和創作提供了良好的典范。
二、《長相知》中所表現的藝術處理手段分析
《長相知》這首古詩詞歌曲之所以能夠擁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審美意趣,主要原因在于藝術處理方面充分結合了古詩詞本身的內涵和情感,又輔助以現代聲樂技巧。
1.唱作技巧方面
《長相知》在實際演唱的過程之中采用了多種技法,首先,在裝飾音方面,這是《長相知》中的重要特色之一,突出表現出了這首古詩詞的韻味。倚音演唱的適合,短促的唱法具有更好的表現力,瞬間帶過能夠給聽眾留下更多的余味,從演唱中透露出一種綿長韻致的“戲”味,尤其是剛開頭的“上邪”,在小倚音的處理手法下,能夠讓聽眾在瞬間進入到歌曲的情境之中,甚至讓聽眾感受到琴瑟和鳴的氛圍。其次,顫音的處理手法同樣是這首歌曲之中的重要技法之一。對于顫音來說,其本身具有較強的裝飾感,在增強歌詞表現力的過程中能起到良好的效果,使得歌曲產生更為華麗的風格,同時演唱這首歌曲的適合,還配以綿延不絕的長音,讓聽眾有一種歌曲是從遙遠時空傳播而來的錯覺,緩緩飄來的歌聲能夠直直地落入到聽眾的心里。
2.情感表達方面
《長相知》這首詞重點表達了主人公熱烈的情感,是對忠貞愛情的強烈訴說,因而在改編歌曲的過程中,作曲家完整保留了其中濃烈的情感。盡管這首歌曲本身的音域不算廣,但是其嚴謹的結構、富有變化的音程和節奏以及其豐富的旋律結構都表現出了與眾不同的特點。纏綿悱惻的曲調,縈繞迂回的旋律,要求演唱者更為細致的處理情感。歌曲《長相知》在表達情感的時候,并不是采用一味高亢的表現手法,而是將感情控制在了一個合理的范圍之內,將情緒和內容都恰如其分地把握好,不瘟不火,留有余韻。體現在具體的歌詞之中,就是首句的“上邪”和末尾的“長相知”呈現遙遙呼應的感覺,從而促使這首歌曲從頭到尾都在濃濃情意表達之中緩緩流淌。這首歌曲通常以對唱為主,展現了情歌的特色,同時在表達細膩的內心情感方面,男女之間的情感交流更能夠傳達給聽眾,戲劇唱法為主的特征,表達一詠三嘆的情感,完整地展現出情感的豐富性[2]。
三、啟示與借鑒
《長相知》在歌曲改編方面獲取了極大成功,其本身的藝術處理手段為當前的古詩詞歌曲創作和改編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借鑒意義。
1.豐富的感性認識
古詩詞歌曲的改編和演唱,都需要創作者從感性認識出發,針對古詩詞具有較為全面完整的認識和理解,熟悉作品程度越高,所能夠傳達出的情感也就越加豐富。在創作古詩詞歌曲的時候,需要從這首古詩詞本身所處的時代背景出發,充分研究其作者的人生經歷和創作環境,這是作者情感表達的最主要的表現背景,同時在改編的過程中,還需要結合當前的社會背景,以人民大眾喜聞樂見的形式進行表達,將能有效提升歌曲的流傳度。而針對古詩詞歌曲進行演唱的適合,更是需要熟悉歌曲本身的各方面情況,不能在拿到曲譜的一瞬間就開始演唱,這樣就不能夠很好地統一聲音和情感,無法實現最初的表現目的[3]。了解歌曲本身的主題思想和基本內容,了解歌曲的音域,從最高音、最低音、音區的各方面特點入手,積極結合自身的演唱習慣和優勢,掌握基本的節奏、音色、音型和換氣手法,在此基礎上有感情的演唱將能夠獲得聲情并茂的效果[4]。
2.專業的理性認識
古詩詞歌曲的創作,首先,需要充分結合中國古典聲樂的技巧和習慣,將古詩詞本身的歌詞進行全面細致地分析,結合其本身的韻律,設計出較為合適的樂譜,在這樣的基礎上還需要進行一遍遍的演奏,尋找其中歌詞和曲譜之間不夠和諧的地方,并對其進行調整,可以適當性的改變相應的樂律,使其能夠更為符合歌詞特征。其次,還需要良好借鑒現代聲音的創作特點,根據現代樂理進行分析和研究,增強歌曲的合理性和審美性[5]。
3.充分掌握音樂語言的內涵
古詩詞作品本身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美都需要借助各種要素才能夠豐富展現,對于音樂語言來說,其包含了較多方面的要素:第一,塑造音樂形象主要依靠旋律,這是音樂的靈魂。第二,節奏、速度、節拍都是音樂作品表達思想情感的重要手段,保證作品按照一定的速度演唱,使其符合音樂樂理的科學性[6]。第三,音的強弱變化將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音樂形象的塑造情況。第四,不同音區的音在表達思想情感的時候,能發揮不同的作用,表現出不同的特點和功能。第五,在音色的對比和變化之中,能不斷促進音樂表現力得以增強,和聲、變調和調式等方面在表現音樂的變化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7]。這些音樂要素的組合,能夠提升音樂的感染力和藝術表現力,《長相知》之中所采用的甩腔,就完美地體現了這一點。
4.注意到古詩詞音韻的特點
古詩詞本身具有較強的音韻,這樣在演唱古詩詞歌曲的時候,就需要全面把握好音韻效果。歌曲的演唱要求咬好字頭、唱好字腹、收到字尾,只有將咬字、吐字、歸韻都做到完美有力,才能夠實現字正腔圓的藝術效果,并且在實際演唱這些古詩詞歌曲的時候,還需要將字與字之間的過渡進行完美處理,使得字詞之間的轉換能夠更為和諧順暢,這樣還能夠呈現出“累累如貫珠”的表現效果[8]。其次,還需要處理好字與氣之間的關系,在演唱的過程中,咬字的力度、氣息的控制都會影響到最終的呈現效果,將字和氣之間的轉換效果控制好,將能夠提升傳情達意的效果。再者,要針對字和聲之間的關系進行良好的控制,使得歌詞中的每個字在演唱時都能夠處在統一的共鳴腔體內,形成圓潤、清晰的聲音。最后,處理好字詞和情感之間的關系,這是演唱歌曲過程中最需要重視的一點,歌曲的傳情達意是通過歌詞的,因而演唱者需要充分重視到情感的表達,將每個字詞的音都帶有充沛的感情。
結 語
古典藝術歌曲對于中國民族音樂起到了良好的引導作用,《長相知》這首古詩詞歌曲為當前的音樂文化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借鑒,豐富了音樂內涵,傳承了傳統文化。針對古詩詞歌曲的藝術處理手段進行全面細致的分析和研究,為后續開展相應的歌曲創作工作提供了積極的前提,這將為今后的藝術傳播工作發揮作用。
[參 考 文 獻]
[1]吳婷婷.昆曲唱腔在古詩詞藝術歌曲中的運用——以歌曲《長相知》為例[J].北方音樂,2017(08):90.
[2]王翹楚.淺談對中國古詩詞藝術歌曲的理解——以《長相知》為例[J].戲劇之家,2017(13):76.
[3]趙 哲.古詩詞藝術歌曲探究——以《長相知》《陽關三疊》《楓橋夜泊》為例[D].山東師范大學, 2016.
[4]李海涓.中國聲樂作品演唱中的“legato”技法應用——以古詩詞作品《長相知》的演唱為例[J].藝海,2016(11):57—58.
[5]劉 杰.論古詞新曲的演唱情感表現——以《關雎》與《長相知》為例[J].北方音樂,2016(03):141.
[6]王 楊.中國早期藝術歌曲的內涵解讀——以《送別》《教我如何不想她》為例[J].當代音樂, (07):52—53.
[7]張慶銳.感受“言”“意” 把握情感——以蘇軾《定風波》為例淺論古典詩詞的有效解讀[J].中學語文旬刊, 2012(11):72—74.
[8]王晨蘭.深邃的音樂內涵及完美的演唱形式——從對《長相知》的認識中,淺析音樂的文學特點及情感表達[J].黃河之聲, 2010(03):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