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音樂劇《巴黎圣母院》,又稱《鐘樓怪人》,改編自法國大文豪雨果的同名小說。自1998年9月16號首演以來,獲得了巨大成功,成為法語音樂劇無可爭議的代表性劇目。本文試從性別與音樂修辭的角度對此劇中的重要唱段進行分析,并在它的社會背景下延伸探討其中的人道主義思想。
[關(guān)鍵詞]音樂劇;巴黎圣母院;性別構(gòu)建;音樂修辭
[中圖分類號]J63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2233(2018)05-0070-03
《巴黎圣母院》是法國作家雨果的一部代表作,這部小說主要圍繞三男一女的情感糾葛展開描寫:一個副教主,一個衛(wèi)隊長,一個敲鐘人,三個人同時熱烈地追求一個吉卜賽女郎,而結(jié)局是以美麗善良的愛斯美拉達的不幸遭遇而告終。小說中描寫的社會背景是處于封建專制的黑暗時代,男權(quán)在當時為操控著這個社會的形象代表,而處于封建統(tǒng)治下的女性只能是受壓迫以及被操控的對象。這可以說是原著中對于性別建構(gòu)的描述。當這樣一部著作通過音樂劇形式表現(xiàn)出來時,自然就會有賦予每個角色的專屬音樂,每個角色的音樂又代表著一種符號(音樂修辭),男性的音樂可以看成是陽剛的,是整部劇中的發(fā)言主題,尤其是副教主弗羅洛的音樂形象,可以說他是導致悲慘結(jié)局的始作俑者,因得不到愛斯美拉達而不斷地壓制她,直到判處女主角以死刑;女性的音樂可以看成是陰柔的,代表著軟弱與無助。這樣,我們就可以探討題目中所涉及的問題了。我們都知道這是一出悲劇,而導致悲慘的結(jié)局的社會原因是封建專制以及宗教勢力,體現(xiàn)在人物身上則緣于劇中人物對性欲的渴望。這在音樂劇中體現(xiàn)的不僅是男人通過音樂占有女主角愛斯美拉達的欲望,同時,愛斯美拉達也有著引誘的音樂修辭,表現(xiàn)在她對菲比斯的愛。下面通過一些具體的唱段分析來解讀這部劇中性別建構(gòu)以及音樂修辭。
由于這部劇主要是圍繞三男一女的愛情糾葛展開的,因此我在分析的時候只考慮這幾個角色的重要唱段,而分析的順序是按照劇情的發(fā)展以及歌曲的先后順序進行的。
一、菲比斯、加西莫多、弗羅洛第一次見到愛斯美拉達時的音樂表達
這是衛(wèi)隊長菲比斯第一次見到愛斯美拉達時所演唱的音樂,是一首a小調(diào)的作品,從旋律中我們可以看出,主音A在這句中反復出現(xiàn)甚至是在開頭持續(xù)進行,且旋律走向平穩(wěn),沒有很大的波動。第一句連續(xù)7個主音A持續(xù)進行,是他說話吞吐的修辭體現(xiàn),這是因為他看到如此美麗的愛斯美拉達已經(jīng)勾起了他心中的欲望之火,而這7個反復的主音正是他過于激動的表達。當對愛斯美拉達注視了一會兒,他的音樂表達開始具有旋律性,并且逐漸上升,從A一直到達高音D,徹底迷上了愛斯美拉達美麗的外表,同時,心中的愛情火花開始燃燒。然而,在這段音樂以前,菲比斯還受命于副主教弗羅洛要趕走這些異教之徒。而現(xiàn)在,菲比斯已經(jīng)愛上了這位吉卜賽女郎,但他已經(jīng)有了未婚妻百合,所以此刻他處在難以抉擇的地步。
加西莫多在這部劇中是一個容貌丑陋的敲鐘人,因在“愚人慶典”的活動中,看到了有著天使般面容的愛斯美拉達,而心生愛意。加西莫多唱的這首示愛之歌是首f小調(diào)的作品,如譜例中的第一行,意思是“你愛我嗎?愛斯美拉達”,從旋律的走向中,“愛斯美拉達”所對應(yīng)的A—E—A的進行,是加西莫多表達愛意最強烈卻又最無奈的情感,從A上升到E是示愛的音樂進行,然后從E又落到A是加西莫多的嘆息,因為他知道自己丑陋的外貌是不會被愛斯美拉達所接受的。隨后,又有一個F—G的進行,同樣是“你會愛上我嗎”的意思,使得加西莫多的音樂修辭變得更加強烈,同時我們被注入渴望,也聽到了加西莫多希望聽到愛斯美拉達回應(yīng)求愛的強烈心境。可以這么說,加西莫多在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中是與“男權(quán)”這個詞無關(guān)的,他是被父母遺棄的孩子,被副主教所收養(yǎng),成為巴黎圣母院的看守人,沒有與其他男性同等的社會地位,是經(jīng)常被人嘲諷的對象。但無論對加西莫多是怎樣的描述,他都已經(jīng)愛上了眼前的這位美麗的吉卜賽女郎,從他不斷重復這樣一種旋律就可以看出。
這是副主教弗羅洛見到愛斯美拉達所演唱的歌曲,前奏一出便是八分與十六分音符快速音節(jié)式的起伏進行,代表著教會來勢洶洶的黑暗勢力。這是首#C小調(diào)的歌曲,前奏的音樂結(jié)束在了上主音D上,而后的音樂一定要接到主音上我們才會獲得滿足,果然,弗羅洛一開嗓就從主音#C上進行演唱,而演唱的旋律與前奏一樣,只不過結(jié)束在了主音上。兩邊這樣的旋律過后,我們感覺到了弗羅洛的宗教勢力,站在弗羅洛的角度,他把眼前的這位吉普賽女郎看成了女巫,是罪惡的化身,應(yīng)該被囚禁起來。他演唱的這段旋律可以看成是壓制的音樂修辭,封建專制的社會和宗教禁欲主義使得他一定要這么做。但隨著劇情的進展,他的宗教思想動搖了,對愛斯美拉達產(chǎn)生了愛意。
二、愛斯美拉達對菲比斯的愛意表達
這是愛斯美拉達被衛(wèi)隊長解救之后所演唱的歌曲,表達了她對菲比斯的愛意之情。開始是C大調(diào),平緩的節(jié)奏以及優(yōu)美的旋律都讓我們感覺到了她已經(jīng)愛上了菲比斯,并且第一次的抒發(fā)落在了屬音G上(第三行第一個音符),不僅我們的聽覺沒有獲得滿足感,她自己的欲望也沒有完全的抒發(fā)出來。所以,愛斯美拉達又進行上六度的變化模進抒發(fā),調(diào)也轉(zhuǎn)入了g小調(diào),使感情的表達更加細膩與飽滿。此刻,愛斯美拉達愛上了菲比斯。
三、弗羅洛對愛斯美拉達的渴求表達
從唱段中我們可以看出,弗羅洛的演唱較之前宗教勢力快速進行的音樂形象變得舒展開來,不再是具有黑暗的壓制力量。從上面節(jié)選的4個樂句來看,每一個樂句的結(jié)束音都是后一個樂句的開頭音,體現(xiàn)出他層層遞進的情感表達,且先上后下以及起伏進行的旋律走向體現(xiàn)著他在內(nèi)心里與自己所信仰侍奉的宗教展開斗爭,心中明明已經(jīng)愛上了愛斯美拉達,卻又因為宗教的束縛而心有余悸。就像歌詞中說的“她是致命的誘惑,渴求她是否就已犯罪”。 但此時,他已經(jīng)被愛斯美拉達的美麗容貌所吸引,不顧宗教的禁忌愛上了他。
四、菲比斯與愛斯美拉達的欲望表露
這是菲比斯與愛斯美拉達約好在“愛之谷”酒店見面時所唱的歌,這時菲比斯已經(jīng)背著他的未婚妻來這里和愛斯美拉達約會。譜例的前兩行是菲比斯的音樂表達,是一首bE大調(diào)的作品,開頭的三連音加二分音符的節(jié)奏型,且是持續(xù)的主音進行,這和菲比斯第一次見到愛斯美拉達所表現(xiàn)的音樂修辭類似,都是主音的持續(xù)進行,所不同的是調(diào)的變化,而在菲比斯的內(nèi)心則是欲望更深的表達。在接下去的音樂進行中,主音bE級進上升G接著一個下六度大跳到達bB,停在了屬音的位置上,而在下一行通過主音的不斷持續(xù)進行的結(jié)束音又落在屬音位置上,這在音樂理論中要解決到主音上才算完滿,而我們在這里聽到的是菲比斯渴望擁有愛斯美拉達的心情,而且渴望持續(xù)著,把我們帶入他的旋律當中,讓我們感覺下個畫面可能就是性欲得逞的顯現(xiàn)了。不難發(fā)現(xiàn),愛斯美拉達的回應(yīng)確實是一種引誘的音樂修辭(譜例第三行),調(diào)式轉(zhuǎn)向了bE大調(diào)的屬方向bB大調(diào),且旋律走向完全相同,結(jié)束音同樣也落在了屬音F上,且又重復了一遍。這時,愛斯美拉達的音樂表達已經(jīng)很明了了,就是要與菲比斯的音樂相碰撞并且擦出火花。而就在兩個人將要發(fā)生關(guān)系的時候,神秘的黑衣人刺傷菲比斯,并嫁禍給了愛斯美拉達。而這個神秘男子就是副主教弗羅洛,他因愛上愛斯美拉達卻又得不到她所以選擇了這樣一種方式報復愛斯美拉達。
五、弗羅洛對愛斯美拉達的行刑報復
這是第二幕快要結(jié)束時的歌曲,愛斯美拉達因為拒絕了弗羅洛的愛情要求,而被弗羅洛處以絞刑。譜例中第一行加西莫多的旋律是一個先上后下的進行,他在用祈求的音調(diào)在替愛斯美拉達求情,而弗羅洛根本不管他的說辭,用了一個級進上行的旋律來表達他心中因為被愛斯美拉達拒絕而產(chǎn)生的不滿情緒,隨后加西莫多順著弗羅洛的音調(diào)繼續(xù)求情,并且旋律位置走到了高音C,然而又被弗羅洛更高的旋律(到達了高音G)壓制,有一種勢必要將愛斯美拉達處死的決心。接著,又唱出了兩個從低音G不斷向上進行的音調(diào),以此讓他心中的不滿與憤怒徹底地抒發(fā)出來。從譜例中的變化音也可看出,弗羅洛的內(nèi)心是有多么不平靜。最后,他一聲令下,愛斯美拉達被處死了。
結(jié) 語
這樣一部著作用音樂劇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賦予了每個角色獨特的音樂形象,而通過音樂表達延伸到封建社會與宗教勢力的背景下,體現(xiàn)的是他們不同的身份地位,以及對于女性主義的壓制。在此劇中,加西莫多雖然是個男性,但他的地位是低下的,也只有他對于愛斯美拉達的愛是從一而終的,當愛斯美拉達死后,他唱出了絕望的告白,且最后以死殉情,倒在了愛斯美拉達的身邊。而處在上層階級的菲比斯與弗洛雖然都喜歡過愛斯美拉達,但他們是受欲望的支配,最后卻因為沒能得到美麗善良的愛斯美拉達而將她推向了死亡的深淵。該劇通過美與丑的對比效果深刻表達出了原著中對教會和封建制度的揭露和鞭撻、對教會人士邪惡行徑和貴族卑劣的精神道德的抨擊,以及對人道主義仁愛精神的頌揚。
[參 考 文 獻]
[1]蘇珊·麥克拉蕊著.陰性終止:音樂學的女性主義批判[M].張馨濤譯.臺北:商周出版社,2003.
[2]吳 璇.淺析《巴黎圣母院》中愛斯美拉達的人物形象塑造[J].美與時代,2013(08).
[3]楊 潔.《巴黎圣母院》的女性主義解讀[J].文學界,2012(01).
[4]費元洪.與眾不同的音樂劇——解讀《巴黎圣母院》[J].音樂愛好者,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