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將對奧爾夫教學和美育的基本概念進行簡要的闡述,并對奧爾夫教學在美育中的積極作用進行深入的分析,以此為我國研究奧爾夫教學與美育提供更多參考依據,為當前我國藝術教育的研究提供新的方向。
[關鍵詞]奧爾夫教學;美育;作用
[中圖分類號]J6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2233(2018)05-0131-02
我國教育的不斷深化讓人們越來越重視學生的美育,通過美育,讓學生認識到美、愛好美,并具備創造美的能力,從而樹立起正確的審美觀念和價值觀念。同時,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的生活日益豐富,對藝術的需求也不斷增多,且藝術也在不同的角度影響著人們的創造思維。正是由于藝術具備的這種特性,其逐漸成為人類文明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并在歷史的變遷中發揮出重要的作用。事實上,藝術作為教育中一門特殊的學科,其是復雜的,要求藝術創造者在情感與技藝上達到高度的協同。如果說,在藝術教育當中只注重制作技法的教學,卻忽略了美育,那么這種藝術教育是殘缺的。因此,在新時代下,教師在向學生教授藝術知識時,不僅需要傳遞藝術技能與方法,更需要向學生開展美育教學活動,不斷強調學生審美情趣的培養,還需要不斷提升學生的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習精神、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和實踐創新等六大要素。只有進行這樣的美育教學活動,學生才會具有發現、感知、欣賞美的意識和能力,以此創造出高水平的藝術作品,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
一、基本概念
(一)奧爾夫教學
奧爾夫教學主要指的是德國音樂家卡爾·奧爾夫創造的一種教學體系,其獨立于其他音樂教育體系,賦予了音樂教育新的觀念與方法。隨著奧爾夫教學法的不斷普及,對全球各地區的音樂教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不少音樂教學家在奧爾夫教學法的影響下創立了更多的教學模式,也得到了更多的啟示。從音樂的角度來分析,音樂的本質與本源即使“訴諸感性,回歸人本”,這也是奧爾夫教學法一直所倡導的。由此可以看出,要想充分利用奧爾夫教學法,就不能僅僅局限于音樂知識的傳授和技藝的培訓,而應該重視對學生審美情趣的培養,不斷激發學生發現美、感受美的意識。
(2)美育
美育,簡單來說就是學生認識美、愛好美以及創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也被人們稱之為美感教育/審美教育。隨著我國全面教育的不斷深入,美育的作用越來越明顯,人們也愈加重視起美育。通過美育,可以有效發展學生的道德情操、豐富學生的藝術知識,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基于我國新課改的要求,美育的基本任務應該包括三個方面:一、積極培養學生感受美的能力,不僅是學生感受自然的美,還應該積極培養學生欣賞社會美、創造藝術美的能力;二、積極培養正確理解和善于發現藝術美的技能,促使學生能夠愛好藝術、愛好美;三、積極培養學生創造美、創造藝術的能力,引導學生遵紀守法、恪守美的法則。
二、奧爾夫教學在美育當中的積極作用
第一,奧爾夫教學給美育教學帶來了新的方向。在我國傳統的教學模式當中,一味地貫徹“教”的理念,大多采取重復練習和灌輸式的教學方式。比如說,在進行聲樂教學時,通常教師都是以教材中的曲目作為學生學習和練習的對象,先向學生講授曲目中包含的藝術知識、審美理念,然后再督查學生通過反復的練習來掌握彈奏技巧。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我國藝術教育也有了明顯的轉變,不少教師開始重視起美育,注重對學生審美理念和創造美技能的培養。但是,受傳統教學方式的影響,不少音樂教師仍趨向于模仿——模仿現成的音樂作品,促使學生的音樂創造中容易受到固有作品和思維的影響,無法創造出新穎的作品。而從教師方面來分析,為了追求更完美的“復制”,要求學生必須進行嚴苛的練習,在循環反復的高壓練習當中,學生會感受到很大的學習壓力,對音樂教學也容易產生抵抗情緒。同時,由于美育與其他教育存在先天素質上的客觀差異,很多學生的綜合素質與教學的要求存在一定的距離,促使教師與學生在美育中存在畏難情緒,自然就“敬而遠之”。而奧爾夫教學法的出現,則可以有效緩解這種現象,奧爾夫的教學理念與教育體系能讓美育的順利開展受到諸多啟發,為美育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了新的方向。通過在美育當中融入奧爾夫教學法,能讓基于學生的興趣愛好、生活經驗出發,以學生的學習想法為向導,通過啟發式、互動式的教學方式來激發學生創造美的潛能。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美育與常規的文化教育存在一定的差異,也不屬于精英教育模式,人人都可以接受,屬于一種全面教育。因此,教師在進行美育時,應該將舞蹈、戲劇、文學和圖畫等各種元素融合在一起,且以聽、說、唱、跳的方式表達出來,從而讓人們在愉快的環境中獲得美、學習美,并創造美。
第二,奧爾夫教學法能充分激發人們追求美的欲望,符合美育的教學理念。在歌唱、舞蹈等活動當中,人們會自然而然的流露出對美的追求與欣賞欲望。可見,這是人類固有的本能。因此,在進行美育教育中,首先就必須要不斷地啟發和提升人類發現和接受這種本能的能力。然而,在我國傳統的音樂教育當中, 一直都是將學習唱歌技巧以及相關的音樂知識作為美育的主要目的,更多地則放在了“如何學好”這方面,長此以往,不少學生甚至淪為了“學習的機器”。事實上,學習藝術是一件美的事情,在學習音樂作品和舞蹈動作時并沒有多大的困難。這主要是因為,歌唱、演奏、舞蹈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本能,也是人類的天性。在對這些進行學習時,教師應該鼓勵學生釋放天性,不用擔心挨訓,也不怕有負擔,應在該過程中獲得滿足。在這種輕松愉悅的教學環境下,學生的美育得以有效進行,學生即興發揮的能力及創造力也會有顯著的提升。正是由于奧爾夫教學法這種追求本性的理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以一直處于最佳的學習狀態,學習效果自然更佳。在此過程中,為了保證學生的審美理念一直處于正確的方向上,能夠始終保持熱情,教師應該對學生的美育活動進行積極的引導,促使學生能夠始終保持愉悅的身心,在輕松的環境下學習藝術,這也是奧爾夫教學法的重要特點之一。
第三,融入奧爾夫教學法可以有效讓學生動起來,滿足美育“綜合式”“即興式”的教學要求。在奧爾夫教學法中,明確指出“學生應在教學活動中動起來,應從全身心去感受和表現美”。同時,奧爾夫還發明了一套“元素性”的樂器,讓音樂基礎不強的非專業人員也能掌握這些打擊樂器,也能體會到藝術的魅力。另外,奧爾夫還基于人體各部位創造出一套音樂學習方法和演奏體系。隨著這種“人體樂器”的不斷發展,許多學生都在音樂及舞蹈課堂上體驗過,并在美育課堂中努力動起來,大大活躍了課堂氛圍,學生也在教師的引導下不知不覺地接受了音高、節奏、聽辨、舞蹈等音樂訓練,慢慢提高了學生的音樂文化水平和專業素養,實現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第四,符合人類認識事物的規律,有助于美育活動的順利開展。奧爾夫教學法一再強調訴諸感性,這也是奧爾夫教學法提出的基礎。正是由于人們的認識是從感性逐漸上升到理性認識的,促使美育在符合人們認識規律的基礎下順利開展。因此,在奧爾夫教材當中,極少會出現音樂術語,都是讓學生在大量的感性認識上來理解音樂概念。同時,通過游戲活動來開展美育學習活動,以此緩解學生個體之間存在的素質先天差異,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從美育活動中學習到關于美的知識,都能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下體會到音樂的美妙,從而接受更多的藝術知識,樹立起更高水平的審美理念。
第五,有利于美育教育深層概念的領悟。雖然在奧爾夫教學體系中并沒有明確指出與深層教育有關的概念。而是比較重視人類與音樂之間的聯系,注重人在音樂活動中的體驗、感受。這種體驗與感受的存續并不是學生依靠學生外在知識的灌輸和技術訓練所獲得的,而是需要學生的親身參與來獲得的。只有參與到美育活動當中去,學生才能自然的活動審美技能,才能自發的形成正確的審美理念。通過在美育中融入奧爾夫教學法,能為學生創造一個輕松愉悅的學習環境,能讓給學生在毫無壓力的狀態下學習音樂知識。在這種狀態下,奧爾夫教學法不僅可以激起學生主動參與美育活動的興趣和即興創造的熱情,還能激起學生對藝術、對美的追求與向往。由此可見,奧爾夫教學法在美育的深層教育概念的領悟方面也具有非常大的積極作用。
第六,奧爾夫教學可以適用任何美學風格,適用任何類型的美育教學活動。奧爾夫作為一種教學方法,其本質上是一種思想和原則,其有利于研究人員了解美育的本質,也有利于藝術從業者正確認識到美育的根本目的。通過將奧爾夫教學理念、方法融入到美育的各個環節當中去,開展不同風格、不同類型的美育活動,才能讓學生接觸到更多美的東西,才能讓學生認識到更為全面的美、懂得更多美。事實上,美育作為一種培養人心中形象化的情感教育,其會基于時代特點、階級觀念來形成特定的理念,然后以形象作為美育手段、以情感為作為美育核心,進而實現美育活動的順利開展。需要指出的是,美育的強度與民族的興衰、文化的傳承具有非常緊密的關系,也關系著人類社會的生存質量。因此,加強美育研究,在美育中融入奧爾夫教學法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提高美育的教學質量,才能不斷提升學生的美感、樹立起美的情操,具備較強的審美能力。
結 論
綜上可知,奧爾夫教學法在藝術教育中具有非常積極的作用,在美育當中也同樣如此。隨著我國對美育的不斷重視,為了能完成美育的基本任務,教師應充分了解奧爾夫教學在美育中的積極作用,且加強對奧爾夫教學的研究力度。然后,將奧爾夫教學法運用到教學實踐當中去,引導學生能夠在自然、輕松的環境當中欣賞美,積累起豐富的審美體驗,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 考 文 獻]
[1]吳明靜. 變動不居 與時偕行——奧爾夫音樂教育專家談奧爾夫教學法在中國的本土化實踐[J]. 中國音樂教育,2016(12):4—10.
[2]黃海強. 淺談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應用[J]. 廣西教育,2010(18):118—119.
[3]林 斐. 啟發聯想在奧爾夫音樂課堂中的運用研究[D].星海音樂學院,2014.
[4]杜 衛. 美育三義[J]. 文藝研究,2016(1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