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對隴東南民歌、說唱音樂、民間器樂、民間歌舞、戲曲資源和演出硬件設施、人文建設等方面進行了分類調查和統計,對隴東南民間音樂資源優、劣態勢,發展環境進行了分析。結果表明,可以有效開發隴東南民間音樂資源,結合旅游業發展隴東南民間音樂旅游演藝文化產業。
[關鍵詞]民間音樂資源;調查;分析;隴東南
[中圖分類號]J6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2233(2018)05-0049-02
對民間音樂資源的科學分類是認識評價、開發利用民間音樂資源的客觀需要,是一項很細致、科學性極強的工作。要研究隴東南民間音樂旅游演藝文化產業民間音樂資源的現狀,就要對該地區的民間音樂資源進行分類,以便進行調查統計。本文調查所涉及范圍指的是隴東和隴南地區之間的天水、隴南兩市的主要區域。
一、隴東南民間音樂資源調查
為了使該地區的民間音樂資源分類具有科學性、實用性,本文按民歌、說唱音樂、民間器樂、民間歌舞、戲曲五部分對隴東南民間音樂進行了分類統計:
(一)民歌
隴東南民歌共10類:1.勞動號子(民歌演唱,代表:李子園“鬧子”,天水市娘娘壩鎮李子園、上店、石罐、花園、河口等村落[1];兩當號子,嘉陵江以南深山林區的站兒巷、云屏、泰山、廣金等鄉鎮);2.天水酒歌(表演唱,天水市秦州區、張家川、清水);3.甘谷小曲(表演唱,天水市甘谷區域);4.隴中花兒(表演唱,天水市甘谷、清水、武山、秦安)[2];5.張家川花兒(表演唱,天水市張家川區域);6.隴南鑼鼓草(清唱,隴南大部分縣市);7.康縣木籠歌(清唱,康縣迷壩鄉、平洛河、望子關、大堡河、云臺河、成縣鐔家河、小川、毛壩,以及武都區的甘泉、漢王、安化、兩水等地);8.康南毛山歌(有打擊樂伴奏的民歌演唱,隴南市康縣的陽壩鎮、兩河鎮、白楊鄉、銅錢鄉、三河鄉等地);9.社火小調(集歌、樂、舞于一體表演唱,代表:轉娘家,天水市甘谷縣西關、南關一帶;河池小曲,隴南市徽縣、成縣、兩當);10.山歌(獨唱、對唱、合唱,天水市城鄉,隴南西和、禮縣)。
(二)說唱音樂
隴東南說唱音樂共5類:1.秦安小曲(曲牌類彈唱,天水市秦安縣);2.甘谷道情(說唱,天水市甘谷縣);3.春官歌(說唱,天水市城鄉、隴南禮縣、西和縣);4.佛教音樂(有伴奏樂器的唱經,天水市城鄉各寺院);5.道教音樂(有伴奏樂器的唱經,天水市城鄉各道觀)。
(三)民間器樂
隴東南民間器樂共4類:1.道教吹奏音樂(曲牌吹奏,天水市城鄉);2.嗩吶(鼓吹樂,代表:秦州嗩吶,秦州區汪川鎮、平南鎮等;豆坪嗩吶,康縣豆坪鄉等);3.隴東南鑼鼓(鑼鼓樂,隴東南各城鄉);4.回族口弦(吹奏樂器,天水市張家川縣)[3]。
(四)民間歌舞
隴東南民間歌舞共7類:1.黑社火(民間歌舞,隴東南城鄉);2.蠟花舞(女子群舞,天水市秦安縣郭嘉、吊灣鄉一帶);3.夾板舞(廟會群體舞蹈,天水市秦城區);4.秦州鞭桿舞(民樂伴奏的民間舞蹈,天水市秦嶺鄉斜坡村一帶);5.旋鼓舞(男性群體舞蹈,天水市灘歌、龍泉鄉一帶);6.戲鰲(面具舞、獅子舞相結合,天水市秦安縣鄭川鄉、興國鎮一帶);7.宕昌羌儺舞(藏族男性舞蹈,隴南宕昌一帶);8.十二相舞(白馬藏族舞,隴南文縣)。
(五)戲曲
隴東南戲曲共7類:1.秦州小曲(民間歌舞HYPERLINK\"https://baike.baidu.com/item/%E6%AD%8C%E8%88%9E/1476449\"\t\"_blank\"、說唱HYPERLINK\"https://baike.baidu.com/item/%E8%AF%B4%E5%94%B1/628409\"\t\"_blank\"和滑稽戲HYPERLINK\"https://baike.baidu.com/item/%E6%BB%91%E7%A8%BD%E6%88%8F\"\t\"_blank\"相結合,天水秦州區域);2.西秦腔(曲牌體戲曲劇種, 天水市城鄉,隴南部分城鄉);3.三倉燈戲(表演唱,隴南市武都區南部的三倉鄉);4.武都高山戲(曲牌體戲曲劇種,武都區的魚龍、隆興、金廠、龍壩、漢王、馬街、安化、佛崖、甘泉、角弓、城關等鄉鎮);5.木偶戲(由秦腔伴唱的傀儡戲,天水市麥積區街子一帶,甘谷縣等);6.玉壘花燈戲(秧歌劇演變來的戲曲劇種,隴南市文縣玉壘鄉);7.皮影戲(借燈顯影,配秦腔聲演故事,代表:武山皮影戲,天水市武山縣;隴南影子腔,隴南市西和、禮縣)。
二、硬件設施和人文建設調查
(一)鄉村舞臺
隴東南鄉村舞臺共2384個,其中天水市鄉村舞臺1784個,隴南市鄉村舞臺600多個。隴東南縣區舞臺共14個,其中,天水市縣區舞臺8個(分別是秦州大劇院、甘谷大劇院、武山大劇院、軒轅大劇院、秦安大禮堂、麥積大禮堂、張家川民族藝術劇院和在建的天水大劇院);隴南市縣區舞臺6個[西和劇院、宕昌縣劇院、康縣劇院(2個)、禮縣劇院、文縣劇院、在建徽縣大劇院、在建成州大劇院]。
(二)人文建設
隴東南文化社團1269個,天水市文藝表演團體96個,有優秀民間音樂舞臺劇、影視劇《麥積圣歌》《大秦文公》《軒轅大帝》《一畫開天》《關山月》《山里紅》《伏羲頌》《鄧寶珊將軍》《隴上鐵漢》《秦州小曲》《大秦文公》《官鵝情歌》《踩臺》《開門簾》《大身子舞》《西狹頌》《橄欖情緣》《池哥晝》《山村別》《醉虎》等多部作品。
三、隴東南民間音樂資源分析
(一)優勢分析
隴東南民間音樂旅游演藝文化產業民間音樂資源涵蓋了中國傳統民間音樂中民歌、說唱音樂、民間器樂、民間歌舞、戲曲五大板塊,種類齊全、數量繁雜(不同種類的民間音樂數量有33個之多),表演形式多樣,風格迥異。其中,民歌居多,有10個,占總量的30%。以聲樂表演為主的民間音樂類別居多,有28個,占84.8%,觀賞性和可視性極高。隴東南民間音樂演藝舞臺和人文社團數量眾多,說明隴東南民間音樂硬件設施和人文建設方面較完善。
(二)劣勢分析
1.民間音樂資源開發的取向失誤,主次不分
隴東南雖然蘊含著豐富的民間音樂資源,政府和社會同時也對這些資源給予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和利用,但隴東南民間音樂的存在仍面臨著一個游勇散兵、各自為陣的局面,民間音樂資源五大板塊都沒有形成對游客的絕對吸引力,缺乏主體民間音樂資源的帶動,繼而導致隴東南民間音樂特色不明顯、全國影響力薄弱等問題。
2.民間音樂資源知名度較低
盡管隴東南有完整的民間音樂體系,可與全國知名少數民族音樂、民間音樂比起來,缺乏特色,知之者甚少。如張家川花兒與臨夏的洮泯花兒比起來,天水的西秦腔與陜西秦腔比起來,名聲就小得多。因此采取必要的措施手段,以提升隴東南民間音樂資源的知名度,使隴東南民間音樂資源“走出去”,突破地域限制,是保護、傳承和利用隴東南民間音樂旅游演藝文化產業民間音樂資源的不二選擇。
(三)發展環境分析
1.政策利好
2006年以來,隴東南地區各級縣委、縣政府非常重視當地民間音樂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發展。根據國家和省上的有關要求,認真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工作方針,按照“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統籌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做了一系列隴東南民間音樂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
2.互聯網飛速發展
隨著現代科技發展,互聯網技術日新月異。互聯網具有打破時間和空間限制的優點,既可以為隴東南民間音樂資源文化建設與品牌宣傳提供廣闊的平臺,方便游客了解目的地的民間音樂資源信息,也為隴東南民間音樂旅游演藝產業發展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有利于隴東南民間音樂資源的推廣和民間音樂旅游演藝市場的開拓。
3.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規劃的實施
2018年1月,《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規劃》獲國務院批復。作為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區域之一的天水、平涼等地,發展旅游演藝業是其重點發展的特色產業,具有隴東南民間音樂內涵的旅游演藝創意業必將標志為這一城市群發展的特色文化產業。因此,在實施《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規劃》背景之下,發展隴東南民間音樂旅游演藝業,將會給隴東南民間音樂資源帶來極大的發展、利用空間及客源、資本來源,為隴東南民間音樂旅游演藝文化產業民間音樂資源有序傳承和開發提供良好的發展機遇。
4.保護、開發理念不斷完善,法制不斷健全
保護好民間音樂資源環境,讓人與自然生態環境和諧共處,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已日漸成為人們的共識。通過對民間音樂資源環境的保護,可以在最大限度上確保民間音樂資源環境免遭破壞,同時逐漸健全的法制,對人們行為的監督作用增強,加重了人們行為對民間音樂資源的外部影響,隴東南民間音樂資源可以置身于良好的法制環境中利用、開發[4]。
小 結
通過對隴東南民間音樂資源數量結構的調查與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結論:一是隴東南民間音樂資源的多樣化程度較高,即該地區民間音樂資源豐富且穩定性較高,如農村舞臺數量眾多,文藝團體欣欣向榮,民間音樂演出頻繁等,隴東南各級政府可以考慮在旅游演藝產業中傳承民間音樂資源,發展隴東南民間音樂旅游演藝文化產業;二是隴東南民間音樂資源集中化程度較高,有一定程度的規模優勢,外部環境成熟,可以結合旅游業對民間音樂旅游演藝產業進行開發。
[參 考 文 獻]
[1]武建成,王 耀.秦州春秋[M].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12:311.
[2]天水市文化局.天水民歌集成[M].天水:天水市文化局,1987:3.
[3]張鵬慈,鄒 軒.中國民族民間器樂曲集成 甘肅﹒天水卷[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5:4.
[4]毛學艷,王 瑛.關中—天水經濟區背景下天水旅游業發展的SWOT分析[J].天水行政學院學報,2010:6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