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小學音樂課堂逐漸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音樂作為我國優秀傳統文化非物質遺產,對學生的成長發育具有重要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將傳統音樂與小學音樂課堂進行有機結合,發散學生的思維模式,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促進其全面發展。因此,本文針對傳統音樂引進小學音樂課堂的意義和存在問題進行分析,提出創新教育策略。
[關鍵詞]傳統音樂;小學音樂課堂;創新教育;教學效率
[中圖分類號]G61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2233(2018)05-0043-02
由于我國不同地區的地理環境、生活習慣、語言交往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異,不同地區產生具有不同特色的傳統音樂。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人們受到多媒體應用領域影響,生活習慣和審美標準都發生了很大區別,許多優秀的傳統文化開始逐漸被人們忽略,導致我國許多優秀傳統文化非物質遺產瀕臨滅絕。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意識到傳統音樂的重要性,將傳統音樂與音樂教學內容進行有機融合,拓展學生的知識層面,滿足新課程教育體制改革提出的新要求,盡最大的努力保護我國優秀文化非物質遺產的傳承和發揚。
一、傳統音樂引入小學音樂課堂的意義
(一)擴大傳統音樂的傳承市場
不同地區的傳統音樂各有特色,大部分地區的傳統音樂藝術是在耕種時產生的,由于現代化社會娛樂方式的增多,許多傳統音樂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多方面審美需求。各個地區由于不同的地理環境和生活習慣等因素,為特色傳統音樂的形成提供有利條件。例如,維吾爾族的“木卡姆”,哈薩克族的是“阿肯彈唱”,藏族的“囊瑪”,侗族的是“侗族大歌”,蒙古族的是“長調”和“短調”,等等,不同的少數民族都具有自己地區的傳統音樂種類。因此,加強對傳統音樂的保護工作已經勢在必行。不僅要發揮出傳統音樂文化的價值,還要積極將其發揚傳播。其中,將其與小學音樂課堂進行有機結合,可以讓學生深刻意識到傳統音樂的重要性,激發學生的音樂潛能,擴大傳統音樂的傳承市場。
(二)滿足新課改提出的新要求
在新課程教育體制改革背景下,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理念是完善評價體系,保證音樂學科的綜合性,通過向學生講解不同地區傳統音樂的特性,掌握傳統音樂形式多樣化,以學生的興趣愛好為教學基礎,提升學生的審美標準為教學目的,傳承發揚我國優秀傳統音樂文化。目前來看,有些傳統音樂在我國具有很高知名度,有些傳統音樂卻依然在該地區的小范圍內傳播。但是不管是那種傳統音樂,其內容和形式可以真實、準確反映出當地的風土人情。比如,大部分豫劇都在使用方言演唱,《朝陽溝》的一句唱“你籃筆點來我紅筆圈”,其中“筆”字不唱“bi”而唱成“bei”,“紅筆圈”三個字的唱腔和河南話“紅筆圈”很相似。雖然現在已經開始普及普通話,但是受家庭環境影響,許多學生的方言基礎依然扎實,為傳統音樂的有效融合打下堅實基礎。將傳統音樂引進小學音樂課堂,不僅滿足了新課改提出的新要求,還可以發揮出傳統音樂的自身優勢。
二、傳統音樂引入小學音樂課堂存在的問題
(一)小學音樂課時較少
小學音樂是實踐性很強的一門學科,小學音樂課本教材是經過相關教育部門審核、批準的,具有一定權威性,內容知識結構科學合理,可以從不同的方面綜合提升學生的全面素養。小學音樂課本教材存在許多實踐部分,但是大部分學校和教師還不能明確認識到音樂課程的重要性,導致每周的課時較少,大部分優秀的教材知識不能充分進行講解,還有許多主科教師由于追趕教學進度而占用音樂課,導致教師可以講解相關知識的課堂十分有限,其創新教育受到一定影響。同時,導致學生的綜合素質較低,不能成為優秀傳統音樂文化的傳承者。
(二)創新教育與教學理念產生矛盾沖突
大部分音樂教師還不能打破傳統教育理念的束縛,無法將自身教學模式與現代化教學理念進行完美融合,導致創新教育與教學理念產生矛盾沖突。我國音樂創新教育理念主要以音樂審美為核心,重視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大部分教師已經對創新教育有了一定認識,但是實踐起來還存在許多問題。
(三)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不穩定
由于小學階段學生的年齡較小,認知水平有限,對外界新鮮事物存在強烈好奇心,學生的興趣愛好十分不穩定。許多學生由于受到主課學習壓力影響,對音樂知識十分不重視。同時,還有許多學生無故不參加音樂教學活動,導致許多學生逐漸失去對音樂的興趣,養成許多不良習慣。比如:不了解唱歌技巧,唱歌缺乏自信,不能將自己感情與歌曲融合在一起,等等。
三、傳統音樂引入小學音樂課堂的策略
(一)積極為學生創設教學情境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情況,積極為其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營造良好教學氛圍,提高學生對傳統音樂的認識,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在音樂課堂上,教師可以改變學生的座位順序,由傳統條形排列變為圓形排列,教師由講臺位置變為活動的參與者,不僅拉近了與學生之間的關系距離,也可以通過不同形式進行交流,營造良好教學氛圍,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和效果。
(二)將傳統音樂與生活實際結合
傳統音樂引進小學音樂課堂的創新教育具有很大意義,每首傳統音樂的背景都是一個故事,大部分故事都來源于我們的生活,是我國優秀傳統藝術文化的一部分。將每首傳統音樂故事與生活進行銜接,不僅可以使學生對傳統歌曲的認識更加深刻,還可以激發學生對傳統音樂的興趣。因此,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將傳統音樂與生活實際進行有機結合,積極組織學生進行比賽,在相關校慶演出等活動中加入傳統音樂表演項目,擴大傳統音樂的影響力,帶動學生的學習熱情,營造良好教學氛圍。
(三)提升完善教師的專業素養
目前來看,我國小學階段主要將數學、語文、英語三個學科視為主要教學內容,而忽視音樂知識的重要性,大部分學校缺少專業的音樂教師,所以導致教學效率十分不理想。同時,還有許多音樂教師都是在國外西方的音樂學校畢業,對國內傳統音樂文化知識了解十分不全面,為教育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帶來一定困難。因此,學校要加強對音樂教師隊伍力量的提升,積極在社會上發掘傳統音樂領域的專業人才,統一進行考核培訓。另外,學校可以積極組織教師參與傳統音樂知識的相關講座,幫助教師不斷提升完善自身專業素養,從而提升傳統音樂引進小學音樂課堂的創新教育效率。
(四)對流傳的民間音樂文化進行整理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結合課本知識內容,積極發掘不同方面的音樂素材,為創新教育工作的開展奠定良好基礎。由于大部分傳統音樂都是通過民間流傳的方式被人們熟知,相關理論文字資料十分有限,為教師創新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帶來了一定難度。因此,學校相關工作人員要積極與當地文化部門進行溝通交流,對相關傳統音樂文化知識進行整理分類,制作適合當地學生閱讀學習的教學素材,為創新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真實可靠的理論依據。與此同時,教師要對自身教育理念進行創新改進,積極與不同工作部門進行合作交流,實現傳統音樂引入小學音樂課堂的創新教育根本價值。
(五)邀請民間樂隊到校演出
由于不同地區都存在著大量的民間樂隊,其演奏的傳統音樂文化比較正宗。學校可以積極發掘社會上的民間樂隊,邀請他們來到學校為學生進行演出,使更多的學生認識到我國傳統音樂文化的價值。一般來說,大部分老一輩的藝術家對地方傳統優秀音樂文化比較關注、喜愛,比如樂隊有二胡、嗩吶、大號、小號、鑼鼓、簫、板胡、道琴等組成,一個樂隊成員會兩種樂器或兩種以上的樂器也很正常,有些音樂技能全屬童子功從8歲開始學習笛子、二胡司空見慣,可以流利背唱出許多民間傳統音樂歌曲,看得懂琴譜,會自己創作等許多音樂資源。通過將其邀請于課堂中,為學生講解傳統音樂文化的發展歷程和當下現狀,帶動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究的學習意識。同時,學校可以邀請民間音樂家來到學校進行專業指導,使學生對傳統藝術文化具有更深層的理解認識,發掘學生的音樂天賦,為傳統音樂領域的進步發展培養高素質的專業人才。另外,學校和教師可以積極鼓勵學生建立學校民間樂隊,充分利用課余時間和寒暑假期,參加禮儀活動,對其影像資料進行保存,端正學生對傳統音樂知識的學習態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創新教育的優勢。
結 語
總而言之,傳統音樂引入小學音樂課堂的創新教育對學生的成長發育具有重要意義。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還存在許多問題,教師要根據社會發展趨勢對自身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模式進行創新改進,使學生明確認識到傳統音樂文化的重要性,積極為學生創設教學情境,將傳統音樂與生活實際結合,提升完善教師的專業素養,對流傳的民間音樂文化進行整理,邀請民間樂隊到校演出。將傳統音樂與創新教育內容進行有機結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掘學生的音樂天賦,培養其綜合素質,滿足社會發展對人才的多方面需求。
[參 考 文 獻]
[1]張 靜. 小學音樂教育呼喚傳承與創新——如何將民族傳統文化引進小學音樂教學[J]. 小學時代:教育研究, 2013(21):17.
[2]韓 偉. 生本教育在小學音樂中的創新運用——記石家莊外國語小學音樂課堂模式創新成果[J]. 藝術科技, 2013(01):177.
[3]念雪凈. 用音樂創造力點燃課堂教學的生命之火——淺談農村小學音樂課堂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J]. 教育科學:00231.
[4]洪 晨. 淺析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方法的創新——“律動”的有機融入[J]. 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 2013(03):294—295.
[5]劉 晶. 以美育人,構建和諧高效音樂課堂——淺談課改下的中小學音樂課堂教學[J]. 讀與寫:上、下旬, 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