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是以文化的興盛為基礎的。黨的十九大也指出了文化自信對于民族繁榮興盛的重要作用,文化強則民族強。因此,新時期的中國文化產業發展已成為重要的焦點,各種文化藝術形式都在這樣的背景下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舞蹈作為文化產業中的一個類別,在新時期、新背景、新的市場環境中,同其他傳統藝術一樣,需要新的發展途徑的創新。本文試圖通過對我國舞蹈產業化發展現狀和條件的研究,探索舞蹈產業化發展與創新的途徑和方式。
[關鍵詞]藝術;舞蹈;市場經濟
[中圖分類號]J70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2233(2018)02-0112-03
在我國舞蹈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無論在哪個時期,都有數量非常多的從業者和愛好者,因此舞蹈可以看作是我國文藝發展中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新時期,我國的經濟水平進步了很多,群眾的物質生活也有了很大改善,人們開始努力追求各類高品質生活,舞蹈欣賞和參與正好可以滿足這個要求,因此舞蹈業的快速發展必然會在未來出現。產業化是新時期所有行業發展的必經之路,所以舞蹈產業化發展的實際情況如何,有何問題和制約,如何去創新就成了相關從業者必須要努力解決的問題。筆者試圖對此展開研究分析,探索問題的解決之道,為我國舞蹈產業的發展和進步盡一點微薄之力。
一、整體趨勢分析
結合世界的發展和我國的實際情況來看,文化產業化發展已經成為新任務目標,對于很多業務的發展而言,以作為戰略目標出現,由此可以看出其重要性。我國正處于關鍵轉型時期[1],很多的行業都需要做出調整,這是非常好的機遇,也會遇到很大的制約和挑戰。因此,作為文化產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舞蹈藝術也必須要立足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實踐,著眼于世界舞蹈發展的前沿,結合我國優秀民族文化傳統,將各類國內外優秀內容納入其中,在各類形式內容上都積極創新,結合產業化發展的趨勢做出改變,滿足相關需求。
除此之外,中外舞蹈藝術交流日益增多,歐美的許多舞蹈隊伍和舞蹈風格都大量地涌入到了我國,這就使得我國舞蹈發展也必須要走出國門,做好國際交流和溝通。也會遇到國外優秀舞蹈隊伍所帶來的壓力,這類壓力是多方的,包括場上的壓力,也包括場下的很多壓力制約。因此我國舞蹈的產業化發展趨勢是必然的,實際發展是趨于大力變革和創新進取的,任何落后思想和行為都是不可取的。結合著全球化以及文化生態和市場經濟發展的時代[2],舞蹈產業化發展可以看作是不可阻擋的。
二、我國舞蹈產業化發展的現狀和條件
1.我國舞蹈產業化發展的現狀
在我國舞蹈產業化主要指的是把舞蹈中的各類蘊含的藝術價值和市場價值有機地結合,充分挖掘出舞蹈藝術商業價值所在,結合其藝術的表達,將舞蹈商業價值轉化為利益,提升整體積極性,促進舞蹈藝術的發展。各類舞蹈的活動一直都是依靠政府的各類行政行為來扶持和鼓勵的,但是整體資費需求越來越高,行政經費卻越來越少,相互之間不匹配。但是舞蹈產業化其實不需要政府過多參與,只要政府有正確導向,積極引導市場配合引入其資金,進而做到開放型投資,吸引大眾參與,吸引廣泛市場參與,與社會各界相互之間溝通,提升合作渠道與途徑。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非常迅速,但是舞蹈產業化發展的眼光局限性非常高,整體眼光都聚集在非常容易進入市場的品類上,各類投資也是較為眼光短淺的,對于那些具有很高藝術底蘊的民間音樂、民間舞蹈、傳統戲劇、雜技藝術等關注度都遠遠不足,這對于其發展而言是非常不利的。
對于舞蹈產業化發展而言,必須要將其看作是集合體才可以,要一起制作、運行和經營,最終構建起好的群集,才可以滿足產業化的需求,除此之外也可以帶動優秀企業作為其業界非常領先的單位出現,進而帶動其他產業發展,最終塑造專業產業鏈,發揮整體優勢。我國舞蹈產業化發展距離這個標準還差了很多,需要其從業者仔細思考其中的問題,做出合理的轉變和調整。
歌曲產業化發展值得我國舞蹈產業發展學習。2005年湖南衛視推出了《超級女聲》的節目,主打選秀和造星,結合整體產業化推進模式發展,結合“一體化”戰略構建了符合其實際特點和滿足實際需求的產業鏈條,獲得了很好的收益。除此之外還借助各類選手超高的人氣,拿到了很好的衛視節目收視率,結合各類的投票業務開展拿到了大量的廣告,提升了整體的關注度和曝光度,與商業機構構建起了共贏模式。在節目播出完畢之后又開始了各類專業培養計劃,整體拉動了音樂市場產業化發展,加之各類增值效應的出現,都使得“超級女聲”作為現象級的表現出現在了我國新時期核心文化舞臺上。隨著這檔節目的發展,各類的唱歌類選秀節目層出不窮,例如《我是歌手》《蒙面唱將猜猜猜》《中國好聲音》等。由此可以看出其產業化發展已經非常成熟。
2.我國舞蹈產業化發展的條件
(1)打破傳統觀念
我國舞蹈想要向著市場化和產業化發展,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努力更新觀念想法,打破各類古老意識和思考,將依賴點剝離掉,積極地面對市場,這是非常重要的做法措施。尤其是在這個時代,我國的經濟發展已經讓世人所矚目,所以對于藝術界而言,必須要信任市場,努力利用市場,結合自己的優勢來發展相關業務。“藝術搭臺、經濟唱戲”是非常好的可以嘗試的模式,也是二者間關系最好的描述。很長時間以來我國舞蹈藝術團體都本著文化市場思維在尋求自己合理的位置,圍繞理念來處理問題,看起來似乎是向著多類型模式轉變發展;但實際來看很多都是花費了大量的投入,而沒有取得好效果,大部分資金都花費在了運作環節中,只是為了可以達到投資方對于某些指標的要求,比如場次人數等,最高級的想法莫過于得到各類組委會認可,拿到一個看起來很光鮮的獎杯。但實際來看,這對于舞蹈產業化發展不是有利的,他們只會看其個人利益,大部分“面子工程”都沒有涉及藝術本身,所以其個人藝術力沒有提升,導致其無法構建起好的品牌,在獲得了初步利益以后,難以持續提升,這就是各類傳統思維的弊端所在,想要獲得爭取的市場化發展與創新,就必須努力打破這類的思維想法觀念。
以我國第一家舞蹈專業公司上海市某舞蹈有限公司為例。在最初的業務處理時,他們和其他單位類似都是為獲得市場份額而努力,所以在思想上其產業化發展是為了“得到市場”,而非提升個人素質,最終構建起產業的鏈條。所以在最初期他們將大量資金投入到了市場推廣中,雖然開始都會取得不錯的效果,但都沒法持續。企業的團隊在大量研究后發現,想要獲得好的產業化發展進步,除了要獲得市場以外,還要做出好的產品。于是企業將投資做出了調整,將大量的資金投入到了新舞蹈創作中,先后制作出品了《紅樓夢》《霸王別姬》兩部舞劇,取得了極好的市場反響;在此基礎上,企業將資金再次劃撥到了推廣運營商,借助已經獲得的口碑,提升了整體的效益,將企業作品構建為了實際的產業鏈,提升了品牌的效益,最終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重塑創作理念
舞蹈作為藝術作品,自然要創作才可以演出。很好的創意可以把不可能變為可能,把各類因素合理地融合起來,進而激發出藝術光芒,獲得市場認可和群眾青睞,這是非常重要的。優秀的創作者思維是非常活躍的,不會限制于已有的作品中,敢于大膽突破嘗試一切可能性。結合實際市場需求來看,各類的創作演出目的主要是為了迎合觀眾喜好,必須要做到雅俗共賞,而不是只有文藝設計風花雪月。很多人都認為對于藝術作品來說,得獎才是最好的嘉獎,確實如果可以獲得獎勵,的確是很值得驕傲的事情,但對于產業化的發展而言,不需要刻意地去追求藝術高度,應當在滿足藝術表現力的基礎上,重視其市場感受,在創作中結合各類的觀眾體會來處理這些問題。這是其產業化發展創新途徑的重要選擇。
對于傳統中國舞蹈的認識,是制約我國舞蹈產業化進步的非常關鍵的制約因素。所以對創作者而言,必須要考慮到各種問題。很多人認為中國舞蹈不適合情節的表現,長于抒情拙于敘事,所以在很多舞蹈創作中就會有意無意地傾向于情感的表達、情緒的抒發。中國很多舞蹈作品都有著非常豐富的舞臺表現力,在情節的表現上也有很好的構思。相關從業者要結合自己的作品創作理念,與市場的需求尋求一個平衡,將自己的藝術觀念以更適合市場的方式表達出來,讓觀眾更容易看得懂,從而獲得市場反饋來做實際證明和解釋,進而優化市場投資者對于舞蹈藝術的認識,認可其創作,提升投資概率。
以上海某舞蹈有限公司制作出品的舞劇《紅樓夢》為例,與北京軍區政治部戰友歌舞團合作保證了專業性。并且在舞劇的舞蹈設計、燈光、舞臺布景等方面都做了創新的設計,尤其在“黛玉葬花”一段中,以創新的舞臺效果“桃花雨”吸引了觀眾的眼球,配合燈光、舞臺布景,使得該劇的可看性大大提高。讓藝術看起來不再那么高深莫測,而且從視覺美的角度贏得了觀眾的好感。另外,選擇人們熟悉的古典文學名著作為創作藍本,也符合了市場的需求,雖然一百個人心中有一百個不同的《紅樓夢》,但人們對于《紅樓夢》的熟悉程度一下拉近了觀眾與舞劇的距離。再加上上海某舞蹈有限公司專業的運營團隊做市場處理,最終構建起了符合時代發展的市場需求模式,結合產業鏈構建,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最終市場反饋也非常好。
(3)構建營銷機制
新時期各個業務發展都是離不開營銷的,尤其是信息技術迅速發展,各類新設施廣泛的使用都使得信息數量激增。對于傳統業務而言,想要獲得好的關注度,就必須要借助其整體發展走向來做出調整,主動迎合趨勢,在實際管理和具體的營銷上都做出改變,這對于舞蹈業務在市場中的產業化發展是非常有利的。以筆者的觀察來研究,我國大部分的舞蹈隊伍管理實際都是家長制的,在管理模式上都是行政化處理,在各類競爭極其激烈的今日,這類模式早已不適合市場需求,與各類市場化行為是沒法匹配的,所以必須要對其做出合理轉變。
在新時期舞蹈隊伍的管理必須要設立合理目標,目標管理者需要和全體職工做好控制,做好責任以及權力分配工作,進而構建起好的目標機制,促進隊伍的發展。其次要去除各類過分的行政化管理模式,主要發展的理念包括組織、領導、協調、監督、改革等。完善組織機構,結合觀眾人數、劇目風格、劇目質量、舞蹈表演、媒體評論等來處理推廣體系中的問題,積極配合市場做好開發業務。
三、我國舞蹈產業化發展的創新途徑
1.重新塑造觀念
首先,無論是管理者還是舞蹈演員,抑或是市場推廣者,都需要結合市場需求來重塑其對舞蹈產業化發展的觀念,將市場思維引入到舞蹈表演中來,積極配合市場完成相關業務。對于其管理者而言,在管理模式上必須要結合市場需求做出改變,不可再像過去領導去處理所有問題,而其他人沒有任何權力。其次要注意去聽取市場意見,對于市場正向的反饋及時地采納,結合自己業務管理來做出調整;對于演員而言必須要努力去探究觀眾的體驗,結合其用戶感受研究結果來提升自我的表演藝術,不可像過去那樣只重視表演而忽視其他的事物;對于市場推廣者而言,要注意舞蹈的特殊屬性,結合市場需求做好推廣工作,協助其隊伍來做好產業化發展的工作。
2.建立交流橋梁
在市場經濟下用戶是最重要的單元要素,他們不僅是購買者,也是推動市場進步的主要動力,所以新時期舞蹈隊伍產業化發展毫無疑問地要和其觀眾建立起好的溝通機制,努力建立交流橋梁。其中演出經紀人的作用是非常關鍵的,相關團隊必須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來構建屬于自己的經紀人隊伍。舞蹈的經紀人隊伍可以將演出市場化,最迅速獲得各類信息,輔助其團隊來展開市場化和產業化發展的推進模式進步。在其他圈子比如演藝界、證券業務等都早已證明了經紀人的重要性,所以在新時期舞蹈隊伍的發展之中,也必須努力構建專業經紀人隊伍,促進其產業化的進步和發展。
3.重視市場價值
對于藝術人士而言,他們關注的東西很多都是藝術上的內容,所以對于市場化的各類行為,不是非常重視,很多還存在抵觸思維,這是非常不利于其舞蹈的產業化進步發展的。所以在新時期舞蹈的從業者必須要重視市場價值,重視主辦者、贊助商以及其收入的重要性,將市場份額納入到舞蹈評價的體系中來,以此來改革其思維和觀念,促進舞蹈業務整體的發展。
結語
舞蹈的產業化發展是中國舞蹈新時期發展的重要創新途徑,我們應當結合當下形勢積極探索新的發展方式,為群眾帶來好的藝術享受的同時,提升舞蹈的產業化發展能力。
[參 考 文 獻]
[1]武宇林.寧夏回族音樂舞蹈產業化發展調查報告——以花兒歌舞劇《回鄉婚禮》為例[J].民族藝林,2015(01):108—112.
[2] 李運國.四川地區羌族舞蹈的產業化開發[J].大眾文藝,2013(18):270—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