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會的不斷發展,不僅帶來了對于社會經濟與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還使人們對于文化的需求得到提升,而傳統音樂文化作為我國音樂文化教育發展的源泉,為相關的教育對象提供了殷實的文化理念。如今,高校在開展聲樂教學工作中,普遍認為傳統音樂文化具有外國聲樂文化所不能比擬的優勢,將其融入到高校聲樂教學中,有助于提升高校聲樂教學的先進性與人才培養的質量。在整個實踐過程中,高校應當不斷加強對于傳統音樂文化的普及,建立一個以傳統文化為基石的音樂教學模式。這樣可以有效地促進人才對于音樂綜合素質的提升,全面促進學生對于傳統優秀音樂文化的繼承與發揚。本文將對于高校聲樂教學中融入傳統音樂文化展開研究與探索。
[關鍵詞]高校音樂;傳統音樂文化;區別意義;融合措施;聲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13.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2233(2018)02-0023-03
當今是一個開放的時代與高速發展的時代,高校教育應當順因時代要求,不斷探索新的適應時代的教學模式。[1]聲樂教學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聲樂教學的良好開展對于學生掌握聲樂知識與演奏技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是促進音樂型人才適應時代與提高音樂文化發展水平的重要手段。[2]高校教師應當充分認識到傳統聲樂藝術的優勢,積極將傳統民族聲樂文化融入到日常的教學過程中,開創多種特色的教學方式,吸引學生融入課堂激發其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積極地繼承和弘揚優秀的傳統民族音樂文化。
一、我國傳統聲樂藝術與國外聲樂藝術的區別
1.字正腔圓是評價作品詮釋的重要標準
我國傳統的聲樂作品在表現時,對于歌曲旋律與歌詞音調融合并產生共鳴有著較高的要求。[3]作品的表達需要演繹者充分把控對于歌曲情緒的正確理解與歌詞演繹的清晰度,使作品的情緒得到完美飽滿的呈現,這樣才能使作品賞析者有更好的聽覺與情感體驗。
2.音色多樣
漢語是我國民族聲樂文化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漢語的語音也具有我們民族特有的音色特征,例如“清亮、干脆、集中”等都是其重要的特征。[4]由此我國的民族聲樂在對于音色的發聲上更加注重對于音色的多種處理,使音色更加具有鮮明的特色性。國外的聲樂發聲更加注重對于音色的統一性,使音色在一個固定的標準上產生共振。
3.充分把握情感的正確表達
國外的聲樂在對于情緒的把控上,可能更多受到自身民族的性格特征的影響,在情感的表達上比較單一,主要是以開放直接強烈地表達。而我國的傳統民族聲樂在情感的把控上,更需要結合各個區域的音樂風格,注重對于作品的自我理解,在演繹中充分展現自身對于作品的情緒表達,對于不同的聲樂作品與不同的人來演繹都會有不一樣的情感表達,這樣更能給人留下深刻的身心體驗。
二、高校聲樂教學中融合傳統音樂文化的意義
1.促進高校聲樂教學質量的提高
我國高校聲樂教學的開展,更多地以外國西方的聲樂文化來展開,缺乏自身民族的聲樂理論基礎。教師在授課時又缺乏創新的教學方式,在授課時課程開展過于單一化,總是不停地給學生灌輸各種聲樂理論與音樂技能。[5]過多枯燥的聲樂理論知識學習會壓縮學生對于聲樂學習的興趣。我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具有深遠而又優秀的民族文化,傳統的民族聲樂文化也在悠久的歷史中沉淀出自己的精華與資源。高校聲樂教師應當充分利用我們民族音樂的精髓,在開展教學時應當注重與實踐相結合,不能一味地進行理論知識的硬灌,開展多種教學方式,盡最大努力提高學生學習動力。在教學時探索繼承和弘揚我國優秀的傳統音樂文化,使聲樂教學形成我國特有的音樂教學模式,促進對于傳統音樂文化的繼承發揚與高校聲樂教學健康穩定地發展。
2.發揚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內在的根源與精華所在,傳統的聲樂文化作為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我們不斷繼承與傳揚。對于傳統音樂文化的學習與了解,甚至可以使我們在這過程中,穿梭于歷史看到在歷史的長河中我國社會、民族與各種傳統文化的發展,促進我們對于傳統優秀文化的繼承。我國傳統的聲樂形式與內容,受到地域、時間與風俗的影響,在不同的時間與地方都有不同的音樂文化,并表現出不同的地域風情、生活方式與地方風俗。[6]由此才能呈現出這樣一個完整的傳統音樂文化體系,是對于我國傳統社會發展的重要體現形式。高校通過將傳統音樂文化與現代聲樂教學相融合,能夠深遠地影響學生對于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揚,促進傳統文化在新時代背景下的繼承與發展。
3.促進高校聲樂人才綜合素質的提高
新時代背景下,高校的培養方案與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都隨著時代的變化有了新的改變。高校的聲樂人才不僅僅需要對于音樂技能的掌握,還需要對于音樂文化有自己的理解與認識。民族的聲樂文化在歷史的沉淀下有著其特有的民族優勢與精華。高校教師將這些民族音樂文化融入到日常的教學過程中,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把控和提高對于音樂的感知能力與辨別能力。增加實踐性與自我感知認識的學習,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對于聲樂學習的動力與創新能力。再者傳統的民族聲樂文化具有的民族性,決定學生在學習時有更加強烈的認同感與親切感,有效提高對于音樂的綜合運用能力使其能夠更好地適應時代的需求。
4.擴展視野,展望未來
傳統的聲樂文化的形成,來自不同地域的特色與風俗并且各成一派。高校推進傳統文化的同時會使學生了解到或學到各個地域的民族風情,這不僅有利于學生對于民族聲樂藝術的把控與學習,還能夠增加高校學生的視野與見聞。從優秀的傳統聲樂藝術中可以看到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髓,在很大程度上對于高校學生優秀的思想觀念與人文情懷的形成具有促進作用,為以后步入社會打下良好的道德思想基礎。
三、關于高校聲樂教學融入傳統音樂文化的具體方式
1.開拓式的教學形式
我國文化擁有悠久的歷史沉淀,在整個民族傳統文化發展的過程中,由于受到地域間不同的時代背景、地方風俗與生活習慣等方面的影響,形成了深遠的民族文化體系,傳統的音樂文化也由此形成生活氣息濃、感情表現多樣的特點。高校在開展聲樂教學時,為了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就需要開展更加多樣新穎的教學形式,加強學生對于課堂的融入感與興趣,得到更加深刻的對于聲樂作品情感的感知與共鳴。例如教師在講授現代民歌《相約在月圓時節》時,教師應當在課前通過查閱或日常積累,對于這首民歌的產生背景與創作小故事等有所了解,在正式授課時可以通過與學生分享這些內容,吸引學生對于歌曲了解與學習的興趣。[7]促進學生與課堂身心的交融,提高學習的效率和對于歌曲的把控能力。教師在對于歌曲的講解上,也要對我們民族各種優秀的唱法與發音有充分的介紹與傳授,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充分練習多樣的唱法,形成自身的特色,提高實踐水平,推動高校教學課程水平的提高。
2.創建培養優秀專業的聲樂教師團隊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高校推進聲樂教學發展與促進高校聲樂教學與傳統音樂文化的融合發展離不開開展其工作的主體“教師團隊”,優秀的教師團隊會使這個工作事半功倍。優秀的教師需要擁有較高的綜合素質與文化水平,在日常的教授過程中,高校教師也應當注重綜合能力的不斷培養。對于音樂技能知識的掌握與學習不應僅僅局限于課堂專業教學上,應當不斷從各個地方機構攝取學習各種優秀的樂理知識與歌曲演唱方式,例如深入學習了解各個歌曲的背景與情感,在教授過程中通過講授歌曲的背景與表達的情感,提高學生對于歌曲的興趣,在示范演唱時通過提前的學習與大量的練習,運用優秀的演奏方式,向學生展示更好的情感表達,為其帶來一場視聽盛宴,展示我國優秀的傳統聲樂文化,有效地推進教學水平的提高與傳統聲樂文化和高校聲樂教學融合工作的開展。
3.著重培養學生對于感覺的認識能力
不同的學生對于民族音樂的感知與認識都受到其自身興趣、家庭背景、學習經歷等方面的影響,從而具有參差不齊的能力特征。教師應當充分注重對于學生感知與認識能力的培養,并根據學生不同的情況開展相應的教學。例如在課堂上教師放一首民歌,學生在感知后,首先通過同學之間的討論與交流,得出自己的一些小感受與發現不足,再由教師結合歌曲的創造背景進行規范和引導,著重培養學生對于聲樂各項能力的運用能力,推動學生通過歌曲去關注歌曲所表達的內涵與情感,全面提高其對于傳統聲樂的認識感知能力和自身的音樂藝術造詣。
4.改善心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對于學生心理狀態的正確培養一直是高校的重要培養內容。一些學生在日常的教學中可能會因為對于專業技能掌握不好、課程無聊等原因產生抵制情緒,教師可以通過對于傳統民族文化與現代的聲樂進行改編與編曲,提高學生的興趣,也間接提高了其知識面。另外對于專業技能落后的同學,教師可以進行一對一的輔導,進行針對性的輔導與培訓。從而使學生有效地解決學業落后的問題,提升自信心,快速地融入到音樂學習過程中去,有效提高教學質量。
結語
結合全文,為了提高現代高校聲樂教學水平,高校應當全面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并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建設高水平、高素質的運用型人才,使培養的人才更能夠適應時代的需求。高校教師應當針對此要求,不斷地創新多種有趣的教學方式,在教學過程中融入傳統民族聲樂文化,充分利用教學資源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對于音樂的感知與認識能力,使學生在有趣高效的課堂中不斷提升其綜合素質。
[參 考 文 獻]
[1]林紅.對傳統音樂文化融入高校聲樂教學的思考[J].四川戲劇,2017(07):155—157.
[2]趙雨薇,周希正.論漢劇傳統聲腔與現代高校聲樂教學的融合——基于文化理論分析和教學實踐探討[J].音樂研究,2015(03):143—145.
[3]熊季滎.音樂教學中傳統音樂與音樂新潮流的融合發展——評《中國傳統音樂傳承與發展探討》[J].中國教育學刊,2017(06):95—98.
[4]劉大堅.高等院校音樂教學中關于中國傳統音樂教學研究[J].高教探索,2016(s1):64—65.
[5]萬山紅.中國歌劇片段唱演融入綜合性大學音樂專業聲樂課教學的效能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7(09):162—164.
[6]張馨月.關于高校茶文化音樂教學中的鋼琴教學問題研究[J].福建茶葉,2017(08):177—178.
[7]時茜.高校傳統音樂教學的創新模式與反思[J].教育發展研究,2017(s1):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