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聲唱法是西方聲樂中非常重要的組成形式,在音樂藝術領域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經過多年的演變與發展,美聲唱法已經在世界范圍內掀起了熱潮,本研究深入探討美聲唱法的起源發展與“美”,望為美聲唱法的學者提供理論參考。
[關鍵詞]美聲唱法;起源發展;理解與反思
[中圖分類號]J61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2233(2018)02-0119-02
自我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人民對精神層面的追求越來越強烈,這促使我國音樂文化也得到了巨大的發展,而作為音樂文化中必不可少的聲樂,深受大眾的喜愛。美聲唱法是現代聲樂發展的重要標志,當前已形成了完整的理論體系。所以,對美聲唱法特點的研究有非常重要的應用價值。美的重要原則是和諧與平衡,音樂也是這樣。[1]為幫助人們聽懂美聲唱法,本文將對美聲唱法的風格特點進行探討,讓人們能進一步了解美聲唱法中的“美”。
一、美聲唱法的起源
說起美聲唱法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中世紀的宗教音樂。從羅馬創立了以教皇格里高利一世命名的天主教堂中唱圣詠,到公元9世紀后半葉的“奧爾加農”(Organum),再到12世紀的“狄斯坎圖”(Discanius),再到13世紀的經文歌(Moteta)。美聲唱法歷經漫長時間的洗禮,不斷發展、進化直至后來的發揚光大。但較完整的美聲唱法體系起源于17世紀的意大利,受文藝復興的影響,和人文主義者的支持,美聲唱法得到了空前的發展。[2]到了現在,美聲唱法已經自成一派,并在國際上受到廣泛關注與認可。五四運動后,美聲唱法逐漸傳入我國,也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我國聲樂藝術的發展,運用美聲藝術來表達中國文化與中國情懷,可達到極高的藝術效果。
二、美聲唱法的特點之“美”
1.音域寬廣,聲音通暢
美聲唱法一般以氣息發聲,音區轉換對氣息有較高要求,所以歌唱要保持氣息均勻、連貫。美學認為通暢的聲音會使人愉悅,在一定程度上,還會增強旋律律動,表現出極強的表現效果。從音域方面來說,音音之間要完美銜接,以防破音。音樂寬廣的歌唱家往往更利于表達自己的情感,增強感染力。
2.吐字清晰,元音純正
美聲是在意大利逐漸發展并成熟的,意大利語因其音節多、元音純等優點,而成為歐洲公認的最適合歌唱的語言。在美聲唱法中,往往對歌唱中的吐字清晰度有很大的要求,盡量避免鼻音以及喉音,才能達到極致的嗓音效果。與此同時,演唱中還要呈現出純正圓潤的元音,使作品更具感染力。[3]
3.音質統一,音色美妙
優美的音色是對聽眾的切實感受來說的。對相同的音樂作品,不同歌唱家所呈現的效果往往不同。美聲演唱中,表演者一般通過咽部腔體變化以及母音變化進行控制,從而使聲帶配合音色。統一的音質、美妙的音色,往往會帶給人愉悅的享受。[4]
4.雅俗共賞
好的音樂往往不是高高在上或孤芳自賞,好的音樂通常是雅俗共賞的,過于“雅”會脫離群眾,太“俗”又缺少文化內涵,所以“度”很重要。莎拉·布萊曼用實踐很好地證明了美聲與通俗是可以相互兼顧,可以很好地結合的,她的《Time to Say Goodbye》可謂家喻戶曉,這首歌劇式的流行歌曲,在運用了意大利歌劇宣敘調與詠嘆調相結合的曲式結構基礎上,融入流行的音樂元素,為古典與流行都注入了新鮮的血液,一時間可謂風靡全球。美聲可以將外來音樂文化融入到傳統音樂中,為古典美聲音樂增加了時尚感,又讓古典美聲披上了“大眾”的外衣,二者相互融合,“雅俗共賞”。
三、美聲唱法在不同藝術形式中的“美”
1.歌劇中的美
(1)歌劇中美聲的發展
意大利歌劇產生于16世紀末17世紀初。歌劇是在新的美學理論指導下產生的新藝術形式。歌劇讓美聲得到了空間的發展,美聲更完善了歌劇的情感表達,也不斷推動歌劇的發展與潮流演變。音樂中最重要的表現手段是旋律,對于一首讓人耳熟能詳的音樂,你可能對歌詞記不清楚,但它的旋律你可能會隨之輕和,音樂旋律結構與歌劇表演之間的關系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首先,在歌劇表演中美聲音樂起到了伴奏作用,美聲感染著表演者的情緒,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其次,歌劇內容完全可以根據音樂的旋律情感進行編排,音樂結構與歌劇表演在內容和形式上高度一致,這樣就保證了表演和音樂的高度融合,使得觀眾在欣賞表演的過程中如身臨其境。[5]最后,美聲音樂為表演編排提供了創作靈感。
(2)歌劇演唱發展中的思考
歌劇音樂結構是組成歌劇表演的必要組成部分,在一場完美的歌劇表演中,音樂與表演都十分重要。音樂結構與表演之間的關系異常密切,一個動人的音樂結構也是歌劇表演的魅力所在。通常來說,歌劇表演中的音樂結構一般包括旋律結構和段落結構。歌劇聲樂藝術的發展中,有經驗也有教訓,比如說秘魯著名女歌唱家Yma Sumac,她從男低音跨越花腔女高音的5個八度以上均游刃有余,有著極為寬廣的音域,她的《Chuncho-the forest creatures》是經典中的經典,但她卻唱不了《野玫瑰》,所以嚴格來說,她并不是真正的美聲歌唱家。從這個例子上,我們可以總結如下經驗:①歌者要有高明的歌唱智慧與高尚的藝術情操。②“美”要講究“平衡”和“適度”。[6]③作品中的每個音符都是作品不可或缺的有機組成部分,都完全平等。
2.藝術歌曲中的美
(1)藝術歌曲的特點
歌劇中有優美的聲樂長線條、漂亮的高音,它基本上是敘事類型的,一個歌劇迷即使不懂臺詞,也完全可以根據音樂情感沉浸其中,情感的表達是表演最本質東西。而情感表達又與音樂有很大的關聯。若音樂結構相對復雜,那么舞蹈的內容也會相對豐富多彩。事實證明,一個成功的話劇表演,多數都離不開表演與音樂的完美結合,沒有完美的音樂,就不會制造出高水準的歌劇作品,音樂與表演的關系就如同鮮花與綠葉,鮮花因為綠葉的襯托而愈加嬌艷,鮮花的美麗使得綠葉更有價值。音樂是動人的表演,表演是賞心悅目的音樂。[7]
但一首藝術歌曲,與歌劇的區別在于其表達方式的不同。其一,跳躍的詩意是藝術歌曲的靈魂;其二,藝術歌曲中原始的詩意最重要;其三,藝術歌曲中包含詩意與戲劇因素,需要歌者與樂隊等密切配合;最后,藝術歌曲一般表達一些抽象題材,以小見大展現藝術歌曲的美。[8]
(2)不同作曲家詩意與戲劇性的側重差異
不同的藝術歌曲作曲家,對詩意和戲劇性的側重點是不盡相同的,表演者恰如其分地掌握好其中的“度”尤為重要,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展示不同作品的美。但某種程度上,舒伯特對詩意的重視高于戲劇性,如《魔王》;而舒曼則恰恰相反,同舒伯特相比,舒曼的詩意打得更碎,旋律更細膩。[9]
(3)藝術歌曲對聽者的要求
聽眾要具有較高的審美基礎和藝術情操,一方面要深入了解歌詞,同時還要理解并欣賞詩歌,不要對聲音技巧進行孤立欣賞,要領悟藝術歌曲的情緒和詩意,深入歌者的內心世界,才會更加充分感受藝術歌曲的美。藝術歌曲是音樂詩歌表演呈現的不同形態以及每一個音符的色彩和韻律,將它們組合成不斷微妙變幻的意象,表達其間的情感、詩意和戲劇性。[10]
總結
完整的美聲唱法體系起源于17世紀的意大利,受文藝復興的影響,以及人文主義者的支持,美聲唱法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到了現在,美聲唱法已經自成一派,并在國際上受到廣泛關注與認可。五四運動后,美聲唱法才逐漸傳入我國,也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我國的音樂藝術,促進了我國聲樂藝術的發展,運用美聲藝術來表達中國文化與中國情懷,可達到極高的藝術效果。而美聲中的“美”,不僅僅需要演奏者精湛的技藝,還需要聽者具有較高的藝術修養,用心去聆聽與感受,發現美聲的“美”。
[參 考 文 獻]
[1] Thomas.E.Wartenberg.TheNatureofArt.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2]Alexander Mayr.Investigating the Voce Faringea : Physiological and Acous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el Canto Tenor's Forgotten Singing Practice[J].Journal of Voice,2016.
[3]張天慧,李巧偉.探究美聲唱法在中國聲樂作品教學與演唱中的咬字問題[J].音樂時空,2015(15).
[4]李娜.美聲唱法與民族唱法差異之我見[J].藝術研究:哈爾濱師范大學藝術學院學報,2008(03).
[5] RODOLFO CELLETTI. A History of Bel Canto(translated by Frederick Fuller)[M].Stoc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7.
[6]侯文杰.從意大利語語音特點看美聲唱法的聲音訓練[J].內蒙古大學藝術學院學報,2008(01).
[7]張迪.淺談美聲唱法與民族唱法在演唱技巧方面的異同[J].文藝生活·文海藝苑,2014(11):93.
[8]Monica A. McHenry,Joseph Evans,Eric Powitzky.Effects of Bel Canto Training on Acoustic and Ae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inging Voice[J].Journal of Voice,2016:147.
[9]馮波.美聲唱法與流行唱法演唱特點的分析與相互融合探討[J].音樂時空,2014(22):123.
[10]魯明耀,楊楠.從“美聲唱法”看語言發音規律與聲樂訓練的聯系[J].戲劇之家,2014(1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