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代音樂創作產出頻率快、創作商業化,形式與數量都高速擴張,如何提升現代音樂藝術內涵品位,打造高雅健康的音樂文化氛圍,同時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元素傳承與發揚,是需要關注的問題。文章探討了現代音樂藝術與優秀傳統文化融合的意義以及現代音樂藝術中傳統文化元素的缺失,并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優秀傳統文化元素在現代音樂藝術中傳承發揚的路徑。
[關鍵詞]現代音樂藝術;傳統文化;傳承
[中圖分類號]J6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2233(2018)04-0063-02
[收稿日期]2017-12-26
[作者簡介]王 巖(1980— ),男,山東沂南人,碩士,山東大學(威海)藝術學院講師。(威海 264209)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在政策與文化環境影響之下,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獲得長久動力,并且隨著“中國元素”在全球范圍內的流行,現代音樂藝術領域創作中也越來越多地出現傳統元素符號,現代音樂與傳統文化的融合也得到一定程度發展。面對此現象,思考如何融合優秀傳統文化,將傳承傳統文化內涵與音樂藝術創新相結合,使現代音樂作品展現出深沉而獨特的民族個性情感,是新文化背景下現代音樂藝術發展與傳統文化傳承所須關注的課題。
一、現代音樂藝術與優秀傳統文化融合的意義
音樂是藝術,也是一種文化現象,其發展與文化有著密切關聯。作為一種文化現象與文化載體,音樂也是文化傳承的重要內容;而文化對音樂的影響也從來都是無法抵御、無法忽視的重要因素,是音樂潛在表達的內容,更是音樂發展進化的天然動力來源。現代音樂藝術與優秀傳統文化融合,無疑有著重要的意義與價值。
首先,就現代音樂創作角度來看,如今在東西方文明交匯沖擊的時期,在傳統文化與現代多元文化交融的當口,文化形式與審美標準在不斷發生變化,當前各類音樂品類充斥,良莠不齊,近年來更是憑借互聯網呈現病毒式蔓延的態勢,庸俗低趣味的音樂風氣正逐步形成。而優秀傳統文化能夠為現代音樂藝術貢獻源源不斷的靈感與文化養分,繼而創作出更具文化深度、文化辨識度以及傳承價值的藝術作品。并且當前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發展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同時也逐步走出國門,獲得了世界更多關注,就現代音樂藝術發展視角來看,與優秀傳統藝術的融合,是其立足國際舞臺,獲取長遠發展的有效途徑。
其次,就文化傳承角度來看,現代音樂藝術與優秀傳統文化元素的融合,是傳播傳統文化、充分展現傳統文化魅力與樹立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路徑。面臨多元文化沖擊,如何傳承數千年的中華民族傳統優秀文化成了全社會關注的重要問題,而音樂藝術無疑是傳承與發揚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路徑,其通過特定的傳播形式與手段,使文化消費群體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與感染,對傳統文化傳播起著重要作用。同時,當前我國正處于深入實施“一帶一路”倡議關鍵階段,文化先行受到更多重視,文化自信、文化自強也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如今政府以及社會大力推動文化建設與文化保護,現代音樂發展也應積極探索與研究對文化的繼承,將傳統文化融入音樂藝術創作與表現當中,把握優秀傳統文化精髓,堅持傳統文化特色,并有效結合現代藝術理念與技法,創作出更多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精品力作,使現代音樂作品在更大的舞臺上傳播,進而為傳承與發揚傳統文化發揮出更積極的作用。[1]
二、現代音樂藝術中傳統文化元素的缺失
近年來,大批音樂創作者將傳統文化融入音樂藝術當中,形成諸多如“中國風”等帶有傳統文化風味的音樂作品,如在音樂編曲上大量運用古箏、二胡、簫等古典樂器;在音樂唱腔上采用傳統戲曲以及民歌形式;音樂體裁上大量借用古典詩詞以及傳統故事傳說。但同時,我國現代音樂藝術發展現狀也有一些需要修正與反思的問題:
首先,如今隨著藝術理念與科技的進步,音樂編曲以及制作更加精良,但文化內涵的缺失卻是普遍現象??傮w來看,利用優秀傳統文化元素來表現的音樂作品不僅數量較少,且高質量的作品也較為缺乏,對傳統文化的傳承較為薄弱,民族個性特征不明顯,許多音樂作品只是對西方音樂技法與形式的模仿,一味在形式上吸引眼光,而忽視了對文化思想與內涵的挖掘。
其次,當前音樂表現技法與音樂語言日漸成熟,一些音樂創作只是浮光掠影地加入傳統文化元素,尚未將創作置于傳統文化深厚的根基之上;或盲目熱衷于“仿古”,一味套用傳統文化元素,出于個人喜好或者市場目的生硬地加入淺層文化符號,缺乏內在文化藝術融合,對傳統文化的應用依然存在形式化或者流于表面的問題。如果只是單純將傳統元素作為音樂藝術的“外殼”,而無法把握其內在精神與價值,那也是本末倒置。唯有融合傳統,特色創新,讓傳統“活起來”,才能夠在多元文化競爭中獲取更大的發展空間,實現對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揚。如何在國際化、多元化背景下深挖傳統文化內涵,凸顯民族性的個體感受,以新的觀念和語言進行藝術化表達,是現代音樂創作所須解決的問題。
三、優秀傳統文化元素在現代音樂藝術中的傳承發揚
(一)創作風格融合傳統音樂元素
現代音樂藝術對傳統文化元素的應用,應基于對傳統文化內涵的深入理解與掌握發掘可融合的元素,將其內化于藝術形式當中,提升音樂作品藝術感染力的同時,以傳統文化價值觀念與精神素養引發社會共鳴和反響。音樂創作者應善于從古典與民族文化、傳統美學中挖掘更具藝術價值的元素,用音樂創作承載這些優秀傳統文化元素的獨特魅力,并用現代化的音樂風格提煉出傳統文化精神理念,將其糅合于現代音樂形式中,創設和諧的音樂藝術情境,構建起濃厚的東方文化氛圍,吸引更多關注。這是現代音樂人尋求繼承與創新的新突破口,也是引導人們深入認識與學習傳統,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的有效路徑。其次,應用傳統音樂元素進行改進與創新,展現出新風格與新突破,如將搖滾元素同傳統戲曲元素相結合,較為典型的作品案例有《北京一夜》《花田錯》。 再如入選中宣部“中國夢”主題新創作歌曲《中國印》,其歌曲創作團隊長期致力于傳統文化整理與挖掘,這部作品也憑借豐富的意蘊和藝術特色,古雅的歌詞意境,中西融合的創作技法與細膩的演唱風格成為音樂藝術與傳統文化融合的成功之作。[2]
(二)歌詞創作汲取傳統文化精華
我國傳統文化中的詩詞歌賦、神話傳說、歷史典故等,都為現代音樂歌詞創作提供了豐富的內容。在歌詞創作中汲取傳統文化精華,融入古典詩詞等傳統元素,也不只是為了讓歌曲更具魅力,更重要的目的在于傳承與發揚傳統文化經典,發掘傳統文化內容與思想,表達出對傳統文化的贊揚。如著名音樂詞人方文山憑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癡迷,善于拆解語言使用慣性,賦予文字新的意義,展現出濃厚的東方傳統韻味。其“中國風”歌詞表現出了對傳統文化內涵的深入理解,傳遞出深厚的民族文化自豪感,歌詞中抽象的民族精神與強烈的民族意識使音樂作品極具傳統文化色彩,整體來看,其“中國風”的成功對弘揚傳統古典文化有著非常積極的推動作用。
(三)演奏形式傳承傳統器樂風格
現代音樂藝術與優秀傳統文化的融合,除了創作曲風與歌詞上的展現,在演奏形式上也有著非常豐富的表達,主要表現為對傳統民族民間樂器的應用。傳統古箏、琵琶等民族民間樂器蘊藏有深厚的東方文化神韻,這些樂器的融入不僅可豐富音樂特色,更能夠使音樂傳遞出獨具魅力的傳統意境。如基于清代廣東民間小調改編的現代版《彩云追月》,結合我國五聲音階,并加上笛子、琵琶、二胡等民族樂器演奏,展現出淳樸、流暢、輕快的樂曲風格,表達出東方傳統藝術底蘊,使其成為傳統民樂改編的成功典型。其次,演奏形式上的應用也有必要與現代媒體手段相結合,借用現代技術,用文化表層符號與內在神韻表現出傳統文化。如曾在MusiCa Nova國際比賽中獲獎的中國音樂作品《形而上音景第2號》,其以傳統打擊京鈸為創作靈感,結合新媒體技術手段發掘出京鈸的多重聲音特色形態,體現了具有獨特東方文化氣韻的音樂。
(四)表演模式融入時尚元素
現代音樂藝術既要挖掘與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元素,也需要迎合受眾,加強推廣,提升傳播力與影響力。這也需要在表演上融合時尚元素,通過華美大氣的舞美設計、悅耳動聽的歌舞表演、以及融合中西舞臺藝術元素,利用新理念、新技術、新媒介使傳統文化在現代音樂藝術中展現出新的表現形態。其中較為成功的有“女子十二樂坊”,其樂團通過獨具民族傳統特色的音樂創作,并以動感、激情、生動的現代表演形式,用古箏、二胡等民族樂器征服了海內外聽眾的耳朵,也激發了現代音樂人運用民族樂器進行創作的靈感。[3]同時,在音樂表演推廣形式上,也應積極融合現代藝術形式,實現深度傳播,例如組織傳統音樂節,以新的形式讓傳統實現現代轉化,以公眾喜聞樂見的形式讓傳統獲取新生;以“快閃”方式傳播傳統音樂文化等,再如通過互聯網技術,將傳統文化資源開發為多媒體產品,例如樂教課堂、動漫等,吸引不同層次受眾。
結 論
現代音樂藝術融入優秀傳統文化元素,展現出了強勁的發展潛力,其對提升音樂藝術影響力與競爭力,推動傳統文化元素傳承與發揚無疑有著無可替代的意義。誠然,當前現代音樂創作中傳統文化元素的回歸與融合尚處在起步階段,還需要我們在文化內涵發掘、歌曲形式內容創作以及傳播推廣上不斷努力,使本土音樂藝術煥發出更強大的生命力,讓傳統文化精神實現新生。
[參 考 文 獻]
[1]羅建鴿.從“中國風”看傳統文化和當代歌曲結合的意義[J].現代語文,2013(10):73—74.
[2]朱 意.傳統音樂元素在現代歌曲創作中的運用[J].牡丹,2015(05):78—80.
[3]陳澤亮.論現代音樂與中國傳統文化的融合[J].當代音樂,2016(22):84—87.
(責任編輯:崔曉光)